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多层通信舱构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01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星多层通信舱构型,包括多层通信舱、通信舱水平板、水平板设备散热用三维热管,多层通信舱包括对地板、通信舱南北板、通信舱南上隔板、通信舱南下隔板、通信舱北上隔板和通信舱北下隔板;通信舱水平板与对地板方向平行进行放置,水平板与通信舱南北板、通信舱南北上隔板、通信舱南北下隔板分别进行连接,构成通信舱多层通信舱结构;对地板、水平板和通信舱南北上隔板形成上层通信舱;水平板设备散热用三维热管安装在水平板上方,通过两次折弯后,与通信舱南北板连接,用于水平板上幅冷型行波管放大器和其它功耗较大设备的散热。本发明专利技术多层通信舱高度可调节,满足大体量幅冷型行波管的布局和散热需求。幅冷型行波管的布局和散热需求。幅冷型行波管的布局和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多层通信舱构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卫星多层通信舱构型,属于卫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和国际用户对通信卫星的通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同于以往民商用卫星常使用的单频段、切换少的模式,卫星载荷配置逐渐增多,设计灵活性增强。一方面表现为载荷使用的频段逐渐增多,一颗卫星可能存在同时使用C频段、Ku频段和Ka频段多种载荷的情况,且载荷设计方案复杂,通道切换开关、环备份开关、变频器、低噪声放大器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转发器通道数量增加,使得行波管放大器数量随之增加。
[0003]载荷设备的急剧增加,对通信舱的布局面积和散热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幅冷型行波管通过散热翅片进行散热,需要布局在卫星通信舱南北板的板边缘位置,由于布局的特殊需求,传统的构型方式不能满足用户对行波管放大器的使用数量需求,需要在增加通信舱高度的同时,设计新的布局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卫星多层通信舱构型,能够满足通信卫星70路转发器工作的承载要求,多层通信舱高度可调节,满足大体量幅冷型行波管的布局和散热需求。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的方案是:
[0006]一种卫星多层通信舱构型,包括多层通信舱、通信舱水平板、水平板设备散热用三维热管,
[0007]多层通信舱包括对地板、通信舱南北板、通信舱南上隔板、通信舱南下隔板、通信舱北上隔板和通信舱北下隔板;通信舱南上隔板、通信舱南下隔板、通信舱北上隔板和通信舱北下隔板通过对地板连接构成连续结构,上述通信舱南上隔板和通信舱南下隔板分别与通信舱南板连接,同时通信舱南上隔板与对地板连接;通信舱北上隔板和通信舱北下隔板分别与通信舱北板连接,同时通信舱北上隔板与对地板连接;
[0008]通信舱水平板与对地板方向平行进行放置,水平板与通信舱南北板、通信舱南北上隔板、通信舱南北下隔板分别进行连接,构成通信舱多层通信舱结构;对地板、水平板和通信舱南北上隔板形成上层通信舱;水平板和通信舱南北下隔板形成下层通信舱;通信舱南北板将上层和下层舱体连接成整体结构;
[0009]所述的水平板设备散热用三维热管安装在水平板上方,通过两次折弯后,与通信舱南北板连接,用于水平板上幅冷型行波管放大器和其它功耗较大设备的散热。
[0010]进一步的,通信舱水平板的位置根据通信舱布局而定,上层通信舱高度范围为600mm~800mm。
[0011]进一步的,若对地板内表面及通信舱水平板上表面布局的设备数量和高度可接受,则通信舱水平板距离对地板为600mm。
[0012]进一步的,若对地板内表面及通信舱水平板上表面布局了较多的仪器设备或设备高度较高;或者对地板及水平板的东西向有较大的开口,则通信舱水平板与对地板内表面的间距设计为800mm。
[0013]进一步的,通信舱南北板外表面设置有抗辐照玻璃二次表面镜。
[0014]进一步的,设备通过三维热管将热量通过通信舱南北板外表面的抗辐照玻璃二次表面镜向星外空间进行辐射散热。
[0015]进一步的,对地板与通信舱南板、通信舱北板之间通过位于对地板上的侧向埋件连接,形成框架结构。
[0016]进一步的,通信舱南上隔板与对地板和通信舱南板通过位于南上隔板上的侧向埋件连接。
[0017]进一步的,通信舱南上隔板与水平板、通信舱南下隔板与水平板、通信舱北上隔板与水平板、通信舱北下隔板与水平板均通过铝合金角条进行连接。
[0018]进一步的,通信舱南下隔板与通信舱南板通过位于南下隔板上的侧向埋件连接,通信舱北上隔板与对地板和通信舱南板通过位于南上隔板上的侧向埋件连接,通信舱北下隔板与通信舱南板通过位于南下隔板上的侧向埋件连接。
