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池生产的载体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186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生产的载体膜及其制造方法,载体膜的成分包括树脂,载体膜具有承托表面以及与承托表面相对设置的堆叠表面,承托表面与堆叠表面具有相异的表面性能;承托表面用于承载电极材料;堆叠表面用于提供摩擦力;载体膜的厚度为10μm~400μm,拉伸强度Rm为10~300Mpa;承托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0.8~24μm;堆叠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为0.1~5.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载体膜可以用于电极制造等领域,能够提高电极制造的效率,提升电极质量。升电极质量。升电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池生产的载体膜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载体膜及其制造工艺、电极原片及其制造工艺、包含电极原片的电池极片及其制造工艺,还涉及包含电极原片或电池极片的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的可重复充放电特性已经使其成为现代社会常用的储能装置。在所有类型的二次电池中,锂二次电池凭借其较高的能量密度更是被广泛的使用在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各个领域。随着手机、电动汽车产品的不断发展,对锂二次电池能量密度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0003]就锂二次电池的生产工艺而言,存在这样的工艺流程:包括前段的极片制造工序、中段的电芯制造工序以及后段的化成封装工序。在极片制造工序中,包含了将正负极活性材料与溶剂及其他材料搅拌形成浆料的工序、将浆料涂布在金属箔等集流体基板上的工序、将涂布后的浆料中的有机溶剂蒸发的烘干工序、将涂布浆料的集流体经过冷压辊或热压辊辊压的工序、将辊压后的片状材料分切(模切)的工序,还可能包括极耳的焊接或成型、电极卷绕、贴装保护胶纸等其他工序。
[0004]在浆料的制备工序中,正负极活性材料通常与溶剂、粘结剂、导电材料一并搅拌形成浆料。在这几种材料中,溶剂用于使得活性材料、粘结剂、导电材料等进行均匀的分布并形成流动状的混合物质以便于后续的涂布;导电材料收集并传递活性物质微粒,并传导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的电流,提高电极内部电子的转移速度,降低电极内阻;粘结剂用于提高活性材料与金属箔等集流体之间的粘结强度,提高电池极片在物理震动、冲击之下的可靠性。粘结剂主要起粘附的作用,锂电池领域常用的粘结剂材料为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PVDF)、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CMC),这些材料不导电,阻碍了电子的流动,因此,粘结剂的加入提高了电池的内阻。考虑到粘结剂本身的重量,粘结剂的加入亦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另外,粘结剂的成本亦占据了整个电池成本的1%~3%。
[0005]浆料涂布工序是整个电极加工工艺中最核心的工序之一,浆料涂布的厚度、密度、均匀性、以及浆料对集流体的覆盖程度等,对最终的电池产品的容量、内阻、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的,为了提高锂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将铜箔、铝箔等集流体开孔,开孔减小了集流体的重量,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能量密度。但是对于这种开孔的集流体而言,在其上涂布的浆料有可能会向下渗漏,给浆料的涂布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并且有可能会造成浆料的浪费。
[0006]浆料涂布后,需要通过烘干工序去除浆料中的水和有机溶剂。烘干步骤对于烘干温度的控制要求极高,既要避免浆料中的水、有机溶剂挥发不完全,也要避免烘干后的电极材料与压合辊或其他生产设备接触导致的干裂、脱落。烘干工序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电池成品的质量。
[0007]电极制备完成后,需要通过卷绕或者叠片等工序将正、负极的电池极片与隔膜、电解液等组成电池,为了避免电极活性材料由于接触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导致变质,要求电
极制备完成后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尽量短,或者要求电极存储在一个含氧度、湿度都较低的环境中,降低了电池生产工序的弹性,提高了电池生产的成本。
[0008]从电极到电池的工艺包括了卷绕工艺与叠片工艺,而无论是卷绕结构的电池还是堆叠结构的电池,整体上都呈现正负极片相对、正负极片层层相邻的状态,因此需要在集流体两面都涂布正、负电极活性物质。由于浆料的流动性以及重力的作用,涂布的过程通常要求集流体在下作为基材,然后再在集流体上方涂覆浆料,因此,这种电池极片的加工工序往往需要两次的涂布、烘干工序才能够获得完整的正极、负极极片,极大地影响了电池极片的生产效率,并且两次的烘干也消耗了更多的能源。
[0009]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生产的载体膜,所述载体膜的成分包括树脂,所述载体膜具有承托表面以及与所述承托表面相对设置的堆叠表面,承托表面与堆叠表面具有相异的表面性能;承托表面用于承载电极材料;堆叠表面用于提供摩擦力;载体膜的厚度为10μm~400μm,拉伸强度Rm为10~300Mpa;承托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0.8~24μm;堆叠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为0.1~5.0μm。
[0011]进一步的,载体膜的厚度为15μm~300μm。
[0012]进一步的,载体膜的厚度为20μm~200μm。
[0013]进一步的,载体膜的拉伸强度下限值为20Mpa。
[0014]进一步的,载体膜的断裂伸长率的下限值为50%。
[0015]进一步的,载体膜的断裂伸长率的下限值为150%。
