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离型膜及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50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多层离型膜包括离型层、中间层、耐热层,离型层设置于多层离型膜的外侧,耐热层设置于离型层相对的一侧,中间层设置于离型层与耐热层之间,离型层与耐热层的材质不同;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包括:将离型层、中间层、耐热层的材料分别加入共挤出装置中,对各层分别进行挤出、成型;按照离型层、中间层、耐热层的顺序堆叠,得到堆叠设置的膜层;通过相对设置的胶辊与刚性辊辊压堆叠设置的膜层,胶辊与离型层接触,刚性辊与耐热层接触;控制刚性辊的温度,使刚性辊的温度为60℃~150℃。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造的多层离型膜具能够防止多层离型膜的翘曲。造的多层离型膜具能够防止多层离型膜的翘曲。造的多层离型膜具能够防止多层离型膜的翘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层离型膜及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多层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用于柔性电路板(FPC)加工的多层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柔性电路板(FPC)能够大大减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电路板安装的便捷性。柔性线路板主要由金属导体箔、热固胶和绝缘基膜等材料热压合粘结而成。但在对上述材料进行热压合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受热软化的热固胶会从绝缘基膜中溢出并覆盖至周围的金属导体箔,使得无法进行后续金属导体箔表面的镀金或化金处理,并阻碍后续的元器件焊接;另一方面,FPC加工的高温高压环境也非常容易导致绝缘基膜与热压机的压合面板产生粘接,致使柔性线路板破损或产生皱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热压机的压合面板与柔性线路板之间放置离型膜,在压合工序完成后再将离型膜剥离。在加工的过程中,离型膜能够起到抗溢胶、保护、抗褶皱、易剥离等作用。
[0003]存在这样结构的离型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上层、中间层、下层,其中,上层和下层的材料主要为聚
‑4‑
甲基
‑1‑
戊烯(4

methylpentene

1),又称TPX。TPX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及较好的剥离性能,使得离型膜在加热的过程中不易变形,且剥离顺畅。但这样的离型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4]首先,TPX材料较脆,在拉伸的过程中容易开裂,承压性能差,无法满足部分FPC生产的条件。特别是在FPC生产中常用Roll

to
r/>Roll工艺,具体指FPC原料和离型膜以“卷材对卷材”的形式相互贴合。在这种Roll

to

Roll工艺中,上述双面都为TPX材料的离型膜非常容易断裂,极大的影响了FPC的生产效率。
[0005]其次,TPX材料的熔点高、比热大,因此,在使用TPX材料生产加工离型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提高了生产成本,不利于节能减排。
[0006]再次,TPX原料价格较高、货源较少,而离型膜又与电子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0007]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多层离型膜包括离型层、中间层、耐热层,离型层设置于多层离型膜的外侧,耐热层设置于离型层相对的一侧,中间层设置于离型层与耐热层之间,离型层与耐热层的材质不同;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包括:将离型层、中间层、耐热层的材料分别加入共挤出装置中,对各层分别进行挤出、成型;按照离型层、中间层、耐热层的顺序堆叠,得到堆叠设置的膜层;通过相对设置的胶辊与刚性辊辊压堆叠设置的膜层,胶辊与离型层接触,刚性辊与耐热层接触;控制刚性辊的温度,使刚性辊的温度为60℃~150℃。
[0009]进一步的,离型层的材料包括聚烯烃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选自TPX、ETFE、PTFE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0]离型层的材料包括聚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选自PBT、PET、PC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1]进一步的,控制刚性辊的温度,使刚性辊的温度为70℃~120℃。
[0012]进一步的,控制刚性辊的温度,使刚性辊的温度为80℃~100℃。
[0013]进一步的,控制胶辊的温度,使胶辊的温度小于刚性辊的温度,使胶辊的温度为20℃~120℃。
[0014]进一步的,使胶辊的温度为30℃~80℃。
[0015]进一步的,控制胶辊与刚性辊的线速度,使胶辊与刚性辊的线速度相同,线速度为10m/min~50m/min。
[0016]进一步的,线速度为15m/min~45m/min。
[0017]进一步的,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还包括:
[0018]在辊压完成后卷绕多层离型膜,使离型层在内,耐热层在外。
[0019]进一步的,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还包括:通过刚性辊向耐热层远离中间层的表面一次性赋予凹凸的步骤;就耐热层远离中间层的表面性状而言,利用基于ISO 4287

1997的方法,使用前端半径为2μm、圆锥的锥角为60
°
的触针,在测定力为0.75mN、截断值λs=2.5μm,λc=0.8mm的条件下测得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的范围为5μm~50μm,粗糙度曲线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的范围为30μm~300μm;就耐热层靠近中间层的表面性状而言,利用基于ISO 4287

1997的方法,使用前端半径为2μm、圆锥的锥角为60
°
的触针,在测定力为0.75mN、截断值λs=2.5μm,λc=0.8mm的条件下测得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z的范围为0.8μm~24μm,粗糙度曲线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的范围为50μm~600μm。
[0020]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不包括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方面的详尽列举。可预期的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可由上文概述的各个方面以及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并且在随该专利申请提交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各个方面的所有合适的组合来实施的所有系统和方法。此类组合具有未在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中具体阐述的特定优点。
附图说明
[0021]在附图的图示中通过举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示出了实施方案,在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类似的元件。应当指出的是,在本公开中提到“一”或“一个”的实施方案未必是同一的实施方案。
[0022]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离型膜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离型膜在侧视角度下的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离型膜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工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这个部分中,将参考附图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方案。每当在实施方案中描述的部件的形状、相对位置和其它方面未明确限定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仅局限于所示出的部件,所示出的部件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另外,虽然阐述了许多细节,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可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未详细示出熟知的结构和技术,以免模糊对本描述的理解。
[0026]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方案而并非旨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空间相关术语,诸如“在
……
之下”、“在
……
下方”、“下”、“在
……
上方”、“上”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的方便,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一个或多个特征的关系,如在附图中示出的。应当理解,空间相对术语旨在涵盖除了在附图中所示的取向之外的设备使用或操作过程中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然后可被取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
……
下方”可涵盖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这两个取向。设备可以另外的方式进行取向(例如,旋转90度或以其他取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所述多层离型膜包括离型层、中间层、耐热层,所述离型层设置于所述多层离型膜的外侧,所述耐热层设置于所述离型层相对的一侧,所述中间层设置于所述离型层与所述耐热层之间,所述离型层与所述耐热层的材质不同;所述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包括:将离型层、中间层、耐热层的材料分别加入共挤出装置中,对各层分别进行挤出、成型;按照离型层、中间层、耐热层的顺序堆叠,得到堆叠设置的膜层;通过相对设置的胶辊与刚性辊辊压所述堆叠设置的膜层,所述胶辊与所述离型层接触,所述刚性辊与所述耐热层接触;控制所述刚性辊的温度,使所述刚性辊的温度为60℃~1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的材料包括聚烯烃类树脂,所述聚烯烃类树脂选自TPX、ETFE、PTFE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离型层的材料包括聚酯类树脂,所述聚酯类树脂选自PBT、PET、PC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刚性辊的温度,使所述刚性辊的温度为70℃~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刚性辊的温度,使所述刚性辊的温度为80℃~100℃。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胶辊的温度,使所述胶辊的温度小于所述刚性辊的温度,并使所述胶辊的温度为20℃~12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多层离型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胶辊的温度为30℃~80℃。7.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制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超华高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