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080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原料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红茶是全发酵茶,具有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利尿、消除水肿、强壮心肌功能等功效,为世界消费者所喜爱。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生茶效率低下。目前盛行的冷泡红茶主要是将红茶粉碎后装袋成袋泡红茶,茶汤浑浊,口感欠清爽。
[0003]茶农地种植茶树时,往往会根据茶叶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情况在茶树生长的不同时期施以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化学食品添加剂,这样就可能造成以这种茶树上的茶叶为原料制成的红茶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因素,人们长时间饮用此类茶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有机茶叶则是在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肥、农药和化学食品添加剂,保证最终销售的茶叶为无毒无害的绿色食品。
[0004]此外成熟的茶叶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及次生壁组成,构成部分绝大部分是纤维素,它使细胞壁产生强度和塑性,细胞和细胞之间则靠果胶物质结合在一起。茶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有效成分在干茶中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包围,所以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红茶,用冷水冲泡时有效成分受细胞壁阻碍,可浸出的物质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长期施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红茶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因素以及传统工艺制作的红茶可浸出的物质较少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0原料选择:选用野生茶树,采摘的茶树2

3年内未经过施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学食品添加剂的有机茶叶;
[0009]S20鲜叶采摘:在清晨6

7时,选取嫩绿叶宽肥厚的空心单芽作为鲜叶原料,茶芽要求初展不实心;
[0010]S30萎凋:将采摘的茶叶摊开放在萎凋室内,萎凋温度为25

35℃,保持通风,摊晒6

8小时,控制茶鲜叶减重率30

40%;
[0011]S40摇青处理: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摇青机转速度控制在5

8r/min,摇青的时间为5

10min;
[0012]S50揉捻:将摇青的茶叶加入至揉捻机中进行揉捻;
[0013]S60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里进行发酵,控制发酵室内温度为30

35℃,相对空气湿度为80

90%,摊叶厚度为10

15cm,发酵时间为8

10小时,发酵过程中保证发酵室内氧气含量为50

60%;
[0014]S70毛火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平摊于烘干机面板上干燥,要求摊叶厚度为3

5cm,烘干机温度控制在100

120℃,烘干时间15

20min;
[0015]S80足火烘干:待茶叶自然冷却后,放入烘干机中烘干15

20min,烘干机温度控制在90

100℃,使得茶叶含水量为10

15%,即烘干完成;
[0016]S90包装:将烘干完成后的茶叶在真空环境进行杀菌消毒然后进行密封袋装,放入冷藏室冷鲜保存。
[0017]作为优选,步骤S30的萎凋过程中,对鲜叶翻动1

2次。
[0018]作为优选,步骤S30的萎凋过程中,茶叶摊铺的厚度为10

15cm。
[0019]作为优选,步骤S50中先轻柔10

15min,再加压重揉20

25min。
[0020]作为优选,步骤S60的发酵过程中,每隔2

3h对茶叶翻动一次。
[0021]作为优选,步骤S70毛火干燥毛火干燥后摊放在地面上自然摊凉,摊铺的厚度为5

8cm,摊凉时间为1

2h。
[0022]作为优选,步骤S90中在冷藏室内冷鲜保存的温度为0

5℃。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产出的红茶咖啡碱浓度高,水浸出物大于30%,总黄酮含量大于3.5%,乌润显金毫,汤色桔红明亮,果香浓郁显樟木香,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中红茶加工工艺步骤简单,操作简便,适合推广使用。加工制作得到的红茶为外形细紧,苗锋良好,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汤色红亮,香气浓郁带糖香,滋味醇和回甘,叶底红匀细软。并且有机物质保持率高,有效的提高了红茶的营养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0原料选择:选用野生茶树,采摘的茶树2

3年内未经过施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学食品添加剂的有机茶叶;
[0028]S20鲜叶采摘:在清晨6

7时,选取嫩绿叶宽肥厚的空心单芽作为鲜叶原料,茶芽要求初展不实心;
[0029]S30萎凋:将采摘的茶叶摊开放在萎凋室内,萎凋温度为30℃,保持通风,摊晒7小时,控制茶鲜叶减重率35%;
[0030]S40摇青处理: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摇青机转速度控制在6r/min,摇青的时间为8min;
[0031]S50揉捻:将摇青的茶叶加入至揉捻机中进行揉捻;
[0032]S60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里进行发酵,控制发酵室内温度为32℃,相对空气湿度为85%,摊叶厚度为12cm,发酵时间为9小时,发酵过程中保证发酵室内氧气含量为55%;
[0033]S70毛火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平摊于烘干机面板上干燥,要求摊叶厚度为4cm,烘干机温度控制在110℃,烘干时间18min;
[0034]S80足火烘干:待茶叶自然冷却后,放入烘干机中烘干17min,烘干机温度控制在95℃,使得茶叶含水量为12%,即烘干完成;
[0035]S90包装:将烘干完成后的茶叶在真空环境进行杀菌消毒然后进行密封袋装,放入冷藏室冷鲜保存。
[0036]本实施例中,步骤S30的萎凋过程中,对鲜叶翻动2次,步骤S30的萎凋过程中,茶叶摊铺的厚度为13cm。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红茶加工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原料选择:选用野生茶树,采摘的茶树2

3年内未经过施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化学食品添加剂的有机茶叶;S20鲜叶采摘:在清晨6

7时,选取嫩绿叶宽肥厚的空心单芽作为鲜叶原料,茶芽要求初展不实心;S30萎凋:将采摘的茶叶摊开放在萎凋室内,萎凋温度为25

35℃,保持通风,摊晒6

8小时,控制茶鲜叶减重率30

40%;S40摇青处理: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摇青机内进行摇青,摇青机转速度控制在5

8r/min,摇青的时间为5

10min;S50揉捻:将摇青的茶叶加入至揉捻机中进行揉捻;S60发酵:将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发酵室里进行发酵,控制发酵室内温度为30

35℃,相对空气湿度为80

90%,摊叶厚度为10

15cm,发酵时间为8

10小时,发酵过程中保证发酵室内氧气含量为50

60%;S70毛火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平摊于烘干机面板上干燥,要求摊叶厚度为3

5cm,烘干机温度控制在100

120℃,烘干时间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芹李国伟田春梅李绍聪袁勇
申请(专利权)人:凤庆县峡山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