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植用组织的介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235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适于用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症(RP:retinitis pigmentosa)等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视网膜组织向视网膜下的移植的、介质以及包含视网膜组织及该介质的移植用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移植用介质是用于将视网膜组织向视网膜下移植的移植用介质,其25℃条件下剪切速率为2(1/s)时的粘度为5~500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移植用组织的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将视网膜组织移植至眼球内的视网膜下时所使用的介质、以及包含视网膜组织及介质的移植用组合物等。

技术介绍

[0002]对罹患视网膜色素变性或老年性黄斑变性等伴有视网膜变性
·
损伤的疾病的患者而言,视网膜组织的移植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治疗,研究开发正在推进中。例如,能够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诱导来制造包含视细胞的视网膜组织(非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将视网膜组织移植至眼球内的视网膜下的方法,报道了将由多能干细胞制造的自体RPE细胞片移植至患者的案例(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1中报道了将RPE组织吸取至20号的SURFLO针的内部,然后将SURFLO针插入眼球内的视网膜下腔(subretinal space),使RPE组织从SURFLO针的前端吐出至视网膜下腔,从而RPE细胞片良好地植活,但并没有关于移植RPE细胞片时所使用的介质的记载。
[0003]另外,在视网膜组织、尤其是包含视细胞的视网膜组织的移植中,由于必须将待移植至需要修复的患部的视网膜组织准确地插入、并使其植活,因此寻求能够不依赖于医生的技术地进行视网膜组织的移植手术的适宜的介质。
[0004]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植入体(视网膜细胞移植片)移植至视网膜下的设备,尽管记载了此时使用透明质酸水溶液,但没有任何关于具体的视网膜组织、透明质酸的浓度的记载。另外,非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对用于在移植前保存RPE干细胞的介质进行筛选并优化,针对各介质,研究了对RPE干细胞的存活、植活(attachment)、分布(distribution)、增殖及分化为RPE细胞的能力的影响。并且记载了,发现使用0.2%的透明质酸溶液作为RPE干细胞的保存介质的情况下,在保存96小时后,促进RPE干细胞的良好的分布及增殖、以及成熟RPE细胞特有的铺路石状形态的形成(cobblestone formation)及RPE细胞标志物的表达。然而,非专利文献3中并没有记载实际用于移植手术时的效果。
[0005]还报道了将透明质酸注入至视网膜下的情况下,发生视网膜脱落(参见非专利文献4)。
[0006]如上所述,尚未建立用于将视网膜组织移植至视网膜下的适宜的介质。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

517468号公报
[0010]非专利文献
[0011]非专利文献1:A.Kuwahara等,“Generation of a ciliary margin

like stem cell niche from self

organizing human retinal tissue”Nature Communications,6,Article number:6286(2015).
[0012]非专利文献2:M.Mandai等,“Autologous InducedStem

Cell

Derived Retinal Cells for Macular Degeneration”,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7,376
(11),p.1038

1046.
[0013]非专利文献3:Y.Tian等,“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potential injection vehicles for storage of retinalpigment epithelial stem cell before transplantation”,J Tissue Eng Regen Med.2019;13(1):p76

86.
[0014]非专利文献4:T.Nakazawa,等,“Tumor NecrosisFactor

Mediates Photoreceptor Death in a Rodent Model of Retinal Detachment”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March 2011,Vol.52,No.3,p1384

