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264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涉及建筑物基座抗震领域;包括地基、基座、建筑底板以及建筑物,地面上的地基开设有地基坑,地基坑的内部等间距铺设有基座,建筑物的底部铺设有稳定建筑物的建筑底板,建筑底板与基座之间形成减震空腔,减震空腔的内部设有用于对建筑物进行缓冲的抗震缓冲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问题:首先针对建筑物的本体进行抗震时,其底部的减震机构为一体化结构,因此其在损坏之后无法进行更换和维护,因此整个建筑物的寿命容易受到减震机构所影响;其次基座抗震结构其主要是利用弹簧来进行减震,而弹簧具有一定的寿命,当弹簧弹性失效后,容易导致建筑物出现下沉,更甚者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变差。效果变差。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基座抗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建筑基座是建筑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建筑物基座一般的都认为是建筑物的基桩承重物,用以对建筑物进行承托,保证建筑物能够有较佳的防沉降性与直立稳定性,起到承载重量和负荷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行业的进步,基座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升级,混凝土基座、金属钢结构基座、木质基座等多种多样。
[0003]然而无论那种类型的基座,承重、安全性都是重中之重,比如,建筑隔震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安全要素,建筑物受到震动打击时,会导致基座受力迫压,导致基座损坏或者下沉,建筑物偏移,因此通过基座的抗震体系的构造,能够大大降低由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给建筑本体带来的伤害。
[0004]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CN11441199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立体式建筑工程基座抗震体系结构,涉及建筑基座结构设计的
,其包括设于建筑下方对建筑基桩进行承接缓冲的纵向缓冲基座,建筑基桩下方还设置有与纵向缓冲基座相互减震配合的横向立体辅助基座,纵向缓冲基座包括承接基桩与水平基桩,承接基桩与水平基桩之间形成缓冲空间,承接基桩设于建筑下方与建筑体连接,水平基桩位于承接基桩下方,承接基桩与水平基桩之间设置有若干调节缓冲器,调节缓冲器上下两端分别于承接基桩与水平基桩连接;其能够在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时对建筑物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0005]1.现有技术中,针对建筑物的本体进行抗震时,其底部的减震机构为一体化结构,因此其在损坏之后无法进行更换,因此整个建筑物的寿命容易受到减震机构所影响。
[0006]2.现有技术中,基座抗震结构其主要是利用弹簧来进行减震,而弹簧具有一定的寿命,当弹簧弹性失效后,容易导致建筑物出现下沉,更甚者建筑物的抗震效果变差。
[0007]因此,在上述陈述的观点下,现有技术对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还有可优化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包括地基、基座、建筑底板以及建筑物,地面上开设有用于建设建筑物的地基以及地基坑,地基坑的内部等间距铺设有基座,建筑物的底部铺设有稳定建筑物的建筑底板,建筑底板与基座之间形成减震空腔,减震空腔的内部设有用于对建筑物进行缓冲的抗震缓冲机构。
[0009]所述的抗震缓冲机构包括基座上端固定安装的四组呈矩形分布的固定支撑立柱,固定支撑立柱开设有左右分布且用于缓冲的竖直槽,竖直槽的内侧上下滑动安装有T形支撑块,T形支撑块的上端与建筑物底部的建筑底板接触连接,减震空腔的内侧设有针对建筑物横向摆动时进行抑制和缓冲的一级缓冲单元,一级缓冲单元上设有针对建筑物纵向摆动时进行抑制和缓冲的二级缓冲单元,固定支撑立柱上设有针对更换一级缓冲单元以及二级缓冲单元时保证房屋稳定性的稳定单元,建筑物的建筑底板的侧壁上设有阻尼缓震组件。
