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95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皮穿刺器械,包括外套管、侧方递药管、尖头内芯和钝头内芯,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设置有侧方递药管、尖头内芯和钝头内芯,所述侧方递药管包括递药管本体、第二侧孔、深度标记线、侧孔标记线和限位卡条,且递药管本体的管壁表面右端分布有第二侧孔。该经皮穿刺器械,侧方递药管头端钝性并与外套管头端匹配形成的整体头端钝性结构用于在肌肉组织内穿刺,由于前端为钝性,可避免神经、血管、肠管等的刺伤,由于递药管本体通过限位卡条与限位槽构成卡合结构,因此可限定外套管与侧方递药管的相对位置,从而使两者的侧孔相通,达到侧方递药目的。到侧方递药目的。到侧方递药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皮穿刺器械


[0001]本技术涉及经皮穿刺
,具体为一种经皮穿刺器械。

技术介绍

[0002]经皮穿刺是临床诊疗常用技术,有时还作为建立较大软组织内通路的导向手段,当经皮穿刺完成导向后,通过扩张器扩大软组织内通道建立较大的操作通路,目前的穿刺器械只能在前端或者靠近前端给药,建立导向后注射麻醉药的范围局限于目标位置附近,为了在通路全程注射麻醉以减少扩张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操作者只能边穿刺边注射麻醉药,在低辐射的B超引导下穿刺时,这种边穿刺边注射麻醉药的方法是准确有效的,但是在X射线引导下穿刺时,为了较少辐射,操作者在非重要脏器部位较常用的方法是根据经验穿刺,再拍摄X线片验证,因此,由于导向不能很准确而需要多次调整,麻醉药的注射范围往往与最终确立的扩张通路不一致,导致麻醉药物过量使用或者扩张通路未能有效麻醉造成患者痛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经皮穿刺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穿刺器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导向不能很准确而需要多次调整,麻醉药的注射范围往往与最终确立的扩张通路不一致,导致麻醉药物过量使用或者扩张通路未能有效麻醉造成患者痛苦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皮穿刺器械,包括外套管、侧方递药管、尖头内芯和钝头内芯,所述外套管包括外套管本体和第一侧孔,所述第一侧孔为多个或并一个沿外套管管壁分布的长侧孔;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设置有侧方递药管、尖头内芯和钝头内芯。所述侧方递药管包括递药管本体、第二侧孔、深度标记线、侧孔标记线,且递药管本体的管壁表面头端分布有第二侧孔,所述第二侧孔的尾侧方向中部水平横跨有侧孔标记线,且侧方递药管表面设置有深度标记线。所述尖头内芯插入外套管后可与外套管形成前端尖锐的实心结构;所述钝头内芯插入外套管后可与外套管形成前端钝性的实心结构。
[0005]作为优选,所述递药管本体与第二侧孔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第二侧孔至少设置一个。
[0006]作为优选,所述递药管本体的管壁上下端固定有限位卡条,所述递药管本体与限位卡条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递药管本体通过限位卡条与外套管构成卡合结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包括外套管本体、第一侧孔和限位槽,且外套管本体的管壁表面分布有第一侧孔,所述外套管本体的内壁上下端设置有限位槽。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外套管本体头端钝性,且外套管本体内腔不封闭,所述外套管本体、第一侧孔、限位槽之间为一体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侧方递药管头端钝性并与外套管头端匹配形成整体头端钝性结构,且侧方递药管头端封闭,所述侧方递药管外径与外套管内径匹配,侧方递药管通过限位
卡条与外套管的限位卡槽相匹配使其通过特定方向插入外套管,使侧方递药管的侧孔与外套管的侧孔相连通。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经皮穿刺器械,侧方递药管头端钝性封闭,并与外套管头端匹配形成的整体头端钝性结构用于在肌肉组织内穿刺,由于前端为钝性,可避免神经、血管、肠管等的刺伤,由于递药管本体通过限位卡条与限位槽构成卡合结构,因此可限定外套管与侧方递药管的相对位置,从而使两者的侧孔相通,达到侧方递药目的,同时通过深度标记线、侧孔标记线来指示外套管第一侧孔与侧方递药管相对位置,起到辅助作用。由于侧方递药管头端封闭,并且侧方递药管外径与外套管内径匹配,因此有效的封闭外套管内腔,使得麻醉药液仅通过侧孔相通实现注射。
[0011]在影像学引导下穿刺准确后,通过侧方递药管和外套管侧孔向拟扩张通路周围组织注射麻醉药物,使药物注射更精准,降低患者痛苦;同时可以减少药物用量,降低药物副作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分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外套管与侧方递药管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外套管与侧方递药管组合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外套管;101、外套管本体;102、第一侧孔;103、限位槽;2、侧方递药管;201、递药管本体;202、第二侧孔;203、深度标记线;204、侧孔标记线;205、限位卡条;3、尖头内芯;4、钝头内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一种经皮穿刺器械,包括: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侧方递药管2和尖头内芯3;外套管1包括外套管本体101、第一侧孔102和限位槽103,且外套管本体101的管壁表面分布有第一侧孔102,外套管本体101的内壁上下端设置有限位槽103,外套管本体101头端钝性,且外套管本体101内腔不封闭,外套管本体101、第一侧孔102、限位槽103之间为一体结构,尖头内芯3头部尖锐并与外套管1头端匹配形成整体头端尖锐结构。侧方递药管2包括递药管本体201、第二侧孔202、深度标记线203、侧孔标记线204和限位卡条205,且递药管本体201的管壁表面头端分布有第二侧孔202,第二侧孔202的尾侧方向中部水平横跨有侧孔标记线204,且侧孔标记线204的靠尾侧方向表面设置有深度标记线203,递药管本体201的管壁上下端固定有限位卡条205,递药管本体201与第二侧孔202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第二侧孔202至少设置两个,递药管本体201与限位卡条20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递药管本体201通过限位卡条205与外套管1构成卡合结构,侧方递药管2头端钝性并与外套管1头端匹配形成整体头端钝性结构,且侧方递药管2头端封闭,侧方递药管2外径与外套管1内径匹配。由于递药管本体201通过限位卡条205与限位槽103构成卡合结构,因此可限定外套管1与侧方递药管2的相对位置,从而使两者的侧孔相通,达到侧方递药目的,同时通过深度标记线203、侧孔标记线204来指示外套管1第一侧孔102与侧方递药管2相对位置,起到辅助作用,由于侧方递药管2头端封闭,并且侧方递药管2外径与外套管1内径匹配,因此有效的封闭外套管1内腔,使得麻醉药液仅通过侧孔相通实现注射。
[0017]综上,该经皮穿刺器械,首先穿刺建立导向过程中,先用外套管1、尖头内芯3组合刺破坚韧的皮肤、筋膜,再拔出尖头内芯3,插入侧方递药管2,形成外套管1、侧方递药管2组合在肌肉组织内穿刺,由于前端为钝性,可避免神经、血管、肠管等的刺伤,建立导向后,由于外套管本体101的管壁表面均匀分布有第一侧孔102,边拔出侧方递药管2边注射麻醉药,达到通路全程准确麻醉目的,该装置能使较大软组织通路建立过程中的麻醉更精确、更有效,可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降低患者的风险。
[0018]实施例2
[0019]如图1

