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55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包括横梁,横梁固定安装在建筑物靠近其顶部的位置,横梁的下侧设有与之悬吊连接的空心球体,空心球体的内部设有调整组件和吸震组件,以及与调整组件和吸震组件电性控制连接的控制器,计算机中包含BIM,建筑物底部的位置安装有地震传感器,控制器和地震传感器均与计算机电性控制连接,计算机结合BIM的建筑信息与地震信息能通过控制器控制调整组件自动调整空心球体整体的悬吊高度,并根据地震波的方向相应的控制空心球体进行偏转,还能够控制吸震组件有效的吸收地震波。还能够控制吸震组件有效的吸收地震波。还能够控制吸震组件有效的吸收地震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和桥梁的建设不断增多,而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了增强建筑的耐震性能,抗震结构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地震时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能够减少土地和建筑物之间振动,通常抗震的原理为减震和隔震;减震和隔震旨在减少或消除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损伤,同时也保证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倒塌,它能够分散地震时由于震荡而导致的动力负荷,从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使建筑物抵御来自外界的地震力量,保证建筑物和居民的安全。
[0003]专利号为CN11270932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抗震梁柱;包括上梁柱和下梁柱,所述第一下梁柱与上梁柱两侧边配合部分一端设有a间隙,另一端设有b间隙,所述上梁柱两端底部分别与第二下梁柱连接;所述上梁柱上设有槽,所述槽内设有钢珠,所述钢珠底部与第一下梁柱活动连接,所述上梁柱内水平方向设有横向钢管,所述横向钢管两端设有A伸缩管和B伸缩管,所述A伸缩管位于a间隙内,所述B伸缩管位于b间隙内,所述A伸缩管、B伸缩管和横向钢管内设有液体橡胶,所述横向钢管内设有空气。该方案通过在钢管内添加液体橡胶,吸收了水平方向横向和纵向地震波,避免了上梁柱被破坏而掉落,造成房屋倒塌。
[0004]但是在实际地震过程中,地震波的方向以及地震的频率均不是固定的,该方案在工作过程中难以根据地震的方向以及频率的变化进行对应的调整进而进行更加有效的抗震。
[0005]因此,如何根据地震的具体变化进行对应的进行抗震调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包括横梁,横梁固定安装在建筑物靠近其顶部的位置,横梁的下侧设有与之悬吊连接的空心球体,空心球体的内部设有调整组件和吸震组件,以及与调整组件和吸震组件电性控制连接的控制器,计算机中包含BIM,建筑物底部的位置安装有地震传感器,控制器和地震传感器均与计算机电性控制连接,计算机结合BIM的建筑信息与地震信息能通过控制器控制调整组件自动调整空心球体整体的悬吊高度,并根据地震波的方向相应的控制空心球体进行偏转,还能够控制吸震组件有效的吸收地震波。
[0008]进一步的,调整组件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为数量不少于三台的电动机,数台电动机以空心球体的直径为中心对称的固定安装在空心球体的内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
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绞盘,绞盘上设有端部与之固定连接的缆绳,缆绳的另一端端部穿过空心球体的侧壁与横梁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吸震组件包括液体橡胶,液体橡胶填装于空心球体的内部,液体橡胶的内部设有滚动球。
[0010]进一步的,空心球体的内部位于液体橡胶的上部密封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组件,滚动球的内部设有与之配合安装的气囊,气囊的内部填充有空气,滚动球的表面沿其半径方向开设有密布的通孔,通孔的内部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阻尼板,阻尼板的内端部与气囊外表面固定连接,控制组件能够控制空心球体的内部与气囊的外部之间的压力。
[0011]进一步的,控制组件包括空气压缩装置和电控泄压阀,空气压缩装置和电控泄压阀均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且与控制器电性控制连接,空气压缩装置的输出端设有端部与之密封固定连接的输入管,泄压阀的一端设有端部与之密封固定连通的输出管,输入管和输出管的另一端均穿过第一安装板与装有液体橡胶的空腔密封固定连通。
[0012]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板的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第二安装板,控制器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
[0013]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利用摆锤原理可以将地震波打散,减少能量的传导,通过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电机运转,既能够实现空心球体整体的升降,也能够实现空心球体朝设定的方向偏转,发生地震时该设计可以根据地震的方向以及频率的变化进行对应的调整进而进行更加有效的抗震,并且通过滚动球和液体橡胶以及可以伸缩的阻尼板还能够根据地震强度等级控制阻尼板向滚动球外部伸出的长度,达到最佳的缓冲吸震和抗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Ⅰ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Ⅱ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0]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包括横梁1,横梁1固定安装在建筑物靠近其顶部的位置,横梁1的下侧设有与之悬吊连接的空心球体2,空心球体2的内部设有与之固定密封连接的第一安装板3,第一安装板3的上表面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动力装置4,动力装置4可以采用电动机或发动机,本实施例优选的采用电动机,且电动机的数量为四台,四台电动机以空心球体2的直径为中心对称的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的上表面,动力装置4的输出轴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绞盘5,绞盘5上设有端部与之固定连接的缆绳6,缆绳6的另一端端部穿过空心球体2的侧壁与横梁1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3的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第二安装板7,第二安装板7的上表面安装有与动力装置4控制连接的控制器8,控制器8与计算机电性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横梁(1)固定安装在建筑物靠近其顶部的位置,横梁(1)的下侧设有与之悬吊连接的空心球体(2),空心球体(2)的内部设有调整组件和吸震组件,以及与调整组件和吸震组件电性控制连接的控制器(8),计算机中包含BIM,建筑物底部的位置安装有地震传感器(9),控制器(8)和地震传感器(9)均与计算机电性控制连接,计算机结合BIM的建筑信息与地震信息能通过控制器(8)控制调整组件自动调整空心球体(2)整体的悬吊高度,并根据地震波的方向相应的控制空心球体(2)进行偏转,还能够控制吸震组件有效的吸收地震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组件包括动力装置(4),动力装置(4)为数量不少于三台的电动机,数台电动机以空心球体(2)的直径为中心对称的固定安装在空心球体(2)的内部,动力装置(4)的输出轴上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绞盘(5),绞盘(5)上设有端部与之固定连接的缆绳(6),缆绳(6)的另一端端部穿过空心球体(2)的侧壁与横梁(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抗震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震组件包括液体橡胶(10),液体橡胶(10)填装于空心球体(2)的内部,液体橡胶(10)的内部设有滚动球(11)。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