[0010]优选的,所述的一级缓冲单元包括减震空腔内侧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组抗震缓冲部件,所述的若干组抗震缓冲部件均匀分布在四组固定支撑立柱之间,所述的抗震缓冲部件包括两个左右对称且呈波浪形的抗震软钢,两个抗震软钢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便于快速更换的拆卸组件,两个抗震软钢之间设置有防止其在抗震的过程中导致其形变到达极限后出现断裂的塑形缓冲组件。
[0011]优选的,所述的塑形缓冲组件包括两个抗震软钢相互靠近的弧形端贴合放置的塑形板,两个塑形板的斜对角均铰接有两个成X形分布的塑形杆,两个塑形杆的中部通过销轴相互铰接。
[0012]优选的,所述的二级缓冲单元包括两个抗震软钢相互远离的弧形端均抵触的两个上下对称的支撑板,两个支撑板远离抗震软钢的一端均铰接有支撑杆,两个支撑杆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共同铰接在固定柱上,抗震软钢上若干固定柱中相邻的两个固定柱之间通过限位板相连,且两个抗震软钢中两个相互远离的弧形端之间的固定柱上均固定连接有横向拉杆,两个横向拉杆的中部与两个相互靠近的弧形端上的固定柱之间设置有十字形拉杆,十字形拉杆上设有可调节的调节支链。
[0013]优选的,所述的调节支链包括两组可调节距离的两个调节杆,两个调节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中一个调节杆上等间距开设有调节孔,两个调节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中另外一个调节杆上固定有插销柱,且两个调节杆呈三角分布,两个调节杆相互远离的一端一侧与横向拉杆相互铰接,两个调节杆相互远离的一端的另外一侧十字形拉杆相互铰接,另外一组中两个调节杆相互远离的一端与固定柱相连,另外一组中两个调节杆相互远离的另外一端与十字形拉杆相互铰接,两个调节杆的内侧共同设置有缓冲弹簧。
[0014]优选的,所述的拆卸组件包括地基上端固定且与抗震软钢相互对应的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内侧的一端前后滑动安装有固定联动柱,固定联动柱的后侧抵触有联动杆,联动杆的中部铰接在固定支座的后侧,联动杆的另外一端抵靠有滑动杆,滑动杆滑动分布在固定支座的侧壁上,滑动杆的内侧设置有滑动齿条,滑动齿条上啮合有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固定支座侧端的联动齿轮,联动齿轮的侧端啮合有左右滑动安装在基座上的联动板,联动板通过限位口进行限位,限位口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转动安装有限位螺纹杆,限位螺纹杆的底部转动安装有限位支架。
[0015]优选的,所述的稳定单元包括T形支撑块的下端与固定支撑立柱之间分布的半圆形稳定板,T形支撑块的底部固定有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条,稳定条的左右两端滑动安装有稳定块,稳定块的底部与半圆形稳定板固定连接,固定支撑立柱的前后两端开设有稳定槽,固定支撑立柱前后两端的底部铰接有稳定支架,稳定支架的上端开设有垂直凹槽,垂直凹槽内通过垂直弹簧安装有上下滑动的稳定支撑块。
[0016]优选的,所述的阻尼缓震组件包括地基坑的后侧壁上转动安装的阻尼齿轮,阻尼齿轮的前后两端啮合有阻尼杆,阻尼杆通过支架滑动在地基坑的侧壁上,阻尼杆远离阻尼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尼块,两个阻尼杆与地基坑侧壁之间连接有阻尼弹簧。
[0017]所述的阻尼块包括其内部从上往下开设的三组阻尼槽,三组阻尼槽内均固定安装有阻尼板,三个阻尼板上与阻尼块之间均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固定槽,固定槽内设置有螺栓螺母用于对阻尼板和与阻尼块进行固定,地基的右侧与阻尼块之间设置有摩擦缓冲支链。
[0018]优选的,所述的摩擦缓冲支链包括基座侧壁上固定安装的摩擦板,摩擦板的一端
与三组阻尼板相互交替堆叠,且摩擦板靠近阻尼板的一端开设有缓冲槽,阻尼板靠近摩擦板的一侧设有贯穿槽,贯穿槽以及缓冲槽内放置有二号螺栓,二号螺栓上转动安装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的侧端设置有锁紧弹簧,锁紧弹簧位于锁紧螺母以及阻尼板之间,摩擦板以及阻尼板上均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有凹凸不平的摩擦片。
