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及灭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1249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及灭弧方法,包括绝缘筒体和沿绝缘筒体上端至下端上的圆周外壁设置的绝缘裙边,在绝缘筒体内部具有密封的灭弧腔体,在灭弧腔体内由上至下填充有呈上下分层的上液体灭弧介质和下液体灭弧介质,在绝缘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竖直向下伸入灭弧腔体上端内部的上电极,在绝缘筒体的下端设置有竖直向上伸入灭弧腔体下端内部的下电极,上电极的下端伸入上液体灭弧介质内部,下电极的上端伸入下液体灭弧介质内部,雷电弧在绝缘筒体内部的灭弧腔体内进行体积占位,使得灭弧介质发生剧烈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灭弧时的压力泄漏导致的灭弧效果削弱,能够提高灭弧能力,并降低冲击击穿电压幅度,提高绝缘配合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雷,尤其涉及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及灭弧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的,对电力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输电路系统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相应的电力系统灾害也在不断增多,在雷电活动较强的地区,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过电压会导致线路跳闸、断线事故。目前有效防范雷击的措施就是在输电线路上安装防雷装置,将电弧引入防雷装置内并将其熄灭消除,简称灭弧;目前新型的防雷装置主要采用气体灭弧和液体灭弧两种方式,这两种灭弧方式能有效抑制雷击电流幅值和最大陡度,通过源头治理,大幅度降低全方位防护成本,提高耐雷水平,降低跳闸率。

2、现有液体灭弧方式主要有水介质液电效应灭弧和绝缘油液电效应灭弧两种,采用水液电效应灭弧缺点是水介质粘度小,整体灭弧效果不如绝缘油;而纯绝缘油液电效应灭弧缺点是:绝缘油的击穿电压大,导致伏秒特性陡峭,极易在陡坡条件下引起绝缘闪络。纯水液电效应灭弧存在水分解气化损耗问题,采用雨天补水结构,一旦灭弧室内的水介质蒸发后且先雷后雨(先雷击、后下雨),会导致灭弧室因为无水而无法产生液电效应激波压强进行灭弧,从而导致灭弧效果不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包括绝缘筒体和沿绝缘筒体上端至下端上的圆周外壁设置的绝缘裙边,在绝缘筒体内部具有密封的灭弧腔体,在灭弧腔体内由上至下填充有呈上下分层的上液体灭弧介质和下液体灭弧介质,在绝缘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竖直向下伸入灭弧腔体上端内部的上电极,在绝缘筒体的下端设置有竖直向上伸入灭弧腔体下端内部的下电极,其中,上电极的下端伸入上液体灭弧介质内部,下电极的上端伸入下液体灭弧介质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绝缘筒体的顶端圆周外壁设置有环形导水板,在上电极的内部设置有通向下端且与灭弧腔体连通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包括绝缘筒体和沿绝缘筒体上端至下端上的圆周外壁设置的绝缘裙边,在绝缘筒体内部具有密封的灭弧腔体,在灭弧腔体内由上至下填充有呈上下分层的上液体灭弧介质和下液体灭弧介质,在绝缘筒体的上端设置有竖直向下伸入灭弧腔体上端内部的上电极,在绝缘筒体的下端设置有竖直向上伸入灭弧腔体下端内部的下电极,其中,上电极的下端伸入上液体灭弧介质内部,下电极的上端伸入下液体灭弧介质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绝缘筒体的顶端圆周外壁设置有环形导水板,在上电极的内部设置有通向下端且与灭弧腔体连通的补水通道,在上电极的外壁且位于环形导水板的内环根部位置设置有与补水通道上端连通的进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液体灭弧介质为绝缘油介质,所述下液体灭弧介质为水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电极的下端横截面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转动且用于封闭或打开补水通道下端口的反口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绝缘筒体内部的灭弧腔体内设置有用于隔离上液体灭弧介质和下液体灭弧介质的金属隔离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液体液电效应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体灭弧介质和上液体灭弧介质之间的高度比为1: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嬿蕾王巨丰覃兴华黄衍霖许兴游杨盛宽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