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00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是一种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其中轮胎包括设置在胎侧的标识区,标识区内设置有图案填充,所述图案填充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单元规则排列形成,图案单元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要素,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要素,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要素,和在第四方向上延伸的第四要素,若干个第一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一区域,若干个第二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二区域,若干个第三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三区域,若干个第四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四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图案单元的外形,使得图案单元镶嵌的更加紧密,缩小留白区域的面积,进而提高图案单元与胎侧之间的对比度,提高视觉冲击力。提高视觉冲击力。提高视觉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是一种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是汽车唯一接地部件,它提供汽车运动所需的驱动、转向、制动力。轮胎由于使用路况及场景的特殊性能,需要加入炭黑,因此轮胎所呈现出来的表面以黑色为主。轮胎胎侧的表面通常包含有图案、字体标识及法规要求的部分,这些内容可向购买者或使用者传达轮胎的品牌、类型、尺寸、性能等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通常也是黑色的,因此在胎侧上对比度不高,即视觉冲击力不足,难以被清楚的观察到。
[0003]为了提高胎侧部位的视觉对比,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8407347B)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胎侧花纹的轮胎及轮胎模具,其中,轮胎包括胎体,胎体的侧部(即胎侧)具有标示区,标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图案单元;图案单元凸出于胎体设置,图案单元包括中心部及多个延伸部,多个延伸部沿周向分布于中心部的侧部,中心部具有高于延伸部的高度。由此,图案单元整体上呈现凹凸的视觉效果,入射到图案单元中的光线将在侧壁之间来回反射,进而光线的强度发生衰减,最终仅有少量的光线能够反射到图案单元之外,因此图案单元相比于胎侧其它位置而言,显得更黑,提高了视觉对比。
[0004]但是在上述专利提供的实施例中可以发现,虽然图案单元的延伸部会插入到相邻图案单元延伸部之间,以减小图案单元之间的留白区域,但是留白区域的面积仍然较大,经过测算约为每个图案单元面积的20%,这些留白区域所处的位置即为胎侧的表面,因此在这些位置上相对而言呈现为饱和度较低的黑色,进而这些较大面积的留白区域影响了图案单元整体的视觉对比,从实际轮胎来看,图案单元的对比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仍然存在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通过优化图案单元的外形,使得图案单元镶嵌的更加紧密,缩小留白区域的面积,进而提高图案单元与胎侧之间的对比度,提高视觉冲击力。
[0006]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包括设置在胎侧的标识区,标识区内设置有图案填充,所述图案填充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单元规则排列形成,所述图案单元凸出于胎侧的基准面,并具有与基准面形成夹角的侧壁,所述侧壁配置为使得光线在侧壁之间反射,从而加深标识区显示的颜色,所述图案单元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要素,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要素,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要素,和在第四方向上延伸的第四要素,若干个第一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一区域,若干个第二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二区域,若干个第三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三区域,若干个第四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四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位于图案单元的上部,并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呈左右分布
相互连接,第三区域位于图案单元的中部,并且第三区域上部一侧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连接,第四区域位于图案单元的下部,并且第三区域下部一侧与第四区域连接,图案单元排列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相互对齐,第一区域的上侧与左上方图案单元的第三区域的下侧平行且紧邻,第二区域的上侧与右上方图案单元的第四区域的下侧平行且紧邻,第二区域的下侧与右侧图案单元的第三区域的左侧平行且紧邻,第三区域的右侧与右侧图案单元的第四区域的左侧平行且紧邻。由此,图案单元中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具有特定的排列方式,使得图案单元在排列时,能过够紧密的分布,并且减小图案单元边界之间的间隙,从而缩小图案单元间的留白区域的面积,同时在上述各个区域内,对应的要素也具有特定的延伸方向和特定的排列方向,因此,图案单元内部也具有相对较小的留白区域,从整体上而言,图案填充具有较小面积的留白区域,留白区域的面积占比相对小,提高了图案填充与胎侧间的对比度,视觉冲击力更强。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隔45
°
,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相隔135
°
