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907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属于灭弧防雷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上端液电灭弧装置、下端液电灭弧装置、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和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上端液电灭弧装置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分别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的横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无雷情况下,不会破坏工频绝缘强度,即使在工频工作电压与操作过电压下也不会发生间隙击穿,避免了误动作。液电灭弧装置截断电弧迅速,电弧在液体中放电产生液电效应,迅速形成冲击压力波,冲击电弧在刚刚形成之时就立即被截断,绝缘强度恢复快灭弧结束后罩内的液体快速回流到灭弧通道内并自动分层,准备下次雷击的到来,减少碳排放,液体介质替代阀片后,更加安全清洁,能有效减少碳排放。能有效减少碳排放。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灭弧防雷
,尤其涉及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架空输配电线路雷电防护体系是以“阻塞型”防雷模式为主,主要措施为架设避雷线和耦合地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增强线路绝缘和安装线路避雷器等,其主要目的为限制雷击过电压,减少雷击跳闸。但是由于“阻塞型”防雷模式受到其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的制约,仅能防护单次的弱雷击,对巨大雷击和多重雷击防护存在巨大空白,雷击跳闸率长期“居高不下”。
[0003]现有的“疏导型”防雷模式作为“阻塞型”防雷模式的补充,主要是在绝缘子(串)两端安装并联保护间隙,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为了确保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间隙距离L为绝缘子长度距离L0的0.7~0.8倍,L/L0称为绝缘配合比,其值通常小于1。静态绝缘配合比在有雷、无雷情况下都一样,在有雷情况下,并联保护间隙会优先被击穿,从而避免绝缘子闪络;但在无雷情况下就会破坏工频绝缘强度,降低工频击穿电压,降低线路绝缘水平,容易在工频工作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和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分别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的横杆上,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相对设置,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设置在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侧边,且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底部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底部相平,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设置在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侧边,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的顶部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顶部相平,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绝缘子串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均包括管体(1)、金属罩(3)、可移动电极(4)、绝缘油(5)、液体介质(6)和下电极(7),金属罩(3)密封设置在管体(1)的一端,可移动电极(4)一端卡设在金属罩(3)内,另一端伸入管体(1)内,下电极(7)密封设置在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巨丰王嬿蕾宋永锋卢杨贾征浩陈宇宁李浩何琪文黄衍霖许兴游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