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量多工位多流道自动浇注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定量多工位多流道自动浇注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动化产品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当前在铸造行业也已经开始出现不同形式的自动化浇注设备,但是由于浇注介质的快速凝固特性,对于大批量、小铸件的浇注过程中存在浇注效率低、单个浇注对象浇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浇注机如何能够快速、高效、可靠地进行浇注,且能够解决前述的问题,是需要考虑并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定量多工位自动浇注机,本专利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可靠地进行浇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定量多工位多流道自动浇注机,包括多流道切换浇注模块、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和砂箱运送模块,砂箱运送模块上能够设置呈矩阵形式分布分多个砂箱,多流道切换浇注模块安装于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上并位于砂箱运送模块中所设置的砂箱的上方,多流道切换浇注模块能够盛接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倾倒的金属液并将金属液导流至砂箱的金属液入口;
[0006]多流道切换浇注模块包括前端支架、前端浇注漏斗、流道切换机构和流道移动驱动机构,前端支架固定于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上,前端浇注漏斗固定在前端支架上并用于盛接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中浇包倾倒的金属液,流道切换机构安装在前端支架上并设置于前端浇注漏斗的下方,流道移动驱动机构安装在前端支架上并与流道切换机构连接,流道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量多工位多流道自动浇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流道切换浇注模块(1)、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2)和砂箱运送模块(3),砂箱运送模块(3)上能够设置呈矩阵形式分布分多个砂箱,多流道切换浇注模块(1)安装于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2)上并位于砂箱运送模块(3)中所设置的砂箱的上方,多流道切换浇注模块(1)能够盛接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2)倾倒的金属液并将金属液导流至砂箱的金属液入口;多流道切换浇注模块(1)包括前端支架(101)、前端浇注漏斗(102)、流道切换机构(103)和流道移动驱动机构(104),前端支架(101)固定于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2)上,前端浇注漏斗(102)固定在前端支架(101)上并用于盛接大浇包运输倾倒模块(2)中浇包倾倒的金属液,流道切换机构(103)安装在前端支架(101)上并设置于前端浇注漏斗(102)的下方,流道移动驱动机构(104)安装在前端支架(101)上并与流道切换机构(103)连接,流道切换机构(103)包括并排设置的长度不同的、倾斜的多个流道,长度不同的流道分别与砂箱运送模块(3)上呈矩阵形式分布分的不同行的砂箱的分别对应,每个流道较高的一端均能盛接前端浇注漏斗(102)出口流出的金属液,流道较低的一端的底部设有流道浇口(1030203);流道移动驱动机构(104)能够驱动流道切换机构(103)移动,使得每个流道较低的一端能够通过流道浇口(1030203)将金属液导入与该流道对应的砂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多工位多流道自动浇注机,其特征在于,流道切换机构(103)还包括导轨(10301)和流道支撑体(10305),导轨(10301)安装在前端支架(101)上,流道支撑体(10305)与导轨(10301)之间适配连接,流道支撑体(10305)能够沿导轨(10301)移动,流道支撑体(10305)在导轨(10301)上的移动方向与砂箱运送模块(3)上呈矩阵形式分布分砂箱的行向平行;所述流道均固定在流道支撑体(10305)上,流道移动驱动机构(104)与流道支撑体(10305)连接,流道移动驱动机构(104)能够驱动流道支撑体(10305)在导轨(10301)上往复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量多工位多流道自动浇注机,其特征在于,流道支撑体(10305)上开有用于对流道进行限位的限位槽,流道较高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槽中;所有流道均包括预设长度的槽钢,槽钢的两端分别设有流道前挡板(1030201)和流道后挡板(1030202),其中,流道前挡板(1030201)和流道后挡板(1030202)分别位于槽钢较低的一端和较高的一端,流道后挡板(1030202)固定安装在所述限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定量多工位多流道自动浇注机,其特征在于,流道移动驱动机构(104)包括第一电机(10401)、第一链轮(10402)、第一链条(10403)和第二链轮(10404),第一链轮(10402)和第二链轮(10404)分别位于导轨(10301)的两端,第一链条(10403)绕设在第一链轮(10402)和第二链轮(10404)上且第一链条(10403)的两端与流道支撑体(10305)连接,第一电机(10401)固定安装在前端支架(101)上,第一电机(10401)的输出轴第一链轮(10402)的转轴连接,第二链轮(10404)与前端支架(101)之间转动连接;第一电机(10401)能够驱动第一链轮(10402)转动,第一链轮(10402)通过链条(10403)驱动第二链轮(10404)转动同时通过链条(10403)带动流道支撑体(1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波,黄观澜,段星辰,刘施杰,王鹤扬,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