3所示,一种经皮穿刺器械,包括: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侧方递药管2、尖头内芯3和钝头内芯4;外套管1包括外套管本体101、第一侧孔102和限位槽103,且外套管本体101的管壁表面分布有第一侧孔102,外套管本体101的内壁上下端设置有限位槽103,外套管本体101头端钝性,且外套管本体101内腔不封闭,外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经皮穿刺器械,包括外套管(1)、侧方递药管(2)、尖头内芯(3)和钝头内芯(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包括外套管本体(101)和第一侧孔(102),所述第一侧孔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外套管头端不封闭;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侧方递药管(2)、尖头内芯(3)和钝头内芯(4);所述侧方递药管(2)包括递药管本体(201)、第二侧孔(202)、深度标记线(203)、侧孔标记线(204),且递药管本体(201)的管壁表面头端分布有第二侧孔(202),所述第二侧孔(202)尾侧方向中部水平横跨有侧孔标记线(204),且侧方递药管表面设置有深度标记线(203);所述尖头内芯插入外套管后可与外套管形成前端尖锐的实心结构;所述钝头内芯插入外套管后可与外套管形成前端钝性的实心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穿刺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递药管本体(201)与第二侧孔(202)之间为一体结构,且第二侧孔(202)至少设置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穿刺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递药管本体(201)的管壁上下端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