1391

技术实现思路

[001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适于用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retinitis pigmentosa)等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视网膜组织向视网膜下移植的、介质以及包含视网膜组织及该介质的移植用组合物。
[001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针对用于将视网膜组织移植至视网膜下的移植用介质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了能够将视网膜组织(具体而言神经视网膜片)吸入至施予器具(移植用枪头)并吐出、对在合适地维持顶端面(apical surface)/基底面(basal surface)的方向的同时移植至受体的视网膜下而言有用的移植用介质,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9]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内容。
[0020][1][0021]用于将视网膜组织向视网膜下移植的移植用介质,其中,25℃条件下剪切速率为2(1/s)时的粘度为5~500mPa
·
s,前述移植用介质包含透明质酸及制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液体。
[0022][2][0023]如[1]的移植用介质,其中,25℃条件下剪切速率为2(1/s)时的粘度为10~100mPa
·
s。
[0024][3][0025]如[1]或[2]的移植用介质,其中,25℃条件下剪切速率为1000(1/s)时的粘度为100mPa
·
s以下,且剪切速率为1(1/s)时的粘度与剪切速率为10(1/s)时的粘度之粘度差为100mPa
·
s以下。
[0026][4][0027]如[1]~[3]中任一项的移植用介质,其pH为7.0~7.5。
[0028][5][0029]如[1]~[4]中任一项的移植用介质,其中,制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液体为平衡盐类溶液。
[0030][6][0031]如[1]~[5]中任一项的移植用介质,其包含0.15w/v%~1.50w/v%的平均分子量50万~390万的透明质酸。
[0032][7][0033]如[1]~[6]中任一项的移植用介质,其还包含硫酸软骨素。
[0034][8][0035]如[7]所述的移植用介质,其包含0.3w/v%~1.0w/v%的硫酸软骨素。
[0036][9][0037]如[1]~[8]中任一项的移植用介质,其不含抗菌剂及防腐剂。
[0038][10][0039]移植用组合物,其包含移植用视网膜组织及[1]~[9]中任一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用于将视网膜组织向视网膜下移植的移植用介质,其中,25℃条件下剪切速率为2(1/s)时的粘度为5~500mPa
·
s,所述移植用介质包含透明质酸及制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液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用介质,其中,25℃条件下剪切速率为2(1/s)时的粘度为10~100mPa
·
s。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用介质,其中,25℃条件下剪切速率为1000(1/s)时的粘度为100mPa
·
s以下,且剪切速率为1(1/s)时的粘度与剪切速率为10(1/s)时的粘度之粘度差为100mPa
·
s以下。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植用介质,其pH为7.0~7.5。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植用介质,其中,制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液体为平衡盐类溶液。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植用介质,其包含0.15w/v%~1.50w/v%的平均分子量50万~390万的透明质酸。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植用介质,其还包含硫酸软骨素。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植用介质,其包含0.3w/v%~1.0w/v%的硫酸软骨素。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植用介质,其不含抗菌剂及防腐剂。10.移植用组合物,其包含移植用视网膜组织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植用介质。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植用组合物,其中,所述移植用视网膜组织为包含神经视网膜层的移植用神经视网膜片。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植用组合物,其中,所述移植用神经视网膜片具有表面和背面,所述表面构成包含神经视网膜层的顶端面,所述背面构成包含基底膜成分的基底面,所述移植用神经视网膜片的自基底面起至顶端面的厚度为100μm~1000μm,所述移植用神经视网膜片的长径为600μm~2500μm,所述移植用神经视网膜片的短径为200μm~1500μm。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植用组合物,其中,所述表面呈曲率变化小的平滑的形状,所述背面具有曲率变化大的不规则形状。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植用组合物,其包含1个~30个的所述移植用神经视网膜片及5~500μl的所述移植用介质。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植用组合物,其中,所述移植用神经视网膜片为特征如下的神经视网膜片(1)来源于多能干细胞,(2)具有三维结构,(3)包含神经视网膜层,所述神经视网膜层具有包含视细胞层及内层的多个层结构,(4)所述视细胞层包含选自由视细胞前体细胞及视细胞组成的组中的1个以上的细胞,(5)所述内层包含选自由视网膜前体细胞、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及双极细胞组成的组中的1个以上的细胞,(6)所述神经视网膜层的表面具有顶端面,(7)所述内层存在于沿所述顶端面存在的视细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代道子高桥政代龟井达也小野庆一渡健治桑原笃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