[001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的卫星通信舱构型方式不能满足用户对行波管放大器的使用数量需求问题,通过增加通信舱高度增加散热面积和布局面积,通过设计通信舱水平板构成双层通信舱,增加了通信舱可利用的布局面积,解决了幅冷型行波管需要布局在板边缘位置的特殊需求,满足通信卫星70路转发器工作的承载要求;
[0021](2)本专利技术针对使用多层通信舱后在水平板布局的特点,采用三维热管,将水平板上设备的热量传导至通信舱南北板进行散热,改变了传统卫星只能将大热耗设备布局在南北板的设计方式,提高了卫星的布局空间;
[0022](3)本专利技术的构型,通信舱上舱的高度可根据卫星载荷具体方案进行尺寸适应性调整,提升了卫星的构型和布局灵活性;
[0023](4)本专利技术中多层通信舱设计方式具有代表性,可应用于其它卫星通信舱构型设计。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层通信舱构型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层通信舱与卫星其它结构连接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层通信舱上舱高度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水平板三维热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9]如图1所示,多层通信舱包括对地板1、通信舱南板2、通信舱北板3、通信舱南上隔板4、通信舱南下隔板5、通信舱北上隔板6、通信舱北下隔板7、通信舱水平板8和连接结构。
[0030]对地板1与通信舱南板2、通信舱北板3之间通过位于对地板1上的侧向埋件连接,
形成框架结构;通信舱南上隔板4与对地板1和通信舱南板2通过位于南上隔板4上的侧向埋件连接,通信舱南上隔板4与水平板8通过铝合金角条进行连接;通信舱南下隔板5与通信舱南板2通过位于南下隔板5上的侧向埋件连接,通信舱南下隔板5与水平板8通过铝合金角条进行连接;通信舱北上隔板6与对地板1和通信舱南板2通过位于南上隔板4上的侧向埋件连接,通信舱北上隔板6与水平板8通过铝合金角条进行连接;通信舱北下隔板7与通信舱南板2通过位于南下隔板5上的侧向埋件连接,通信舱北下隔板7与水平板8通过铝合金角条进行连接。
[0031]如图2所示,多层通信舱与卫星其它主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对地板1与承力筒9之间通过承力筒顶部金属框的托板螺母,采用螺栓连接;通信舱南上隔板4、通信舱南下隔板5、通信舱北上隔板6、通信舱北下隔板7、通信舱水平板8与承力筒通过铝合金角条进行连接;通信舱南板2、通信舱北板3与卫星中板10之间通过位于中板10上的侧向埋件连接;通信舱南下隔板5、通信舱北下隔板7与中板10之间通过铝合金角条进行连接。
[0032]水平板8,与对地板方向平行进行放置,水平板与通信舱南北板、通信舱南北上隔板、通信舱南北下隔板分别进行连接,构成通信舱多层通信舱结构。水平板8使用的与对地板1相同的复核材料,即碳纤维蒙皮和铝蜂窝,板厚21mm,其中碳蒙皮厚度为0.4mm,铝蜂窝高度为20.2mm。
[0033]对地板1、水平板8和通信舱南上隔板4、通信舱北上隔板6形成上层通信舱;水平板1和通信舱南下隔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多层通信舱构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通信舱、通信舱水平板、水平板设备散热用三维热管,多层通信舱包括对地板、通信舱南北板、通信舱南上隔板、通信舱南下隔板、通信舱北上隔板和通信舱北下隔板;通信舱南上隔板、通信舱南下隔板、通信舱北上隔板和通信舱北下隔板通过对地板连接构成连续结构,上述通信舱南上隔板和通信舱南下隔板分别与通信舱南板连接,同时通信舱南上隔板与对地板连接;通信舱北上隔板和通信舱北下隔板分别与通信舱北板连接,同时通信舱北上隔板与对地板连接;通信舱水平板与对地板方向平行进行放置,水平板与通信舱南北板、通信舱南北上隔板、通信舱南北下隔板分别进行连接,构成通信舱多层通信舱结构;对地板、水平板和通信舱南北上隔板形成上层通信舱;水平板和通信舱南北下隔板形成下层通信舱;通信舱南北板将上层和下层舱体连接成整体结构;所述的水平板设备散热用三维热管安装在水平板上方,通过两次折弯后,与通信舱南北板连接,用于水平板上幅冷型行波管放大器和其它功耗较大设备的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星多层通信舱构型,其特征在于,通信舱水平板的位置根据通信舱布局而定,上层通信舱高度范围为600mm~8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卫星多层通信舱构型,其特征在于,若对地板内表面及通信舱水平板上表面布局的设备数量和高度可接受,则通信舱水平板距离对地板为600mm。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佳涛王浩攀陶成刘辉王益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