[0016]进一步的,载体膜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酯(PET)、聚甲基1

戊烯(PMP)、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酰亚胺(PI)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7]进一步的,承托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2.4μm~15μm。
[0018]进一步的,承托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轮廓单元的平均长度RSm为30μm~600μm。
[0019]进一步的,承托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为90μm~300μm。
[0020]进一步的,承托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为10μm~200μm。
[0021]进一步的,堆叠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1。
[0022]进一步的,堆叠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8。
[0023]进一步的,承托表面具有花纹,花纹为四边形。
[002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生产的载体膜,包括基材层以及设置在基材层之上的离型层,基材层的成分包括树脂,离型层的成分包括含硅离型材料和/或含氟离型材料;载体膜包括承托表面与堆叠表面,承托表面形成在离型层之上,堆叠表面形成在基材层远离离型层的表面,承托表面与堆叠表面具有相异的表面性能;承托表面用于承载电极材料;堆叠表面用于提供摩擦力;基材层的厚度为10μm~400μm,拉伸强度Rm为10~300Mpa;离型层的厚度为0.05μm~5μm;堆叠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为0.1~5.0μm。
[0025]进一步的,堆叠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1。
[0026]进一步的,堆叠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8。
[0027]进一步的,离型层的厚度为0.1μm~3μm。
[0028]进一步的,含硅离型材料的成分可以选自己烯基聚硅氧烷、乙烯基聚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
[0029]进一步的,含氟离型材料的成分选自聚四氟乙烯、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或聚偏氟乙烯和聚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进一步的,离型层的表面电阻小于等于10
12
Ω/m2。
[0031]进一步的,离型层包含了导电材料,导电材料选自机磺酸盐和有机磷酸盐、沉积金属化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生产的载体膜,所述载体膜的成分包括树脂,所述载体膜具有承托表面以及与所述承托表面相对设置的堆叠表面,所述承托表面与所述堆叠表面具有相异的表面性能;所述承托表面用于承载电极材料;所述堆叠表面用于提供摩擦力;所述载体膜的厚度为10μm~400μm,拉伸强度Rm为10~300Mpa;所述承托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0.8~24μm;所述堆叠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Ra为0.1~5.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膜的厚度为15μm~300μ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膜的厚度为20μm~2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膜的拉伸强度下限值为20Mpa。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膜的断裂伸长率的下限值为5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膜的断裂伸长率的下限值为15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膜的材料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酯(PET)、聚甲基1

戊烯(PMP)、聚四氟乙烯(PTFE)、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酰亚胺(PI)中的一种或几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表面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为2.4μm~15μ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轮廓单元的平均长度RSm为30μm~600μ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为90μm~300μm。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表面的粗糙度曲线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为10μm~200μm。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1。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大于等于0.8。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表面具有花纹,所述花纹为四边形。15.一种用于电池生产的载体膜,包括基材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之上的离型层,所述基材层的成分包括树脂,所述离型层的成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超华高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