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16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该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类芬顿效应单原子钴纳米酶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用于快速、灵敏检测人血清中的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氟嘧啶类药物,尤其是5

氟尿嘧啶(5

Fu)、卡培他滨、替加氟和阿糖胞苷,是目前治疗实体癌(包括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第三常用的抗癌药物,估计每年有超过200万患者接受氟嘧啶治疗。5

氟尿嘧啶,是尿嘧啶5位的氢被氟取代的衍生物,于30年前首次作为人工合成的抗癌药推出。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几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肝癌、结直肠癌等等。5

氟尿嘧啶有利但也有弊。一方面,在细胞内它能转变为5

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5F

dUMP)而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dTMP),从而影响DNA的合成。在体内它可以转化为5

氟尿嘧啶核苷(5

FUR),掺入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人体中如果含过多的5

氟尿嘧啶目标物,将会产生以下危害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脱发、指甲色素沉着、肾及心肌功能下降并且少数还伴随着小脑变性、共济失调。另一方面,血液中低剂量的5

氟尿嘧啶也会降低治疗效率。因此对人血清或尿液中5

氟尿嘧啶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0003]近年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技术(FICL)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精度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流动注射技术把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吸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浊度法和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等分析流程管道化,除去了原来分析中大量而繁琐的手工操作,并由间歇式流程过渡到连续自动分析,避免了在实验中人为的差错,由于反应不需要达到平衡后才测定,因而分析频率很高。免疫分析法(IA)由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由于反应因子相对较小,反应控制较容易,被广泛应用。由此建立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FI

CLIA)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无需光源、仪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免疫分析法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结合,提高了化学发光体系的稳定性和分析结果的灵敏度及重现性,有可能将敏感性提高至少2到3个数量级,这将成为现代痕量分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目前对于5

氟尿嘧啶的检测主要集中在色谱法,如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等等。传统的色谱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但仍存在技术要求高,设备昂贵,选择性和灵敏度低等缺点,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更快速、更灵敏和更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去对5

氟尿嘧啶及其类似的小分子物质进行检测。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基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5

氟尿嘧啶的方法,来提高其检测灵敏度、降低操作难度。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及其在检测5

氟尿嘧啶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流动注射技术的竞争型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使用羧基树脂珠和Co SAzyme分别作为负载抗原的载体和免疫探针,用于高效、快速检测人血清中
的5

氟尿嘧啶。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所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包括化学发光探针和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底物;所述化学发光探针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0007]S11:六水合硝酸锌和2

甲基咪唑溶解于醇中,反应,得到ZIF

8纳米颗粒;
[0008]S12:将所述ZIF

8纳米颗粒溶解于醇的水溶液中,调节pH至10

12后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正硅酸四乙酯,反应,得到ZIF

8@SiO2纳米颗粒;
[0009]S13:将所述ZIF

8@SiO2纳米颗粒溶解于水中,加入含有氯化钴、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水溶液反应,得到Co SAzyme沉淀物;
[0010]S14:将所述Co SAzyme沉淀物和5

氟尿嘧啶(5

Fu)抗体孵育,得到所述化学发光探针;
[0011]所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底物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0012]S21:将羧基树脂珠、2

吗啉乙磺酸(MES)和活化试剂混合后反应,得到活化树脂珠;
[0013]S22:将所述活化树脂珠和5

氟尿嘧啶(5

Fu)包被抗原孵育后加入酪蛋白,得到所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底物。
[0014]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底物中包括羧基树脂珠,该羧基树脂珠由南京麦科菲高效分离载体有限公司提供,羧基树脂珠上修饰有大量的羧基官能团,通过化学键与5

氟尿嘧啶抗体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反应的时间为1.5

2.5h。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醇为甲醇或乙醇。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S11中,反应后收集沉淀,用甲醇洗涤2

4次。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S12中,醇为甲醇或乙醇。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S12中,反应后收集沉淀,用乙醇和水洗涤2

4次。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S13中,反应的时间为14

18h。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S13中,反应后收集沉淀,用水洗涤2

4次,冷冻干燥。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S14中,Co SAzyme沉淀物和5

氟尿嘧啶抗体的质量比为100

150:1。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S14中,孵育后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封阻。
[0024]优选的,所述步骤S21中,活化试剂为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NHS)。
[0025]优选的,所述步骤S21中,反应的时间为1

3h。
[0026]优选的,所述步骤S22中,孵育后加入酪蛋白进行封阻。
[0027]优选的,所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底物中,羧基树脂珠和5

氟尿嘧啶包被抗原的质量比为500

700:1。
[0028]具体的,上述化学发光(CL)免疫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包括化学发光探针和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底物;所述化学发光探针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S11:六水合硝酸锌和2

甲基咪唑溶解于醇中,反应,得到ZIF

8纳米颗粒;S12:将所述ZIF

8纳米颗粒溶解于醇的水溶液中,调节pH至10

12后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正硅酸四乙酯,反应,得到ZIF

8@SiO2纳米颗粒;S13:将所述ZIF

8@SiO2纳米颗粒溶解于水中,加入含有氯化钴、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水溶液反应,得到Co SAzyme沉淀物;S14:将所述Co SAzyme沉淀物和5

氟尿嘧啶抗体孵育,得到所述化学发光探针;所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底物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S21:将羧基树脂珠、2

吗啉乙磺酸和活化试剂混合后反应,得到活化树脂珠;S22:将所述活化树脂珠和5

氟尿嘧啶包被抗原孵育后,得到所述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底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中,反应的时间为1.5

2.5h。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中,反应的时间为14

18h。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4中,Co SAzyme沉淀物和5

氟尿嘧啶抗体的质量比为100

150: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免疫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李姣曾鑫梓薇吴康邓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