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130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方法,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将采摘的茶树鲜叶依次进行第一次鼓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叶萎凋处理是六大茶类产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将茶树鲜叶借助设备进行萎凋处理,能够促进鲜叶中的水分快速散失、体积缩小、叶质变软,提高酶活性,并进一步促进鲜叶中理化物质的转化与积累,其是一个兼具水分散失和酶促作用的复杂生化反应过程。
[0003]鲜叶萎凋处理的关键在于既需要降低鲜叶中水分含量,为后续加工提供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提高茶叶鲜爽甜醇的滋味,降低茶叶苦涩味。鲜叶萎凋不足,会使得酶促反应不充分,理化物质积累不足,茶叶滋味淡薄、苦涩;而鲜叶萎凋过度,则会导致鲜叶失水过多,茶叶枯暗、死张,后期难以加工。
[0004]因此鲜叶萎凋处理是为后续茶叶加工形成色、香、味等茶叶品质提供物质基础的重要环节。目前,茶叶加工生产中萎凋方法主要有:
[0005]日光萎凋:鲜叶均匀薄摊在竹篾、竹筛上,借助太阳温度进行萎凋,适宜温度在18℃~24℃。日光萎凋操作难度大,一要根据风向判断竹篾、竹筛摆放位置;二要根据太阳温度、地表温度决定茶树鲜叶摊叶厚度。“看天做茶”是日光萎凋典型特征;
[0006]室内萎凋:是一种普适性强、简单易操作的生产方式。模拟日光萎凋中除了太阳光以外的条件,通过自然风与温度进行萎凋,对室内环境有一定要求,52h~60h完成萎凋,耗时较长;
[0007]复式萎凋:是将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相结合的萎凋方式,根据萎凋状态及天气情况,选择早晨或傍晚日光柔缓时进行日光萎凋,当叶片微热时移入室内萎凋,反复2~4次,交替进行,降低了太阳、风量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因此该处理方式存在工序繁琐、耗时长的缺陷;
[0008]光照萎凋:通过日光或模拟日光进行萎凋。模拟日光萎凋则需要安装与日光相似波长的LED灯,但需要安装LED灯并配备萎凋房,从而增加了处理成本;
[0009]加温萎凋:均匀摊放20cm~30cm的茶树鲜叶于萎凋槽内,向萎凋槽内持续鼓35℃~55℃热风,通过持续鼓风进行萎凋。虽然加温鼓风萎凋处理能够缩短萎凋时间,但是由于叶片和茎梗含水量、叶片和茎梗表皮气孔数量均存在差异,持续加温将导致水分散失不均匀。并且加温温度过高,鲜叶温度长期保持在室温以上,导致叶色色变,忽略了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生化反应不足导致萎凋不彻底、不充分,所制茶叶滋味淡薄苦涩,品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间歇鼓风温控技术以对茶树鲜叶进行萎凋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间歇鼓风使茎梗水分进入茶树鲜叶再次均匀分布,让生化反应
萎凋过程中更彻底、更充分。本专利技术的萎凋方法可对“雨水叶”进行处理,能够用于不同水含量的茶树鲜叶。
[0011]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2]一种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1)原料:采摘新鲜、无损伤、均匀一致的茶树鲜叶;
[0014](2)第一次鼓风

静置处理:将采摘茶树鲜叶摊放在萎凋槽内,摊放厚度为2cm~10cm,然后进行第一次鼓风处理,鼓风温度为25℃~30℃,鼓风时间为0.45~1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20cm,鼓风结束后静置1~2h;
[0015](3)第二次鼓风

静置处理:对第一次鼓风

静置处理后的茶树鲜叶进行第二次鼓风处理,鼓风温度为25℃~30℃,鼓风时间为0.45~1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20cm,鼓风结束后静置1~2h;
[0016](4)第三次鼓风

静置处理:对第二次鼓风

静置处理后的茶树鲜叶进行第二次鼓风处理,鼓风温度为25℃~30℃,鼓风时间为0.45~1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20cm,鼓风结束后静置1~2h;
[0017](5)第四次鼓风

静置处理:对第三次鼓风

静置处理后的茶树鲜叶进行第二次鼓风处理,鼓风温度为25℃~30℃,鼓风时间为0.45~1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20cm,鼓风结束后静置1~2h。
[0018]优选的,所述茶树品种包括但不限于黔茶1号。
[0019]优选的,所述茶树鲜叶等级为独芽至一芽四叶,同时本专利技术所述鲜叶可以雨后采摘且含水量高的雨水叶。
[0020]优选的,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风口与鲜叶的距离,从而使得茶树鲜叶能够与所鼓热风均匀接触。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方法,该方法可以对不同水含量的茶树鲜叶进行处理,其中包括了“雨水叶”,极大克服了现在萎凋技术无法处理“雨水叶”的技术难题;
[0023]本专利技术的萎凋方法具有耗时短且操作简便,无需大型处理设备,降低了萎凋处理的成本;
[0024]本专利技术采用间歇式鼓风处理,能够降低热风对鲜叶的损伤,同时热风温度接近水解酶、氧化酶最佳活性温度,从而使鲜叶中有机物转化与积累更加彻底,萎凋更加均匀与充分;
[0025]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萎凋技术加工出的茶叶产品口感鲜爽,显著降低了茶叶的苦涩味。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
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30]步骤1、以黔茶1号茶树进行采摘,采摘的鲜叶为一芽二叶;
[0031]步骤2、将采摘鲜叶摊放在萎凋槽内,摊放厚度8cm,然后鼓风1h,其中风的温度为27℃,鼓风结束后进行静置1.5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
[0032]步骤3、对步骤2处理后的鲜叶进行鼓风1h,其中风的温度为27℃,鼓风结束后进行静置1.5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
[0033]步骤4、对步骤3处理后的鲜叶进行鼓风1h,其中风的温度为27℃,鼓风结束后进行静置1.5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
[0034]步骤5、对步骤4处理后的鲜叶鼓风1h,其中风的温度为27℃,鼓风结束后进行静置1.5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
[0035]经检测,经过上述萎凋处理后的茶树鲜叶含水量降至58%,感官品质色泽暗绿、叶质柔软。茎折而不断,有弹性,青气消失,花香浓郁,游离氨基酸总含量19.39mg/g,儿茶素含量214.31mg/g,咖啡碱含量36.79mg/g。
[0036]实施例2
[0037]一种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茶叶进行温控间歇鼓风萎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采摘新鲜、无损伤、均匀一致的茶树鲜叶;(2)第一次鼓风

静置处理:将采摘茶树鲜叶摊放在萎凋槽内,摊放厚度为2cm~10cm,然后进行第一次鼓风处理,鼓风温度为25℃~30℃,鼓风时间为0.45~1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20cm,鼓风结束后静置1~2h;(3)第二次鼓风

静置处理:对第一次鼓风

静置处理后的茶树鲜叶进行第二次鼓风处理,鼓风温度为25℃~30℃,鼓风时间为0.45~1h,风口距离茶树鲜叶为10cm~20cm,鼓风结束后静置1~2h;(4)第三次鼓风

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科李琴张贝贝许木松李明刚杨婷戴宇樵张拓刘忠英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