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71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包括:预端接快插接头,预端接快插接头包括本体,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凹槽;用于与预端接快插接头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块,第一连接模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凹槽配合的第一凸棱;用于与预端接快插接头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凹槽配合的第二凸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采用预端接快插式结构设计,可根据应用场景变换连接模块,这样可以连接带水晶头的网线,还直接连接网络跳线接头,功能更为广泛,使用更加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络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网络模块也叫信息模块或网线模块,主要用来连接设备。通过网络模块可以将各种低压电器插座或者连接头安装到各种面板和接线板中。使用时,将一条直通双绞线直接插入网络信息模块,即可完成与网络信息模块另一端的网线的连接,简单方便。目前网络信息模块一般用于内墙,这样既能保护模块免遭破坏,又能美化整个网络布线环境。
[0003]现有网络模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安装时需要打线的模块,这种模块安装时需要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打线,并且对打线手法有专业要求,打线手法不规范易造成接触不良,影响链路性能,并且模块重复使用率低;另一种是模块安装时不需要打线,并且可重复使用,但因其无预紧结构,线缆拉扯易造成链路性能飘忽,影响最终信息传输。
[0004]上述的网络模块一般与网线插座连接,网线插座固定安装在墙壁上,以方便水晶头的插入,这种设置只能连接带水晶头的网线,不能直接连接网络跳线接头,由此其功能受到限制,如果要连接网络跳线接头,又需要连接网线和其他的网络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更多的,可以方便在网络跳线以及带水晶头的网线之间更换切换的网络模块。
[0006]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包括:
[0007]预端接快插接头,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线缆的接线槽,每一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一向前延伸的第一接线柱,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凹槽;
[0008]用于与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块,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的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的上方、下方分别设置有多个配合槽,多个所述配合槽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一接线柱一一对应配合,每一所述配合槽内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线柱接触的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前端与网线插座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与网线插座的接线端连接;
[0009]用于与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模块,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的第二凸棱,所述第二凸棱的上方、下方分别设置有多个配合槽,多个所述配合槽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一接线柱一一对应配合,每一所述配合槽内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线柱接触的第三接线柱,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前端与网络跳线接头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柱与网络跳线接头的接线端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其中,预端接快插接头还包括上壳以及下壳,所述上壳以及与所述上壳配合围合形成容纳所述本体的容纳腔,预端接快插接头还包括压紧螺母,所述上壳的后端、下壳的后端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线束的保护腔,所述压紧螺母通过螺纹套置于所
述上壳的后端以及下壳的后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其中,所述上壳的前端、所述下壳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分别位于凹槽上方、下方的上凸起、下凸起,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后端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凸棱上方、下方的上弹片、下弹片,所述上弹片上设置有上孔,所述下弹片上设置有下孔,上孔用于与上凸起配合,下孔用于与下凸起配合,以使所述上弹片、下弹片卡接于预端接快插接头的本体上。
[0012]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采用预端接快插式结构设计,可根据应用场景变换连接模块,这样可以连接带水晶头的网线,还直接连接网络跳线接头,功能更为广泛,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的预端接快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的预端接快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的分解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的预端接快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6]图4为压线板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7]图5为第一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的一种立体图;
[0018]图6为第一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的另一种立体图;
[0019]图7为第一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20]图8为第二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0021]图9为第二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22]图10为第二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的另一种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8、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包括:
[0024]预端接快插接头10,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后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线缆的接线槽2,每一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一向前延伸的第一接线柱3,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凹槽4;
[0025]用于与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块20,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的第一凸棱21,所述第一凸棱的上方、下方分别设置有多个配合槽22,多个所述配合槽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一接线柱3一一对应配合,每一所述配合槽内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线柱3接触的第二接线柱23,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前端与网线插座30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与网线插座的接线端连接;
[0026]用于与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模块50,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的第二凸棱51,所述第二凸棱的上方、下方分别设置有多个配合槽22,多个所述配合槽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一接线柱一一对应配合,每一所述配合槽内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线柱接触的第三接线柱53,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前端与网络跳线接头40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柱53与网络跳线接头的接线端连接。
[0027]第一凸棱21与第二凸棱51的结构完全相同,在连接模块中的对应位置也相同。
[0028]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还包括压线板9。压线板9与本体1相对扣合,用于压制接线槽内的线缆。
[0029]结合图6、图7、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其中,预端接快插接头还包括上壳5以及下壳6,所述上壳以及与所述上壳配合围合形成容纳所述本体的容纳腔,预端接快插接头还包括压紧螺母8,所述上壳的后端、下壳的后端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线束的保护腔,所述压紧螺母8通过螺纹套置于所述上壳的后端以及下壳的后端。
[0030]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其中,所述上壳5的前端、所述下壳6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分别位于凹槽4上方、下方的上凸起11、下凸起12,所述第一连接模块20的后端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凸棱上方、下方的上弹片26、下弹片27,所述上弹片上设置有上孔261,所述下弹片上设置有下孔271,上孔用于与上凸起配合,下孔用于与下凸起配合,以使所述上弹片、下弹片卡接于预端接快插接头的本体上。
[0031]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后端也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二凸棱上方、下方的上弹片、下弹片,所述上弹片上设置有上孔,所述下弹片上设置有下孔,上孔用于与上凸起配合,下孔用于与下凸起配合,以使所述上弹片、下弹片卡接于预端接快插接头的本体上。
[0032]本专利技术的网络模块采用预端接快插式结构设计,可根据应用场景变换连接模块,这样可以连接带水晶头的网线,还直接连接网络跳线接头,功能更为广泛,使用更加方便。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端接快插接头,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后端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线缆的接线槽,每一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一向前延伸的第一接线柱,所述本体的前端设置有凹槽;用于与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配合连接的第一连接模块,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的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的上方、下方分别设置有多个配合槽,多个所述配合槽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一接线柱一一对应配合,每一所述配合槽内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线柱接触的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连接模块的前端与网线插座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与网线插座的接线端连接;用于与所述预端接快插接头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模块,所述第二连接模块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的第二凸棱,所述第二凸棱的上方、下方分别设置有多个配合槽,多个所述配合槽用于与多个所述第一接线柱一一对应配合,每一所述配合槽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萍钟玮
申请(专利权)人:德特威勒苏州信息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