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池和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951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池和污水处理系统,该综合池包括初沉池、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和配水组件,第一调节池的一部分与初沉池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共用的第一池壁;第二调节池的一部分与初沉池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共用的第二池壁;配水组件设在初沉池内,以使初沉池中的污水分别按照预定流量分配至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的综合池不仅具有初沉池和调节池的功能,而且相比于初沉池和调节池分开建设,减少了占地面积。减少了占地面积。减少了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综合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综合池和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中,调节池是首当其冲的一环。为了满足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各个系统交替运行和检修需求,通常设置用于分格各个系统的调节池。其中,污水需要经过调节池,再进入后续的处理工艺中。除此之外,为了除去污水中的大颗粒沉淀物,初沉池也是必不可少的。
[0003]在相关技术中,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和初沉池,调节池和初沉池占用空间大,调节池的调节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处理污水的综合池,该综合池包括初沉池、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和配水组件;
[0005]第一调节池的一部分与初沉池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共用的第一池壁;
[0006]第二调节池的一部分与初沉池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共用的第二池壁;
[0007]配水组件设在初沉池内,以使初沉池中的污水分别按照预定流量分配至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
[0008]将初沉池、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合并建设,并且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分别与初沉池相邻,不仅具有初沉池和调节池的功能,而且相比于初沉池和调节池分开建设,减少了占地面积。与此同时,在综合池中,初沉池利用配水组件分别按照预定流量向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分配污水,使得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能够接收预定流量的污水,以提高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的调节效率。
[0009]可选地,配水组件包括:
[0010]集水槽,集水槽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池壁上且与第一调节池连通,集水槽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池壁上且与第二调节池连通;
[0011]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在集水槽与第一调节池的连通处,以用于将初沉池中的污水按照预定流量分配至第一调节池;
[0012]第二阀门,第二阀门设在集水槽与第二调节池的连通处,以用于将初沉池中的污水按照预定流量分配至第二调节池。
[0013]可选地,综合池包括:
[0014]挡渣板,挡渣板位于初沉池内且邻近于集水槽的进水侧,挡渣板与集水槽相互间隔设置;
[0015]其中,挡渣板沿集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一池壁和第二池壁上,挡渣板的上沿高于进水侧的进水沿,挡渣板的下沿低于进水沿。
[0016]可选地,综合池包括:
[0017]堰板,堰板设于进水侧上,堰板沿集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一池壁和第二池壁上,且堰板的溢流水位低于挡渣板的上沿。
[0018]可选地,综合池还包括:
[0019]冲洗管,冲洗管设置于堰板的上沿且沿集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冲洗管上开设有朝向堰板的溢流口且沿集水槽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冲洗口。
[0020]可选地,综合池还包括吸泥组件,吸泥组件包括:
[0021]第一吸泥管,第一吸泥管的一部分布设在初沉池内,第一吸泥管的一端与初沉池的内壁面间隔开且与初沉池连通,且第一吸泥管的一端与初沉池的池底间隔开;
[0022]第二吸泥管,第二吸泥管的一部分布设在初沉池内,第二吸泥管的一端与初沉池的内壁面间隔开且与初沉池连通,且第二吸泥管的一端位于初沉池的池底。
[0023]可选地,综合池还包括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
[0024]第一变频泵体,第一变频泵体的进液口分别与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连通;
[0025]第二变频泵体,第二变频泵体的进液口分别与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连通;
[0026]下游系统管,下游系统管路的进水口分别与第一变频泵体的出水口和第二变频泵体的出水口连通;
[0027]调节管,调节管的一端与下游系统管连通,调节管的另一端与初沉池连通。
[0028]可选地,综合池还包括挡水墙,挡水墙设于初沉池内,综合池具有污水进口,污水进口与初沉池连通,挡水墙邻近污水进口设置,以减缓污水的流速。
[0029]可选地,第一池壁上设有连通于初沉池和第一调节池的第一溢流口;
[0030]第二池壁上设有连通于初沉池和第二调节池的第二溢流口;
[0031]其中,第一溢流口与第二溢流口位于同一高度,且两者的高度高于配水组件的高度。
[003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综合池。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技术中的综合池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0034]图2是图1中a的局部示意图。
[0035]图3是图1中A

A的剖视图。
[0036]图4是图3中b的局部示意图。
[0037]图5是图1中B

B的剖视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
综合池、10

初沉池、11

污水进口、20

第一调节池、30

第二调节池30、40

配水组件、41

集水槽、411

进水侧、4111

进水沿、42

第一阀门、43

第二阀门、50

第一池壁、51

第一溢流口、60

第二池壁、61

第二溢流口、70

挡渣板、80

堰板、90

吸泥组件、91

第一吸泥管、92

第二吸泥管、93

吸泥泵、100

排水组件、101

第一变频泵体、102

第二变频泵体、103

下游系统管、104

调节管、110

挡水墙、120

冲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1]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处理污水的综合池1。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综合池1包括初沉池10、第一调节池20、第二调节池30和配水组件40。
[0042]第一调节池20的一部分与初沉池10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共用的第一池壁50。第二调节池30的一部分与初沉池10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共用的第二池壁60。配水组件40设在初沉池10内,以使初沉池10中的污水分别按照预定流量分配至第一调节池20和第二调节池30。
[004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综合池1,将初沉池10、第一调节池20和第二调节池30合并建设成综合池1,并且第一调节池20和第二调节池30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沉池、第一调节池、第二调节池和配水组件;所述第一调节池的一部分与所述初沉池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共用的第一池壁;所述第二调节池的一部分与所述初沉池相邻,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共用的第二池壁;所述配水组件设在所述初沉池内,以使所述初沉池中的污水分别按照预定流量分配至所述第一调节池和所述第二调节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组件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池壁上且与所述第一调节池连通,所述集水槽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池壁上且与所述第二调节池连通;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在所述集水槽与所述第一调节池的连通处,以用于将所述初沉池中的污水按照所述预定流量分配至所述第一调节池;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在所述集水槽与所述第二调节池的连通处,以用于将所述初沉池中的污水按照所述预定流量分配至所述第二调节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池包括:挡渣板,所述挡渣板位于所述初沉池内且邻近于所述集水槽的进水侧,所述挡渣板与所述集水槽相互间隔设置;其中,所述挡渣板沿所述集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池壁和所述第二池壁上,所述挡渣板的上沿高于所述进水侧的进水沿,所述挡渣板的下沿低于所述进水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池包括:堰板,所述堰板设于所述进水侧上,所述堰板沿所述集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池壁和所述第二池壁上,且所述堰板的溢流水位低于所述挡渣板的上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池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设置于所述堰板的上沿且沿所述集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冲洗管上开设有朝向所述堰板的溢流口且沿所述集水槽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冲洗口。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刘少非何文丽杨恒王彦芳张伟于文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