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系统及包含该风道系统的干衣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799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道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风道系统及包含该风道系统的干衣设备。旨在解决现有风道系统因气流流动不均匀导致流动损失大、噪音大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风道系统包括:风机,其具有壳体;第一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连通;第二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连通;以及第一整流构件,其覆盖在所述进风口处,以便使气流能够均匀地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所述风机的壳体的进风口处设置了一个整流构件,在整流构件的作用下,能够极大地提高气流流动均匀性,减少流量损失,降低风道系统产生的噪声。降低风道系统产生的噪声。降低风道系统产生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系统及包含该风道系统的干衣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干衣设备
,具体提供一种风道系统及包含该风道系统的干衣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流体流动过程中,因流道结构不合理导致流动不均匀,从而导致强烈湍流、流动分离或出现流动死区,容易造成流动效率低、流动损失大、噪音大的问题。
[0003]以干衣设备为例,干衣设备的风道系统包括风机以及与风机的壳体连通的风道,风道内多设置有“拐角”、“折弯”等部位,造成气流流动不均匀现象,气流流动不均匀不仅增加流动损失,还会造成噪音过大。
[0004]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风道系统因气流流动不均匀导致流动损失大、噪音大的问题。
[0006]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包括:风机,其具有壳体;第一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连通;第二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连通;以及第一整流构件,其覆盖在所述进风口处,以便使气流能够均匀地从所述进风口进入。
[0007]在上述风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二整流构件,所述第二整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或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整流构件设置为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第二整流构件时能够使所述气流均匀流动。
[0008]在上述风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整流构件和/或所述第二整流构件设置为格栅结构。
[0009]在上述风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格栅结构包括:环形固定筋;径向筋,其一端与所述环形固定筋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其中,所述径向筋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环形固定筋的周向均匀分布。
[0010]在上述风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格栅结构还包括环形加强筋,所述环形加强筋与每个所述径向筋的中间部位连接。
[0011]在上述风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固定筋的直径为所述进风口的直径的30%至40%。
[0012]在上述风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格栅结构包括交叉相连的第一整流筋和第二整流筋,所述第一整流筋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整流筋的数量均为多个且间隔分布。
[0013]在上述风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整流筋与所述第二整流筋垂直连接;并且/或者多个所述第一整流筋和多个所述第二整流筋均等间距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整流筋之间的间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整流筋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4]在上述风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
[0015]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干衣设备,包括上述的风道系统。
[001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系统包括风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以及第一整流构件,风机其具有壳体,第一风道的一端与壳体的进风口连通;第二风道的一端与壳体的出风口连通;第一整流构件覆盖在进风口处,以便使气流能够均匀地从进风口进入。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在风机的壳体的进风口处覆盖一个整流构件,在整流构件的作用下,能够提高气流流动均匀性,减少流量损失,降低风机产生的噪声,具体而言,气流在进入壳体前会形成强烈涡流,通过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口处的第一整流构件,能够有效地打破风机前的涡流,使得气流能够均匀地从壳体的进风口流入壳体的内部,降低噪声。
[001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二整流构件,所述第二整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或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整流构件设置为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第二整流构件时能够使所述气流均匀流动。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在壳体的前后端的风道内以及壳体的进风口处各设置一个整流构件,通过上述两处的整流构件(第一整流构件和第二整流构件)的共同作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气流流动均匀性,减少流量损失,降低风道系统产生的噪声。
[001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格栅结构包括环形固定筋和径向筋,其中,径向筋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固定筋连接,径向筋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径向筋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环形筋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这样的设置,结构简单,外形美观,降噪效果好。
[0019]此外,本专利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的干衣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风道系统,进而具备了上述风道系统所具备的技术效果,相比于改进前的干衣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干衣设备在运行时,噪声更小,用户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格栅结构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格栅结构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列表:
[0026]1、壳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2、第一风道;3、第一整流构件;31、环形固定筋;32、径向筋;33、环形加强筋;4、第二整流构件;51、第一整流筋;52、第二整流筋;53、整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结合干衣设备进行介绍的,但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具有风道系统的设备,这种对应用对象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顶”、“底”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基于
技术介绍
指出的现有风道系统因气流流动不均匀导致流动损失大、噪音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及包含该风道系统的干衣设备,旨在通过设置整流构件对气流进行疏导,以使气流均匀流动,从而减小流动损失,降低噪声。
[0031]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干衣设备包括箱体以及安装在箱体内的干衣筒、加热装置、冷凝装置以及风道系统,干衣筒用于盛放待烘干的衣物,加热装置和冷凝装置均安装在风道系统内,风道系统的两端分别与干衣筒连通。
[0032]在干衣设备运行时,干衣筒内的湿热空气被吸入到风道系统内,经过冷凝装置的冷凝后,变成干燥的冷空气,再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变成干燥的热空气,然后再流入干衣筒内,对干衣筒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包括:风机,其具有壳体;第一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连通;第二风道,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出风口连通;以及第一整流构件,其覆盖在所述进风口处,以便使气流能够均匀地从所述进风口进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系统还包括第二整流构件,所述第二整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和/或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二整流构件设置为在所述气流通过所述第二整流构件时能够使所述气流均匀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构件和/或所述第二整流构件设置为格栅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结构包括:环形固定筋;径向筋,其一端与所述环形固定筋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其中,所述径向筋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环形固定筋的周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韩婕杨景利杨龙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