[0019]优选的,所述的地基坑的侧端开设有供操作人员进入的密封门。
[0020]所述的固定支座的内侧滑动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端开设有供抗震软钢安装的弧形槽。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2]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包括地基(1)、基座(2)、建筑底板(3)以及建筑物(4),地面上开设有用于建设建筑物(4)的地基(1)以及地基(1)坑,地基(1)坑的内部等间距铺设有基座(2),建筑物(4)的底部铺设有稳定建筑物(4)的建筑底板(3),建筑底板(3)与基座(2)之间形成减震空腔,减震空腔的内部设有用于对建筑物(4)进行缓冲的抗震缓冲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震缓冲机构(5)包括基座(2)上端固定安装的四组呈矩形分布的固定支撑立柱(50),固定支撑立柱(50)开设有左右分布且用于缓冲的竖直槽,竖直槽的内侧上下滑动安装有T形支撑块(51),T形支撑块(51)的上端与建筑物(4)底部的建筑底板(3)接触连接,减震空腔的内侧设有针对建筑物(4)横向摆动时进行抑制和缓冲的一级缓冲单元(52),一级缓冲单元(52)上设有针对建筑物(4)纵向摆动时进行抑制和缓冲的二级缓冲单元(53),固定支撑立柱(50)上设有针对更换一级缓冲单元(52)以及二级缓冲单元(53)时保证房屋稳定性的稳定单元(54),建筑物(4)的建筑底板(3)的侧壁上设有阻尼缓震组件(5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缓冲单元(52)包括减震空腔内侧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组抗震缓冲部件(520),所述的若干组抗震缓冲部件(520)均匀分布在四组固定支撑立柱(50)之间,所述的抗震缓冲部件(520)包括两个左右对称且呈波浪形的抗震软钢(521),两个抗震软钢(521)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便于快速更换的拆卸组件(55),两个抗震软钢(521)之间设置有防止其在抗震的过程中导致其形变到达极限后出现断裂的塑形缓冲组件(5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形缓冲组件(56)包括两个抗震软钢(521)相互靠近的弧形端贴合放置的塑形板(560),两个塑形板(560)的斜对角均铰接有两个成X形分布的塑形杆(561),两个塑形杆(561)的中部通过销轴相互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缓冲单元(53)包括两个抗震软钢(521)相互远离的弧形端均抵触的两个上下对称的支撑板(530),两个支撑板(530)远离抗震软钢(521)的一端均铰接有支撑杆(531),两个支撑杆(531)远离支撑板(530)的一侧共同铰接在固定柱(532)上,抗震软钢(521)上若干固定柱(532)中相邻的两个固定柱(532)之间通过限位板(533)相连,且两个抗震软钢(521)中两个相互远离的弧形端之间的固定柱(532)上均固定连接有横向拉杆(534),两个横向拉杆(534)的中部与两个相互靠近的弧形端上的固定柱(532)之间设置有十字形拉杆(535),十字形拉杆(535)上设有可调节的调节支链(5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基座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支链(57)包括两组可调节距离的两个调节杆(570),两个调节杆(570)相互靠近的一端中一个调节杆(570)上等间距开设有调节孔,两个调节杆(570)相互靠近的一端中另外一个调节杆上固定有插销柱(572),且两个调节杆(570)呈三角分布,两个调节杆(570)相互远离的一端一侧与横向拉杆(534)相互铰接,两个调节杆(570)相互远离的一端的另外一侧十字形拉杆(535)相互铰接,另外一组中两个调节杆(570)相互远离的一端与固定柱(532)相连,另外一组中两个调节杆(570)相互远离的另外一端与十字形拉杆(535)相互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胜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越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