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电效应灭弧避雷器
[0001]本技术涉及防雷灭弧
,尤其涉及一种液电效应灭弧避雷器。
技术介绍
[0002]国家标准《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规定避雷器标准散热时间为 60s,而多重雷击间隔时间为30ms。避雷器是依靠其内部的阀片非线性电阻由高阻状态转变成低阻状态,使雷电流流经避雷器内部导入大地,从而降低绝缘子两端的电位差。但避雷器的阻值转变存在时滞效应,在多重雷击条件下,极易导致残压超标。避雷器的特殊结构需要具有优异的密封性能,故当巨大的雷电能量在其中积累时,密闭结构又影响了热量泄放的通畅性,加上集肤效应导致阀片内部电流分布不均匀,直接导致避雷器内部热击穿。热击穿后的避雷器形成了短路点,造成输电线路故障,增大了线路故障排除的困难,极大增加了运行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电效应灭弧避雷器,解决现有阀片绝热过程和多个阀片热叠加引起的发热,造成整只避雷器冲击电流耐受电流低和阀片时滞效应引起的残余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电效应灭弧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体(1)、裙边(2)、若干个灭弧单元(3)、液体介质(4)和端部电极,裙边(2)设置在绝缘外壳体(1)的外侧,绝缘外壳体(1)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若干个灭弧单元(3)首尾相接设置在绝缘外壳体(1)的内部,端部电极设置在绝缘外壳体(1)的两端,液体介质(4)设置绝缘外壳体(1)内部,液体介质(4)浸泡若干个灭弧单元(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效应灭弧避雷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外壳体(1)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夹板(5),通过固定螺栓将固定夹板(5)固定在绝缘外壳体(1)的两端,端部电极包括接触放电电极(6)和竖向接闪电极(7),接触放电电极(6)横向设置在绝缘外壳体(1)的内部,竖向接闪电极(7)的一端与接触放电电极(6)连接,另一端伸出绝缘外壳体(1)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电效应灭弧避雷器,其特征在于:灭弧单元(3)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嬿蕾,王巨丰,卢杨,贾征浩,陈宇宁,李浩,杨子童,何琪文,黄衍霖,许兴游,宋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