,第一方向与第四方向相互平行。由此,各个区域中对应的要素的延伸方向将存在较大的区别,使得光线很难从图案单元中反射出来,进而强化图案单元颜色的深度,进一步提高视觉效果。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要素、第二要素、第三要素和第四要素均呈直线延伸。由此,在各个区域中,要素具有单一的延伸方向,在视觉上区域内各个位置呈现为相同的颜色,进而区域在整体上视觉的统一性,提高视觉效果。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第二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第三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第四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以及图案单元之间的间隙都保持在0.05~0.5mm之间。由此,图案单元中要素之间的间隙变得足够小,使得图案单元内部的留白区域面积减小,同时图案单元之间的间隙也变得足够小,能够使图案单元镶嵌的更加紧密,此外,这样的间距也便于边界线的形成,便于加工制造。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相等,第二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相等、第三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相等,第四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相等。由此,各个相同要素之间以等间距排列,使得各个要素形成的区域的整体性更好,从外观上而言,区域内颜色的一致性变得更好,有助于提高视觉效果。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第二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和第四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相等,第三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大于第一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区域包括第三区域A和第三区域B,第三区域A连接在第一区域和第四区域之间,并且第三区域A中的第三要素与第一区域中的第一要素和第四区域中的第四要素是连续的,第三区域B位于第三区域A的右下方,并且与第三区域A错位设置。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单元内部以及相邻的图案单元之间存在留白区域,留白区域的面积占据图案单元面积的6~12%。由此,在图案填充内,留白区域的占比变得更小,从而能够加深图案填充的颜色,提高视觉冲击力。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要素和第四要素都是自胎侧基准面向外凸出的第一条状凸起,第二要素是自胎侧基准面向外凸出的第二条状凸起,第三要素是自胎侧基准面向外凸出的第三条状凸起,第一条状凸起、第二条状凸起和第三条状凸起的高度相同,第一条状凸起的宽度≤第二条状凸起≤第三条状凸起;
第一条状凸起、第二条状凸起和第三条状凸起的高度为0.2~1mm,第一条状凸起、第二条状凸起和第三条状凸起的宽度为0.1~0.5mm,第一条状凸起、第二条状凸起和第三条状凸起的侧壁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10~35
°
;条状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通过上述参数对条状凸起的外形进行限定,使得光线能在图案单元的侧壁之间来回反射,并最终削弱光线强度,进而减少从图案单元中反射出去的光线,使得图案填充显得更黑。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上述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的轮胎硫化模具,该模具内表面上与胎侧的标识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反向图案填充,所述反向图案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胎侧的标识区,标识区内设置有图案填充,所述图案填充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单元规则排列形成,所述图案单元凸出于胎侧的基准面,并具有与基准面形成夹角的侧壁,所述侧壁配置为使得光线在侧壁之间反射,从而加深标识区显示的颜色,所述图案单元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要素,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要素,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要素,和在第四方向上延伸的第四要素,若干个第一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一区域,若干个第二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二区域,若干个第三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三区域,若干个第四要素并排设置形成第四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位于图案单元的上部,并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呈左右分布相互连接,第三区域位于图案单元的中部,并且第三区域上部一侧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连接,第四区域位于图案单元的下部,并且第三区域下部一侧与第四区域连接,图案单元排列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相互对齐,第一区域的上侧与左上方图案单元的第三区域的下侧平行且紧邻,第二区域的上侧与右上方图案单元的第四区域的下侧平行且紧邻,第二区域的下侧与右侧图案单元的第三区域的左侧平行且紧邻,第三区域的右侧与右侧图案单元的第四区域的左侧平行且紧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隔45
°
,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相隔135
°
,第一方向与第四方向相互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要素、第二要素、第三要素和第四要素均呈直线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胎侧黑度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第二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第三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第四要素边界之间的间隙、以及图案单元之间的间隙都保持在0.05~0.5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炯刘鹏王宝江金承蕾姜杉
申请(专利权)人: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