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灭弧防雷
,尤其涉及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架空输配电线路雷电防护体系是以“阻塞型”防雷模式为主,主要措施为架设避雷线和耦合地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增强线路绝缘和安装线路避雷器等,其主要目的为限制雷击过电压,减少雷击跳闸。但是由于“阻塞型”防雷模式受到其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的制约,仅能防护单次的弱雷击,对巨大雷击和多重雷击防护存在巨大空白,雷击跳闸率长期“居高不下”。
[0003]现有的“疏导型”防雷模式作为“阻塞型”防雷模式的补充,主要是在绝缘子(串)两端安装并联保护间隙,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为了确保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绝缘子(串)的放电电压,间隙距离L为绝缘子长度距离L0的0.7~0.8倍,L/L0称为绝缘配合比,其值通常小于1。静态绝缘配合比在有雷、无雷情况下都一样,在有雷情况下,并联保护间隙会优先被击穿,从而避免绝缘子闪络;但在无雷情况下就会破坏工频绝缘强度,降低工频击穿电压,降低线路绝缘水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和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分别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的横杆上,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相对设置,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设置在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侧边,且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底部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底部相平,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设置在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侧边,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的顶部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顶部相平,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绝缘子串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均包括管体(1)、金属罩(3)、可移动电极(4)、绝缘油(5)、液体介质(6)和下电极(7),金属罩(3)密封设置在管体(1)的一端,可移动电极(4)一端卡设在金属罩(3)内,另一端伸入管体(1)内,下电极(7)密封设置在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巨丰,王嬿蕾,宋永锋,卢杨,贾征浩,陈宇宁,李浩,何琪文,黄衍霖,许兴游,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