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830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氟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合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以全氟丁酰氟和碳酸盐为原料,碱金属氟化物为催化剂,在非质子溶剂条件下,采用一锅法直接合成双(七氟异丙基)酮;反应方程式如式(I)示出: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双(七氟异丙基)酮的产率较高。且该过程无副产物产生,双(七氟异丙基)酮容易与未反应的原料和溶剂分离,后续提纯处理简单,适于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大规模生产。的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氟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七氟异丙基)酮一种透明、无色、低气味的液体,其沸点为74℃,具有较低的ODS和GWP值。双(七氟异丙基)酮是一种高效的电子冷却液,特别是在考虑非易燃性或者环保性的情况下,可作为电子产品和计算机数据中心的冷却液使用。双(七氟异丙基)酮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可用于制备全氟异丁酸酯、全氟异丁酰胺、全氟异丁腈等,具有较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0003]目前合成双(七氟异丙基)酮主要方法如下: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全氟丁酰氟和六氟丙烯在气相或者液相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双(七氟异丙基)酮;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氟光气和六氟丙烯在气相或者液相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双(七氟异丙基)酮;3.草酰氯和六氟丙烯在液相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双(七氟异丙基)酮。第一种合成方法中会有一定的六氟丙烯二聚体、六氟丙烯三聚体等副产物,需要进行进一步分离提纯,后处理较为繁琐;第二种合成方法中会使用到氟光气,其毒性和危险性较大,不利于放大生产,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全氟丁酰氟、六氟丙烯二聚体、六氟丙烯三聚体等副产物;第三种合成方法产品产率较低,副产物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合成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合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以全氟丁酰氟和碳酸盐为原料,碱金属氟化物为催化剂,在非质子溶剂条件下,采用一锅法直接合成双(七氟异丙基)酮;反应方程式如式(I)示出:
[0007][0008]具体地,采用下述步骤:在反应釜中分别加入干燥的碱金属氟化物、碳酸盐和非质子溶剂,使用真空泵将反应釜抽真空;将反应釜温度设置为

15℃,通入全氟丁酰氟。将反应釜温度逐渐升温至所需温度,在此过程中观察反应釜内压力变化,同时采集反应釜内气体样品进行红外测试,分析气体组成;待反应釜内压力稳定且红外谱图中没有全氟丁酰氟特征峰时,结束反应;在50℃时将反应釜内的气体排放至常压,再使用真空泵直接抽取出反应釜内产品并冷却收集后可得到双(七氟异丙基)酮。
[0009]碱金属氟化物催化剂为NaF、KF或CsF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0]碳酸盐为Na2CO3、K2CO3、CaCO3或Mg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非质子溶剂为二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甲醚、乙腈、N,N

二甲基甲酰胺、环丁砜或甲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反应温度为50

120℃。优选的,反应温度为50

100℃,反应时间为20

45h。
[0013]碳酸盐与全氟丁酰氟摩尔比为0.5:1

5:1。优选的,碳酸盐与全氟丁酰氟摩尔比为1

2:1.5

1;优选的,碱金属氟化物催化剂与全氟丁酰氟摩尔比1:3

4;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申请以全氟丁酰氟和碳酸盐为原料,碱金属氟化物为催化剂,在非质子溶剂条件下,采用一锅法直接合成双(七氟异丙基)酮。该方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双(七氟异丙基)酮的产率较高。且该过程无副产物产生,双(七氟异丙基)酮容易与未反应的原料和溶剂分离,后续提纯处理简单,可实现溶剂回收利用,适于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1.在1L带有搅拌的反应釜中分别加入干燥的25g氟化钾(M=58,0.43mol)、150g碳酸钾(M=138,1.1mol)和300ml四乙二醇二甲醚,使用真空泵将反应釜抽真空。将反应釜温度设置为

15℃,通入全氟丁酰氟360g(M=216,1.66mol)。再将反应釜缓慢升温至100℃,在此过程中观察反应釜内压力变化,同时采集反应釜内气体样品进行红外测试,分析反气体组成。待反应釜内压力稳定且红外谱图中没有全氟丁酰氟特征峰时,结束反应,反应完成时间约为20h。
[0018]在50℃时将反应釜内的气体排放至常压,再使用真空泵直接抽取出反应釜内产品,并将其冷却收集后得到292g双(七氟异丙基)酮(M=366,0.8mol),产品纯度为100%,收率为96%。
[0019]实施例2.在1L带有搅拌的反应釜中分别加入干燥的20g氟化钠(M=42,0.48mol)、200g碳酸钠(M=106,1.89mol)和400ml二乙二醇二甲醚,使用真空泵将反应釜抽真空。将反应釜温度设置为

15℃,通入全氟丁酰氟400g(M=216,1.85mol)。将反应釜缓慢升温至80℃,在此过程中观察反应釜内压力变化,同时采集反应釜内气体样品进行红外测试,分析反气体组成。待反应釜内压力稳定且红外谱图中没有全氟丁酰氟特征峰时,结束反应并停止加热,反应完成时间约为31h。
[0020]在50℃时将反应釜内的气体排放至常压,再使用真空泵直接抽取出反应釜内产品,并将其冷却收集后得到316g双(七氟异丙基)酮(M=366,0.86mol),产品纯度为100%,收率约为93%。
[0021]实施例3.在1L带有搅拌的反应釜中分别加入干燥的80g氟化铯(M=152,0.53mol)、420g碳酸钾(M=138,3.04mol)和450ml乙腈,使用真空泵将反应釜抽真空。将反应釜温度设置为

15℃,通入全氟丁酰氟324g(M=216,1.5mol)。将反应釜缓慢升温至50℃,在此过程中观察反应釜内压力变化,同时采集反应釜内气体样品进行红外测试,分析反气体组成。待反应釜内压力稳定且红外谱图中没有全氟丁酰氟特征峰时,结束反应并停止加热,反应完成时间约为45h。
[0022]在50℃时将反应釜内的气体排放至常压,再使用真空泵直接抽取出反应釜内产
品,并将其冷却收集后得到249g双(七氟异丙基)酮(M=366,0.68mol),产品纯度为100%,收率为91%。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以全氟丁酰氟和碳酸盐为原料,碱金属氟化物为催化剂,在非质子溶剂条件下,采用一锅法直接合成双(七氟异丙基)酮;反应方程式如式(I)示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七氟异丙基)酮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下述步骤:在反应釜中分别加入干燥的碱金属氟化物、碳酸盐和非质子溶剂,使用真空泵将反应釜抽真空;将反应釜温度设置为

15℃,通入全氟丁酰氟。将反应釜温度逐渐升温至所需温度,在此过程中观察反应釜内压力变化,同时采集反应釜内气体样品进行红外测试,分析气体组成;待反应釜内压力稳定且红外谱图中没有全氟丁酰氟特征峰时,结束反应;在50℃时将反应釜内的气体排放至常压,再使用真空泵直接抽取出反应釜内产品并冷却收集后可得到双(七氟异丙基)酮。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双(七氟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强李希仑梁开畅朱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长芦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