一种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及介入导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7550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及介入导管,该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包括:主导管,轴向套设于所述主导管外侧的驱动管;所述主导管侧壁至少部分形成引导所述驱动管相对于主导管转动时沿纵向发生位移的引导部,所述驱动管周向设置至少一被所述引导部引导的传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及介入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及介入导管


技术介绍

[0002]血液在血管内异常的流动,如血液流速减慢

血流产生漩涡,或者静脉血回流不畅等,均可导致血栓的形成,使得血管堵塞或血管狭窄,可引起组织缺氧

血管内压力异常

心脏负荷加重而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目前,广泛采用溶栓和机械取栓等方法清除血栓

溶栓治疗主要是通过导管在血栓部位注入溶栓药物清除血栓斑块;而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
(PercutaneousMechanicalThrombectomy

PMT)
是用机械装置清除血管内阻塞物,包括溶解

粉碎

抽吸

支架或网篮取栓等方式,是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手段

传统的经皮机械取栓装置,一种是将球囊导管插入血管内并穿过血栓,之后使球囊膨胀,将血栓压缩于血管壁上或流入远端血管以打通阻塞的血管

另一种将自彭式支架通过微导管输送到血栓部位,支架从微导管释放撑开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从而保持管腔血流通畅

[0003]公开号为
CN115886972A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电极结构及消融设备,包括相互间隔且依次排布的多根第一电极丝,以及相互间隔且依次排布的多根第二电极丝,每根第一电极丝与多根第二电极丝交替交叠,每根第二电极丝与多根第一电极丝交替交叠,以在第一电极丝和第二电极丝交叠的位置处形成交叠部,第一电极丝和第二电极丝至少之一沿着其延伸方向包括至少一个位于相邻的两个交叠部之间的断除部分,在断除部分对应的两个交叠部的位置处第一电极丝和第二电极丝相互连接以形成连接部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控制手柄中可以包括控制按钮,当按下控制按钮时,拉杆的至少位于电极结构内部的部分在其延伸方向上
(

Z
方向上
)
可以进行伸缩,以带动电极结构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运动,进而使得电极结构进行伸缩,通过控制电极结构的第一端相对于第二端进行伸缩的程度,以调节电极结构的伸张
(
或称为“扩张”)
程度

[0005]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在按下控制按钮时,拉杆沿其延伸方向上进行伸缩以带动电极结构实现扩张的过程中,存在难以精准地控制拉杆沿其延伸方向上进行伸缩的技术缺陷,从而不便于控制电极结构的扩张幅度,导致电极结构可能会过度扩张并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0006]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控制支架扩张的控制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及介入导管,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控制支架扩张的控制装置所存在的诸多缺陷,尤其是为了实现精准地控制网篮组件的扩张程度,以避免网篮组件过度地撑开血管,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包括:主导管,轴向套设于所述主导管外侧的驱动管;
[0009]所述主导管侧壁至少部分形成引导所述驱动管相对于主导管转动时沿纵向发生位移的引导部,所述驱动管周向设置至少一被所述引导部引导的传动件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部被配置为围绕所述主导管的侧壁沿纵向呈螺旋形排布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引导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所述主导管转动时沿纵向发生同步位移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槽所形成的螺旋方向与所述主导管所形成的径线方向形成设定夹角
α
,所述夹角
α
大于0°
且小于
90
°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件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螺旋槽,所述传动件接合于所述螺旋槽并被所述螺旋槽所引导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槽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主导管的侧壁

[0014]基于相同专利技术思想,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介入导管,包括:如上述任一项专利技术创造所揭示的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轴向贯穿所述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的导引管,形成于所述导引管末端的网篮组件,以及配置于所述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的驱动组件;
[0015]所述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带动所述驱动组件沿纵向发生位移以驱动所述网篮组件进行扩张或收缩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所述主导管并被所述驱动管所驱动沿纵向发生位移的衔接卡环,同轴内设于所述主导管并连接所述衔接卡环的衔接管,以及沿纵向嵌设于所述衔接管前端并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主导管的衔接套管,所述衔接套管套设于所述导引管外侧并连接所述网篮组件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衔接管径向向外凸设形成若干贯穿所述主导管侧壁并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衔接卡环的衔接块;
[0018]所述主导管侧壁形成若干呈纵向分布以用于引导所述衔接块纵向位移的限位槽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衔接卡环形成周向围设于所述衔接块外侧的第一环形腔,以供所述衔接卡环相对于所述衔接块轴向转动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管与所述衔接卡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所述主导管转动时同步带动所述衔接卡环转动并沿纵向发生位移,以同步带动所述衔接块使所述衔接管驱动所述衔接套管沿纵向发生位移,驱动所述网篮组件进行扩张或收缩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管与所述衔接卡环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所述主导管转动时带动所述衔接卡环沿纵向发生同步位移,以同步带动所述衔接块使所述衔接管驱动所述衔接套管沿纵向发生位移,驱动所述网篮组件进行扩张或收缩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管设置与所述衔接卡环形成转动连接的衔接壳体,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所述主导管转动时通过衔接壳体带动所述衔接卡环沿纵向发生同步位移,以同步带动所述衔接块使所述衔接管驱动所述衔接套管沿纵向发生位移,驱动所述网篮组件进行扩张或收缩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管靠近所述衔接卡环的端部径向向外凸
设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衔接卡环;
[0024]所述衔接卡环形成周向围设于所述凸出部外侧的第二环形腔,以供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所述衔接卡环轴向转动

[002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衔接卡环径向向内凹设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管,轴向套设于所述主导管外侧的驱动管;所述主导管侧壁至少部分形成引导所述驱动管相对于主导管转动时沿纵向发生位移的引导部,所述驱动管周向设置至少一被所述引导部引导的传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被配置为围绕所述主导管的侧壁沿纵向呈螺旋形排布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引导所述驱动管相对于所述主导管转动时沿纵向发生同步位移;所述螺旋槽所形成的螺旋方向与所述主导管所形成的径线方向形成设定夹角
α
,所述夹角
α
大于0°
且小于
90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螺旋槽,所述传动件接合于所述螺旋槽并被所述螺旋槽所引导
。4.
一种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轴向贯穿所述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的导引管,形成于所述导引管末端的网篮组件,以及配置于所述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的驱动组件;所述旋转式介入导管控制装置带动所述驱动组件沿纵向发生位移以驱动所述网篮组件进行扩张或收缩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轴套设于所述主导管并被所述驱动管所驱动沿纵向发生位移的衔接卡环,同轴内设于所述主导管并连接所述衔接卡环的衔接管,以及沿纵向嵌设于所述衔接管前端并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主导管的衔接套管,所述衔接套管套设于所述导引管外侧并连接所述网篮组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管径向向外凸设形成若干贯穿所述主导管侧壁并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衔接卡环的衔接块;所述主导管侧壁形成若干呈纵向分布以用于引导所述衔接块纵向位移的限位槽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守庭伏中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谱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