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074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薄膜依次包括第一高分子基膜、第一光转化层、光散射层、第二光转化层及第二高分子基膜,第一高分子基膜位于靠近Mini/Micro背光源一侧;第一高分子基膜及第二高分子基膜的厚度均为15μm~125μm;第一光转化层及第二光转化层的厚度均为2μm~8μm,包括固化后的光敏树脂,及分散于光敏树脂内的荧光纳米粒子,且荧光纳米粒子粒径为1nm~20nm,占所在层的光敏树脂固含量的0.05%~0.5%;第一光转化层荧光纳米粒子为绿色量子点,第二光转化层荧光纳米粒子为红色量子点;光散射层包括固化后的丙烯酸酯,及分散于丙烯酸酯内光散射粒子,且光散射粒子粒径为50nm~3μm。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量子点光转换薄膜色不均,及与Mini/Micro背光源配合时的灯珠暗斑。与Mini/Micro背光源配合时的灯珠暗斑。与Mini/Micro背光源配合时的灯珠暗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背光
,具体涉及一种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是一种基于背光组件的被动发光显示器件。因此,为了使传统液晶显示器件满足当前显示需求,即满足高色域、高亮度的显示需求,其关键在于背光组件的结构优化。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色域,将量子点光转换薄膜引入背光组件中。所述量子点光转换薄膜具有“三明治”结构,包括:上层阻隔膜,下层阻隔膜,及设于两者之间的由红色量子点、绿色量子点和高分子胶水固化而成的光转换层。此时,所述量子点光转换薄膜在蓝光背光源的作用下,将部分蓝光转化为红光、绿光,再结合穿透的蓝光,最终复合为白点可调的白光。从而将液晶显示器件的色域从75%提升至100%以上。同时,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件的显示亮度,还使用灯珠排布更为密集的Mini/Micro蓝光背光源代替传统的LED结构的蓝光背光源。
[0004]但上述结构的量子点光转换薄膜在使用时,由于共混并均匀分散在固化后的高分子胶水中的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之间的空间距离小于 10 nm;而该过小的空间距离导致部分量子点未受到有效激发发光,最终导致有更多的蓝光穿过膜片到达LCD屏幕,得到的复合白光存在红色/绿色/蓝色三基色色点不平衡的缺陷。同时,由于Mini/Micro背光源中单颗灯珠的亮度过大,还导致所述量子点光转换薄膜上存在灯珠“暗斑”,从而影响整体显示效果。
专利技术内容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改善现有液晶显示器件中量子点光转换薄膜存在色点不平衡,且与Mini/Micro背光源配合使用时存在灯珠暗斑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包括依次面贴合的第一高分子基膜、第一光转化层、光散射层、第二光转化层及第二高分子基膜,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位于靠近Mini/Micro蓝光背光源一侧;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及所述第二高分子基膜的厚度均为15μm~125μm;所述第一光转化层及所述第二光转化层的厚度均为2μm~8μm,均包括固化后的光敏树脂,及均匀分散于所述光敏树脂内的荧光纳米粒子,且所述荧光纳米粒子的粒径均为1nm~20nm,均占所在层的所述光敏树脂固含量的0.05%~0.5%;其中,所述第一光转化层内的荧光纳米粒子为绿色量子点,所述第二光转化层内的荧光纳米粒子为红色量子点;所述光散射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包括固化后的光敏树脂,及均匀分散于所述光敏树脂内的光散射粒子,且所述光散射粒子的粒径为50nm~3μm。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光散射粒子包括氧化钛微粒、无机二氧化硅微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聚苯乙烯微粒及有机硅微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进一步的,包括: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面涂覆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的空余面,所述第二保护层面涂覆于所述第二高分子基膜的空余面;所述第一保护层及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均为2μm~5μm,均包括由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及多官能团丙烯酸酯热聚合形成的基质,及均匀分散于所述基质内的抗刮擦粒子。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抗刮擦粒子的粒径为0.5μm~3μm,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聚碳酸酯微球及聚氯乙烯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进一步的,所述荧光纳米粒子包括:CdTe单核量子点、CdS单核量子点、CdSe单核量子点、InP单核量子点、CuInS单核量子点、CuInSe单核量子点、CdSe/ZnS量子点、CdSe/CdS量子点、InP/ZnS量子点、CuInS/ZnS量子点、(Zn)CuInS/ZnS量子点、(Mn)CuInS/ZnS量子点、AgInS/ZnS量子点、(Zn)AgInS/Zn量子点S、CuInSe/ZnS量子点、CuInSeS/ZnS量子点、全无机钙钛矿CsPbI3/ZnS核壳量子点、碳量子点及硅量子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一种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固含量0.05%~0.5%的绿色量子点加入光敏树脂内,并在无水无氧环境中搅拌均匀以获取第一光转化溶液;将固含量0.05%~0.5%的红色量子点加入光敏树脂