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90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选取新鲜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以及提香处理后制成具有玉兰香气的红茶。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添加玉兰花香物质,仅使用新鲜茶叶即可直接获得玉兰花香型红茶,降低了红茶的加工成本,同时所制红茶中玉兰香气浓郁且香气持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具有操作难度低,且不同批次红茶的稳定性高,适合规模化量产。适合规模化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红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红茶属发酵茶类,具有汤色红橙明亮、香气甜香带花香、滋味甘甜醇和的特点,是我国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出口茶类。
[0003]目前红茶的加工工艺为:鲜叶付制

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传统红茶加工工艺所生产的红茶仍以甜香为主,花香红茶较为少见。
[0004]玉兰花香型茶叶为一种具有浓郁玉兰香气的茶叶,目前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0005](1)直接加工:按照红茶传统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适当加入摇青、光照等方式生产玉兰花香红茶;直接加工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生产出具有兰花香型的红茶,但工艺的稳定性低,同时存在操作难度大的缺陷。上述工艺生产的红茶花香持续性较短,且存在成本过高的问题。(2)窨制加工:在生产过程中,将茶叶鲜叶与玉兰花瓣、玉兰花提取物等混合,按照红茶生产工艺加工为玉兰花香红茶;(3)拼配加工:将红茶的干茶与玉兰花瓣干花混合后,通过提香、低温烘焙等方式实现玉兰花香红茶的生产加工。其中窨制加工和拼配加工都是需要添加玉兰以获得具有玉兰花香的红茶,而茶叶中本身含有可产生香气的物质,在添加玉兰以获得玉兰香型红茶不仅会增加成本,同时使得所加工出的红茶香型不稳定且香气持久性低,无法将茶叶本身的花香有效转化出来。
[0006]因此上述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式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直接利用茶叶加工为玉兰花香型红茶的技术,同时提高该技术的稳定性及可操作性。直接将鲜茶叶加工成具有持久玉兰香气的红茶,且提高加工的可操作性以及批次稳定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该工艺是直接利用鲜茶叶加工成玉兰香型的红茶,且无需添加玉兰。本专利技术的加工工艺具有操作难度低且不同批次加工出的玉兰花香型红茶稳定性好,玉兰香气持久且成本低。
[0008]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一种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原料:以无病害、无虫害的茶树鲜叶为加工原料;
[0011](2)萎凋:将鲜叶摊均匀平铺于萎凋槽上进行萎凋处理,以获得萎凋茶叶,所述萎凋茶叶为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且花香显露适度;
[0012](3)揉捻:将萎凋茶叶置于揉捻机内进行揉捻,以使得茶叶紧卷成条,茶汁外溢,带有浓烈玉兰花香;
[0013](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平铺于竹筐或篾盘内,加盖湿布进行发酵处理,发
酵过程中需要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发酵后茶叶色红橙、花香显露、青味散除、茶条油润光滑;
[0014](5)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在温度为150

180℃下进行初步干燥,初步干燥后的茶叶手握稍微有刺手感;然后将初步干燥的茶叶在温度为90

100℃进行二次干燥,二次干燥的时间18

25min;
[0015](6)提香:将二次干燥的茶叶冷却后均匀平铺于提香盘内,在温度为60

65℃下提香3

4小时即可。
[0016]优选的,步骤(1)所述茶树品种为黔湄601,鲜叶等级为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
[0017]优选的,步骤(2)中萎凋槽平铺的茶叶厚度为5

8cm。
[0018]优选的,步骤(2)所述萎凋处理是将萎凋槽上茶叶先进行鼓风1h处理后,然后聚堆翻拌后在摊匀,静置1

2h,重复上述操作2

3次。
[0019]更优选的,步骤(2)中鼓风温度为25

28℃。
[0020]优选的,步骤(3)所述揉捻步骤如下:
[0021]S1、先低速空揉15

20分钟;
[0022]S2、随后将揉桶盖下压至刚好接触茶叶,快速揉捻10

15分钟,揉捻盘刚出茶汁;
[0023]S3、重复步骤S1~S22

3次。
[0024]更优选的,步骤(3)所述低速揉捻速度为10

15转/分钟,所述快速揉捻速度为20

25转/分钟。
[0025]优选的,步骤(4)所述竹筐或篾盘内平铺的茶叶厚度为10

15cm。
[0026]优选的,步骤(4)所述发酵温度为26

28℃,湿度为80

90%。
[0027]优选的,步骤(6)所述提香盘平铺的茶叶厚度为3

5cm。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是仅采用茶树鲜叶为加工原料,不添加任何花香物质,通过调整鲜茶叶的加工工艺参数,即可生产出具有玉兰花香的红茶。本专利技术无需添加新设备,操作简单,便于推广,综合生产成本较低。
[0030](2)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茶树原料为黔湄601,该品种为贵州广泛推广应用的大叶种茶树品种,全年可开采,且产量巨大,非常适宜红茶的加工。该原料的特点是芽头肥壮,其采摘成本较低。依据该工艺加工的玉兰花香型红茶,一方面可增大茶树的下树率,鲜叶采收量提高,茶农收入增加,一方面产品品质较好,成本较低,市场占有率大,净产值较大。
[0031](3)本专利技术生产玉兰花香红茶的周期为1天,主要工艺如揉捻、发酵、干燥均在白天进行,而萎凋阶段基本在夜间进行。本专利技术的生产工艺摆脱了白天黑夜连续加工的生产模式,可解决红茶连续生产时人力投入大的问题、解放繁琐工艺对人力的束缚,有助于该工艺从机械化生产阶段向智能化、集成化茶业制造转变。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
式做详细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4]实施例1
[0035]以秋季一芽一叶的黔湄601茶树鲜叶为原料,鲜叶付制后,在萎凋槽内均匀摊放,厚度8cm,设置鼓风机温度为26℃,开始鼓风萎凋,1h后关闭风机,将鲜叶聚堆,翻拌后均匀摊开,静置1h;第二次鼓入26℃恒温风1h,翻拌摊开后静置1h;第三次鼓入26℃恒温风1h,翻拌、摊开后静置过夜,得到萎凋叶。
[0036]将萎凋叶装入揉捻机,揉捻机盖刚好位于茶叶上方,以10r/min的速度揉捻20min;揉捻机盖下压至触碰茶叶后,以20r/min的速度揉捻10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以无病害、无虫害的茶树鲜叶为加工原料;(2)萎凋:将鲜叶摊均匀平铺于萎凋槽上进行萎凋处理,以获得萎凋茶叶,所述萎凋茶叶为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折梗不断,紧握成团,松手可缓慢松散,且花香显露适度;(3)揉捻:将萎凋茶叶置于揉捻机内进行揉捻,以使得茶叶紧卷成条,茶汁外溢,带有浓烈玉兰花香;(4)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均匀平铺于竹筐或篾盘内,加盖湿布进行发酵处理,发酵过程中需要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发酵后茶叶色红橙、花香显露、青味散除、茶条油润光滑;(5)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在温度为150

180℃下进行初步干燥,初步干燥后的茶叶手握稍微有刺手感;然后将初步干燥的茶叶在温度为90

100℃进行二次干燥,二次干燥的时间18

25min;(6)提香:将二次干燥的茶叶冷却后均匀平铺于提香盘内,在温度为60

65℃下提香3

4小时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茶树品种为黔湄601,鲜叶等级为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萎凋槽平铺的茶叶厚度为5

8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玉兰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科张拓张贝贝许木松李明刚杨婷戴宇樵李琴刘忠英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