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105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由热量引起的可靠性降低的电感器部件。电感器部件具备:主体(20);第一电感器布线(30),位于主体(20)的内部在虚拟平面(S1)上延伸;以及第二电感器布线(40),位于主体(20)的内部,平行于虚拟平面(S1)延伸。电感器部件具备在主体(20)的内部位于第一电感器布线(30)与第二电感器布线(40)之间,平行于虚拟平面(S1)延伸的第三电感器布线(50)。电感器部件具备从第一至第三电感器布线(30、40、50)各个沿垂直于虚拟平面(S1)的方向贯通主体(20)的内部到主体(20)的表面的垂直布线(61~63)。第三电感器布线(50)是直流电阻比第一电感器布线(30)以及第二电感器布线(40)小的低电阻电感器布线(55)。的低电阻电感器布线(55)。的低电阻电感器布线(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部件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2011059295.1、申请日为2020年9月30日、申请人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专利技术名称为“电感器部件”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涉及电感器部件。

技术介绍

[0003]在搭载于电子设备的电感器部件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有构成电感器阵列的结构,该电感器阵列具备:主体,层叠作为铁氧体的烧结体的磁性材料层而成;以及多个电感器布线,在主体的内部位于同一虚拟平面上。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0432号公报
[0005]在构成如上述那样的电感器阵列的电感器部件中,一般地,多个电感器布线形成为布线宽度、线路长度相同,且直流电阻等同。而且,在电感器部件具备在同一虚拟平面上对齐排列的3个以上的电感器布线的情况下,位于电感器布线的并排设置方向的两端的电感器布线仅在与该并排设置方向的单侧与电感器布线相邻。与此相对,位于两端的电感器布线之间的电感器布线在电感器布线的并排设置方向的两侧与电感器布线相邻。因此,考虑到在各电感器布线中流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部件,具备:主体;第一电感器布线,位于上述主体的内部,并在虚拟平面上延伸;第二电感器布线,位于上述主体的内部,并平行于上述虚拟平面延伸;第三电感器布线,在上述主体的内部位于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与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之间,并平行于上述虚拟平面延伸;第四电感器布线,在上述主体的内部位于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与上述第三电感器布线之间,并平行于上述虚拟平面延伸;以及垂直布线,从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至上述第三电感器布线的各个布线到上述主体的表面为止,在垂直于上述虚拟平面的方向上贯通上述主体的内部,上述第三电感器布线、以及上述第四电感器布线是直流电阻比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以及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小的低电阻电感器布线,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包含第一布线部和第一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第一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包含第二布线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位于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与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之间的多个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分别包含低电阻布线部和低电阻连接部,上述低电阻连接部设置于上述低电阻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越是接近上述第一布线部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中间位置的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上述低电阻布线部的剖面积越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的至少一部分的剖面积比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以及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的剖面积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的至少一部分的布线宽度比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以及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的布线宽度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还具备第五电感器布线,上述第五电感器布线在上述主体的内部位于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与上述第三电感器布线之间,并平行于上述虚拟平面延伸,上述第五电感器布线是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上述第三电感器布线的直流电阻比上述第四电感器布线以及上述第五电感器布线的直流电阻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包含第一布线部和第一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第一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包含第二布线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包含低电阻布线部和低电阻连接部,上述低电阻连接部设置于
上述低电阻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在将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至第三电感器布线的并排设置方向上的上述主体的两端面中的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侧的端面设为第一端面,将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侧的端面设为第二端面时,上述第一端面与上述第一布线部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的旁边的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的上述低电阻布线部与上述第一布线部之间的距离短,上述第二端面与上述第二布线部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的旁边的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的上述低电阻布线部与上述第二布线部之间的距离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包含第一布线部和第一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第一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包含第二布线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上述第三电感器布线包含第三布线部和第三连接部,上述第三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第三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上述第四电感器布线包含第四布线部和第四连接部,上述第四连接部设置于上述第四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上述第一布线部与上述第二布线部的布线宽度相等,上述第四布线部比上述第四连接部靠近上述第二布线部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的线路长度比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以及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包含低电阻布线部和低电阻连接部,上述低电阻连接部设置于上述低电阻布线部的两端并连接有上述垂直布线,上述低电阻布线部由在上述低电阻连接部间并联电连接的多个并联布线构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在上述虚拟平面上延伸,上述多个并列布线之一是在上述虚拟平面上延伸的主布线,剩余的并列布线是在与上述虚拟平面不同的平面上与上述虚拟平面平行地延伸的副布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上述副布线位于在垂直于上述虚拟平面的方向上与上述主布线重叠的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与上述低电阻电感器布线连接的上述垂直布线的剖面积比与上述第一电感器布线连接的上述垂直布线以及与上述第二电感器布线连接的上述垂直布线大。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在上述主体的与上述虚拟平面平行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分别具有外部端子,上述外部端子露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内浩司吉冈由雅国森敬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