内,并在无水无氧环境中搅拌均匀以获取第二光转化溶液;将光散射粒子加入光敏树脂内并搅拌均匀以获取光散射溶液;其中,所述绿色量子点及所述红色量子点的粒径均为1nm~20nm,所述光散射粒子的粒径为50nm~3μm;所述第一光转化溶液及所述第二光转化溶液的粘度均为100cps~700cps;准备第一高分子基膜,并基于微凹涂布或刮涂将所述第一光转化溶液涂覆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的一侧面上,进而在1~3.6kW的紫外光下固化形成厚度2μm~8μm的第一光转化层;准备第二高分子基膜,并基于微凹涂布或刮涂将所述第二光转化溶液涂覆于所述第二高分子基膜的一侧面上,进而在1~3.6kW的紫外光下固化形成厚度2μm~8μm的第二光转化层;基于刮涂将所述光散射溶液涂覆于所述第一光转化层的空余面上,并基于卷对卷涂布将所述第二光转化层通过其空余面贴附于所述第一光转化层上,进而光固化以使涂覆的所述光散射溶液在所述第一光转化层与所述第二光转化层间形成一分别与它们面贴合,且厚度为10μm~100μm的光散射层。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准备第二高分子基膜,并基于微凹涂布或刮涂将所述第二光转化溶液涂覆于所述第二高分子基膜的一侧面上,进而在1~3.6kW的紫外光下固化形成厚度2μm~8μm的第二光转化层之后,包括:将所述第一光转化层吸附于第一真空平台上,并基于喷墨打印在所述第一光转化层上喷射一层所述光散射溶液;基于激光光束在所述第一光转化层的四角处分别形成十字Mark标记;将所述第二光转化层吸附于第二真空平台上,并将所述第二真空平台翻转后移动至所述第一真空平台上方;水平调整所述第二真空平台以所述所述激光光束形成的四个十字Mark标记同时
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光转化层的四角处;待喷射于所述第一光转化层上的光散射溶液到达预设的流平时长后,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所述第一真空平台以使所述第一光转化层面贴覆于所述第二光转化层上;所述第一真空平台及所述第二真空平台破真空后,第一真空平台上的pin顶起,然后采用机械臂将贴合后的第一光转化层及第二光转化层转运至UV腔内以使所述光散射溶液光聚合后在所述第一光转化层与所述第二光转化层间形成一厚度为10μm~100μm的光散射层。
[0013]进一步的,所述准备第一高分子基膜,并基于微凹涂布或刮涂将所述第一光转化溶液涂覆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的一侧面上之后,包括:混合单官能团丙烯酸酯与多官能团丙烯酸酯以形成基质溶液,并将固含量0.5%~2%的抗刮擦粒子均匀分散于所述基质溶液中以形成光学保护溶液;其中,所述抗刮擦粒子的粒径为0.5μm~3μm,所述光学保护溶液的粘度为300cps~1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面贴合的第一高分子基膜、第一光转化层、光散射层、第二光转化层及第二高分子基膜,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位于靠近Mini/Micro蓝光背光源一侧;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及所述第二高分子基膜的厚度均为15μm~125μm;所述第一光转化层及所述第二光转化层的厚度均为2μm~8μm,均包括固化后的光敏树脂,及均匀分散于所述光敏树脂内的荧光纳米粒子,且所述荧光纳米粒子的粒径均为1nm~20nm,均占所在层的所述光敏树脂固含量的0.05%~0.5%;其中,所述第一光转化层内的荧光纳米粒子为绿色量子点,所述第二光转化层内的荧光纳米粒子为红色量子点;所述光散射层的厚度为10μm~100μm,包括固化后的光敏树脂,及均匀分散于所述光敏树脂内的光散射粒子,且所述光散射粒子的粒径为50nm~3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粒子包括氧化钛微粒、无机二氧化硅微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聚苯乙烯微粒及有机硅微粒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保护层及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面涂覆于所述第一高分子基膜的空余面,所述第二保护层面涂覆于所述第二高分子基膜的空余面;所述第一保护层及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均为2μm~5μm,均包括由单官能团丙烯酸酯及多官能团丙烯酸酯热聚合形成的基质,及均匀分散于所述基质内的抗刮擦粒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刮擦粒子的粒径为0.5μm~3μm,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聚碳酸酯微球及聚氯乙烯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纳米粒子包括:CdTe单核量子点、CdS单核量子点、CdSe单核量子点、InP单核量子点、CuInS单核量子点、CuInSe单核量子点、CdSe/ZnS量子点、CdSe/CdS量子点、InP/ZnS量子点、CuInS/ZnS量子点、(Zn)CuInS/ZnS量子点、(Mn)CuInS/ZnS量子点、AgInS/ZnS量子点、(Zn)AgInS/Zn量子点S、CuInSe/ZnS量子点、CuInSeS/ZnS量子点、全无机钙钛矿CsPbI3/ZnS核壳量子点、碳量子点及硅量子点中的一种或多种。6.一种Mini/Micro背光显示用光转换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固含量0.05%~0.5%的绿色量子点加入光敏树脂内,并在无水无氧环境中搅拌均匀以获取第一光转化溶液;将固含量0.05%~0.5%的红色量子点加入光敏树脂内,并在无水无氧环境中搅拌均匀以获取第二光转化溶液;将光散射粒子加入光敏树脂内并搅拌均匀以获取光散射溶液;其中,所述绿色量子点及所述红色量子点的粒径均为1nm~20nm,所述光散射粒子的粒径为50nm~3μm;所述第一光转化溶液及所述第二光转化溶液的粘度均为100cps~700cps;准备第一高分子基膜,并基于微凹涂布或刮涂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迪龙辉王康谢彬彬舒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