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83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4
本申请涉及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包括多个预制柱、预制梁、次梁以及叠合楼板。其中多个预制柱分别按行与列的形式垂直安装在基础上,且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纵向预应力筋,并通过锚具将其固定;每个预制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相邻的预制柱,沿预制柱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预制梁,且预制柱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多个预制梁,预制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且预制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次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对的两个预制梁上;叠合楼板满铺在次梁与预制梁上。该结构适用跨径以及承受荷载较大的物流仓储类建筑,在张拉时预应力筋受力均匀、不易产生裂缝且抗震性能理想。缝且抗震性能理想。缝且抗震性能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预制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预制结构是指在工厂或其他制造场所制造并在完成后运输到预定目的地的建筑物,能在施工过程中提升生产效率,保证工期,节约成本。例如在现有的多层物流仓库中,柱网尺寸多为双向11~12m,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通常为20~30kN/m2,如采用预应力结构形式可以增加楼面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并能够有效控制结构尺寸,增加建筑净空,对超长结构的裂缝进行有效控制。
[0003]在预制结构技术中一般以张拉预应力筋的先后顺序分为先张法以及后张法。其中后张法是指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的构件或结构中,张拉预应力筋并用锚具永久固定,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从而协同工作;而先张法是指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张拉台座上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然后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值后,放松并切断预应力钢绞线。后张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但施工工序繁琐,需配设专门锚具,锚下集中力较大,需设置较密的加强钢筋,预埋的波纹管和锚下加强筋使波纹管下方和锚下混凝土振捣困难,压浆过程中易出现压浆不密实或堵孔;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具有施工周期短、构件耐久性好、传力可靠、维修养护工作量少以及工程质量更易保证等特点,相较后张法,先张法不需要配置专门的锚具,因为它是靠钢绞线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的,可以重复使用锚具,节约材料。
[0004]但是,在传统的先张法中由于配筋全部沿梁底直线布置,容易导致梁端截面底部在外部荷载和预应力反向荷载的叠加效应下,底部压应力过大,顶部拉应力过大,造成反拱及裂缝现象,故只适用于中小跨度结构。综上所述,在传统的预制结构技术中先张法与后张法均存在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跨径较大、承受荷载5较大、张拉时顶部与底部的预应力筋受力更加均匀、跨中顶部不易产生裂缝且整体抗震性能更加理想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
[0006]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包括:
[0007]多个预制柱,所述多个预制柱分别按行与列的形式垂直安装在基础上,
[0008]且每个预制柱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纵向预应力筋,并通过锚具将其固定;0多个预制梁,所述每个预制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相邻的预制柱,
[0009]沿所述预制柱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预制梁,且所述预制柱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多个预制梁,所述预制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且所述预制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
[0010]多个次梁,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对的两个预制梁上;及5多个叠合楼板,满铺在所述次梁与预制梁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行或每列预制柱之间相互平行,且间隔10m至13m的距离。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为折线形先张法预应力筋,所述纵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均为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筋。
[001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向预应力筋的长度可取预制梁长度的三分之一。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预应力筋在每个预制柱内部沿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分别在每个预制梁内部沿梁截面对称布置。
[0015]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分为双向预应力筋以及单
[0016]向预应力筋。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向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预制柱相对应的两侧端,所述单向预应力筋的一端伸入所述预制柱。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中柱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四束双向预应力筋,每个边柱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两束双向预应力筋以及两束单向预应力筋,每个角柱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四束单向预应力筋。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与预制柱交叉的位置形成梁柱节点核心区,该处埋设有预应力固定端锚具,并浇筑有混凝土,所述预制梁的顶端还留设有张拉槽口。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内部设置有预埋件,所述次梁与预制梁之间通过该预埋件连接。
[0021]上述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在浇筑预制梁之前张拉第一横向预应力筋,提高了梁端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减少了梁端的斜裂缝;沿预制柱柱高范围后张纵向预应力筋,以产生预压应力,使框架结构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具有一定的自复位能力,提升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在预制梁的两端分别后张第二横向预应力筋,使张拉时顶部、底部的预应力筋受力均匀,以适用于更大跨径以及更大荷载的物流仓储结构。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俯视图;
[0023]图2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剖视图;
[0024]图3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中柱节点局部俯视图;
[0025]图4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边柱节点局部俯视图;
[0026]图5为本申请中一个实施例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角柱节点局部俯视图。
[0027]图中:100、预制柱;110、纵向预应力筋;200、预制梁;210、第一横向预应力筋;220、
第二横向预应力筋;221、双向预应力筋;222、单向预应力筋;300、次梁;400、叠合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申请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预制柱,所述多个预制柱分别按行与列的形式垂直安装在基础上,且每个预制柱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纵向预应力筋,并通过锚具将其固定;多个预制梁,所述每个预制梁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两个相邻的预制柱,沿所述预制柱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预制梁,且所述预制柱的同一水平高度上设置有多个预制梁,所述预制梁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贯穿梁体的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且所述预制梁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多个次梁,所述次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对的两个预制梁上;及多个叠合楼板,满铺在所述次梁与预制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行或每列预制柱之间相互平行,且间隔10m至13m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预应力筋为折线形先张法预应力筋,所述纵向预应力筋以及第二横向预应力筋均为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向预应力筋的长度可取预制梁长度的三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先张法与后张法结合的预制预应力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喜张富文郑钧雅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