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异种材料打底焊的组合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193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异种材料打底焊的组合连接方法。所述组合连接方法,第一,设计并制备一组焊接材料,焊接材料与各自连接的母材匹配,焊接材料之间匹配;第二,选择合适的热源并采用对应的熔覆方法进行熔覆,制备复合焊缝熔覆层;第三,设计并加工坡口;第四,选择合适的热源并采用对应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制备复合焊缝连接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连接方法,可选热源类型多,焊接材料和连接工艺设计和开发高效,焊接柔性好,效率高,成本低,打底焊复合焊缝分区优良,能避免形成脆性组织,热输入精确可控,应力和变形小,焊缝成形美观,焊接接头综合性能好,能实现物理性能差异大、化学相容性差的异种材料打底焊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异种材料打底焊的组合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异种材料打底焊的组合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机械装备、汽车、海洋工程、医疗器械、体育器械等领域对先进异种材料连接结构的需求广泛,然而,由于高温合金、高熵合金、中熵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难熔金属、有色金属、不锈钢等异种材料在物化性能的重要差异,使得目前采用常规的熔焊、钎焊、压力焊、熔钎焊等焊接方法,都不能完善的解决这些异种材料连接,尤其是对于中厚板异种材料的连接尤为困难,其中,打底焊连接技术是中厚板异种材料多层多道焊中的关键环节,对接头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些问题导致中厚板异种材料连接结构在重要的工业领域中应用受限。
[0003]对于中厚板异种材料的连接,受限于热源设备功率的限制,必须采用多层多道焊,为此,首先,需要实现异种材料打底焊复合焊缝的高效高质量制备,从而解决异种材料打底焊用焊接材料开发困难、焊接柔性差、连接工艺复杂、应力大、易生成脆性组织、焊缝性能差、复合焊缝制备困难等问题,其次,制备的打底焊焊缝要能适应下一步的多层多道焊工艺,如空间排列三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工艺(三丝复合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工艺)、双丝复合气体保护焊和单丝气体保护焊组合连接工艺、丝材增材连接工艺、以及双丝复合气体保护焊和串列双丝气体保护焊组合连接工艺等,以确保高效高质量实现中厚板异种材料的多层多道填充焊,使得填充焊工艺稳定,填充焊复合焊缝成形良好,组织优良,焊接接头综合性能高。/>[0004]因此,为了实现异种材料打底焊,必须将预制备的打底焊焊缝进行分区控制,不同区域以及界面形成综合性能优良的组织,避免形成脆性组织,同时,制备的打底焊复合焊接接头的物理性能在垂直于焊缝方向形成缓和的梯度过渡,避免物理性能突变,从而减小焊接应力及变形。然而,由于打底焊连接位置的特殊性、异种材料间物理性能的差异大和化学相容性差、以及异种材料本身组成组分间的物理性能差异大和界面化学相容性差等问题,采用一种焊接材料和相应的一种焊接工艺、或者采用一种焊接材料和相应的一组焊接工艺、或者采用一组两种焊接材料和相应的一种焊接工艺、或者采用一组两种焊接材料和相应的一组两种焊接工艺都无法高效高质量实现异种材料打底焊复合焊缝的制备。
[0005]综上所述,如何高效率实现异种材料打底焊的连接以期降低成本,如何有效避免焊缝脆性组织的生成所导致的性能下降甚至开裂,如何减小由于异种材料物理性能的差异所导致的较大焊接应力和变形,如何实现中厚板异种材料的打底焊复合焊缝的分区制备以适应下一道填充焊工艺是异种材料打底焊连接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焊接问题,采用单一的焊接材料和单一的焊接工艺、单一的焊接材料和组合的焊接工艺、组合的两种焊接材料和单一的焊接工艺、组合的两种焊接材料和相应的组合的两种焊接工艺都无法高效高质量实现异种材料打底焊连接,必须将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都进行精确分解,采用复杂的三种组合焊接材料和匹配的组合焊接工艺,形成新的打底焊连接技术才能完善的解
决异种材料打底焊连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中厚板异种材料打底焊连接时,焊接柔性差,效率低,成本高,焊接材料设计和开发难度大,焊接工艺设计和实施困难,容易产生脆性组织,存在较大的焊接应力和变形,打底焊复合焊缝的组织和性能调控难度大,焊接接头综合性能差,打底焊复合焊缝制备困难,无法适应下一步的多层多道填充焊工艺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异种材料打底焊的组合连接方法。
[0007]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1)根据需要连接的异种材料中的母材1和母材2的成分、组分、物理及化学性能特点,设计一组焊接材料的类型、成分及含量,包括焊接材料1、焊接材料2和焊接材料3,其中,焊接材料1与母材1匹配,焊接材料2与母材2匹配,焊接材料3与焊接材料1和焊接材料2均匹配,并制备焊接材料1、焊接材料2和焊接材料3;
[0009](2)选择合适的热源并采用对应的熔覆方法进行熔覆,制备复合焊缝熔覆层,第一,对母材1的被熔覆表面进行清理,将热源指向母材1的被熔覆表面,设定热源工艺参数,启动供气系统和热源设备,采用焊接材料1实施热源熔覆,在母材1的表面制备熔覆层1;第二,对母材2的被熔覆表面进行清理,将热源指向母材2的被熔覆表面,设定热源工艺参数,启动供气系统和热源设备,采用焊接材料2实施热源熔覆,在母材2的表面制备熔覆层2,或者对熔覆层1的表面进行清理,将热源指向熔覆层1的表面,设定热源工艺参数,启动供气系统和热源设备,采用焊接材料3实施热源熔覆,在熔覆层1的表面制备熔覆层3;
[0010](3)根据打底焊及填充焊的方法及工艺要求,设计合适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加工并清理坡口;
[0011](4)选择合适的热源并采用对应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制备复合焊缝连接层,设定热源工艺参数,启动供气系统和热源设备,将热源指向坡口位置,采用焊接材料3对熔覆层1和熔覆层2的被连接表面实施连接,或者采用焊接材料2对熔覆层3和母材2的被连接表面实施连接。
[0012]一种用于异种材料打底焊的组合连接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0013]第一,设计和制备一组3种焊接材料,将焊接材料分解,使得制备的打底焊分区复合焊缝的成分、组分、含量、结构、性能满足要求。异种母材间物理性能差异大,化学相容性差,以及异种母材本身组成组分间的物理性能差异大和界面化学相容性差,采用一种焊接材料和相应的一种或组合的两种连接工艺容易产生脆性的组织,采用两种焊接材料和相应的一种或组合的两种连接工艺也难以避免脆性组织生成,使得性能差,同时应力和变形大。为此,首先,根据母材的特点,设计一组三种焊接材料,要求焊接材料1与母材1化学相容性好,焊接材料2与母材2化学相容性好,焊接材料3与焊接材料1和焊接材料2的化学相容性均好,避免脆性组织的生成;其次,焊接材料1与母材1物理性能差异小,焊接材料2与母材2物理性能差异小,焊接材料3与焊接材料1和焊接材料2物理性能差异小,使得焊接后形成的分区复合焊缝的物理性能形成比较缓和的梯度过渡,降低焊接应力和变形,从而解决异种母材的物理性能差异大所导致的焊接应力和变形大问题。因此,通过设计一套有机组合的三种焊接材料,将焊接材料类型、成分、组分及含量进行分解设计,使得焊接材料1与母材1匹
配,焊接材料2与母材2匹配,焊接材料3与焊接材料1和焊接材料2均匹配(匹配指的是材料间化学相容性好、物理性能差异小等),并逐一采用匹配的连接工艺进行熔覆和连接,便于实现复合焊缝各区及界面层的成分、组分、含量、结构和物理性能调控,使复合焊缝各区综合性能优良。
[0014]第二,选择合适的热源并采用对应的熔覆方法进行熔覆,制备复合焊缝熔覆层,并为下一步连接做准备。为了实现打底焊复合焊缝的连接,将热源指向一个母材或熔覆层的表面,进行熔覆或增材制造。由于复合焊缝不同区域的成分、组分、含量、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打底焊焊缝位置的特殊性,采用一种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异种材料打底焊的组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需要连接的异种材料中的母材1和母材2的成分、组分、物理及化学性能特点,设计一组焊接材料的类型、成分及含量,包括焊接材料1、焊接材料2和焊接材料3,其中,焊接材料1与母材1匹配,焊接材料2与母材2匹配,焊接材料3与焊接材料1和焊接材料2均匹配,并制备焊接材料1、焊接材料2和焊接材料3;(2)选择合适的热源并采用对应的熔覆方法进行熔覆,制备复合焊缝熔覆层,第一,对母材1的被熔覆表面进行清理,将热源指向母材1的被熔覆表面,设定热源工艺参数,启动供气系统和热源设备,采用焊接材料1实施热源熔覆,在母材1的表面制备熔覆层1;第二,对母材2的被熔覆表面进行清理,将热源指向母材2的被熔覆表面,设定热源工艺参数,启动供气系统和热源设备,采用焊接材料2实施热源熔覆,在母材2的表面制备熔覆层2,或者对熔覆层1的表面进行清理,将热源指向熔覆层1的表面,设定热源工艺参数,启动供气系统和热源设备,采用焊接材料3实施热源熔覆,在熔覆层1的表面制备熔覆层3;(3)根据打底焊及填充焊的方法及工艺要求,设计合适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加工并清理坡口;(4)选择合适的热源并采用对应的连接方法进行连接,制备复合焊缝连接层,设定热源工艺参数,启动供气系统和热源设备,将热源指向坡口位置,采用焊接材料3对熔覆层1和熔覆层2的被连接表面实施连接,或者采用焊接材料2对熔覆层3和母材2的被连接表面实施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异种材料打底焊的组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材料的类型包括丝材和粉末。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异种材料打底焊的组合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材直径为0.6~2.4mm,丝材的送丝速度为0.5

20m/min,所述粉末目数为50

650目,粉末的送粉速度为8

240g/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连海霍佳磊王松涛卢立祥马世卿桑德利郜雅楠胡洁陈永福耿占一王文博常瀛瀛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