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81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4
本公开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在碰撞时对倾斜角度调节器施加的扭矩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下臂,下臂安装在坐垫框架上;以及倾斜角度调节器,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连结且与下臂连结,并且使靠背框架相对于下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下臂具有呈板状的倾斜角度调节板以及冲击吸收孔,倾斜角度调节器固定于倾斜角度调节板,并且倾斜角度调节板在多个固定部处固定于坐垫框架,冲击吸收孔设置在倾斜角度调节板上。当从与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冲击吸收孔配置在夹在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与多个固定部中位于最下方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处。置处。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1]本公开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已知在配置于车辆等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为了使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座椅坐垫进行摆动,而在靠背框架和连结到坐垫框架的下臂之间设置有倾斜角度调节器(参照美国专利第10752138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下臂安装有倾斜角度调节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在交通工具碰撞时所产生的施加给靠背框架的载荷会作为扭矩而传递到倾斜角度调节器。若该扭矩持续地输入到倾斜角度调节器,则会产生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损坏、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的接合部分的损坏等。从而有可能导致靠背框架发生倾倒。
[0004]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优选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在碰撞时对倾斜角度调节器施加的扭矩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5]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具备:座椅坐垫;座椅靠背,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座椅坐垫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坐垫框架,坐垫框架支承座椅坐垫;靠背框架,靠背框架支承座椅靠背;下臂,下臂安装在坐垫框架上;以及倾斜角度调节器,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连结且与下臂连结,并且倾斜角度调节器构成为,使靠背框架相对于下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
[0006]下臂具有呈板状的倾斜角度调节板和冲击吸收孔,倾斜角度调节器固定于倾斜角度调节板,并且倾斜角度调节板在多个固定部处固定于坐垫框架,冲击吸收孔设置在倾斜角度调节板上。当从与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进行观察时,冲击吸收孔配置在夹在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与多个固定部中位于最下方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处。
[0007]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在从被输入有扭矩的倾斜角度调节器向坐垫框架传递载荷的路径上配置冲击吸收孔。因此,能够在下臂的位于冲击吸收孔附近处引发吸收能量的应变。由此,能够减小对倾斜角度调节器施加的扭矩。
[0008]其结果为,抑制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损坏,并且抑制坐垫框架的变形。此外,通过冲击吸收孔来吸收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接合时产生的应变。因此,可抑制在对倾斜角度调节器产生有扭矩输入时,倾斜角度调节器与靠背框架的接合部分处发生损坏的情况。
[0009]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下臂还可以具有弯曲部和第1筋条,弯曲部在比冲击吸收孔靠座椅后方处与冲击吸收孔连续地设置,并且弯曲部以将冲击吸收孔作为起点而变形的方式朝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弯曲,第1筋条在比冲击吸收孔靠座椅前方处以冲击吸收孔为起点而延伸,并且第1筋条朝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突出。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在对倾斜角度调节器输入扭矩时能够通过使弯曲部积极地变形来吸收能量。此外,能够
通过第1筋条向座椅前方传播下臂的应变。从而可促进减小倾斜角度调节器中的扭矩的效果。此外,通过第1筋条可抑制下臂在厚度方向上产生的弯曲。
[0010]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第1筋条在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大于弯曲部在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与第1筋条的变形相比,优先引发弯曲部的变形。因此,可促进减小倾斜角度调节器中的扭矩的效果。
[0011]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第1筋条的处在座椅前方的端部可以位于比倾斜角度调节器与倾斜角度调节板的接合部靠座椅前方的位置处。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抑制向接合部传播应变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接合部的损伤。
[0012]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下臂还可以具有第2筋条,第2筋条在弯曲部的上方从倾斜角度调节板的端部朝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内部延伸,并且第2筋条朝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突出。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在对下臂输入载荷时第2筋条产生变形,由此能够提高下臂的能量吸收功能。
[0013]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当从与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进行观察时,第1筋条的纵长方向可以与第2筋条的纵长方向相交叉。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第2筋条产生与第1筋条的能量吸收抵抗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抑制下臂的损坏。
[0014]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冲击吸收孔可以具有第1边缘、第2边缘、上方突出部、以及下方突出部,第1边缘与弯曲部连接,第2边缘与第1筋条连接,上方突出部位于比第1边缘以及第2边缘靠上方的位置,下方突出部位于比第1边缘以及第2边缘靠下方的位置。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促进从冲击吸收孔向弯曲部以及第1筋条传播应变。
[0015]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冲击吸收孔可以具有宽度朝着下方而变小的形状。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够提高冲击吸收孔附近的能量吸收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下臂以及倾斜角度调节器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8]图3A是图2的下臂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9]图3B是图3A的下臂的示意性背视图。
[0020]图4是图2的下臂以及倾斜角度调节器的示意性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2][1.第1实施方式][0023][1

1.结构][0024]图1所示的交通工具用座椅1具备座椅坐垫2、座椅靠背3、坐垫框架4、靠背框架5、下臂6、以及倾斜角度调节器7。
[0025]交通工具用座椅1被用作乘用车的座席座椅。此外,下文的说明以及各附图中标注的方向表示交通工具用座椅1被安装到交通工具(即,乘用车)中的状态下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宽度方向与交通工具的左右方向一致,座椅前方与交通工具的前方一致。
[0026]座椅坐垫2是用于支承就坐者的臀部等的部位。座椅靠背3是用于支承就坐者的背部的部位。座椅靠背3能够相对于座椅坐垫2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
[0027]<坐垫框架>
[0028]坐垫框架4支承着座椅坐垫2。坐垫框架4具有第1侧架41、第2侧架42、以及前板43。
[0029]第1侧框架41以及第2侧框架42各自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是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配置的呈板状的部件。第1侧框架41配置在第2侧框架42的左侧。第1侧架41以及第2侧架42的厚度方向与座椅宽度方向平行。前板43以跨越第1侧框架41的前端部和第2侧框架42的前端部的方式而配置。
[0030]<靠背框架>
[0031]靠背框架5支承座椅靠背3,并且能够与座椅靠背3共同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靠背框架5具有第3侧架51、第4侧架52、上板53、以及下板54。
[0032]第3侧架51以及第4侧架5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配置。第3侧架51相对于第4侧架52配置在左侧。第3侧架51以及第4侧架52的厚度方向与座椅宽度方向平行。
[0033]上板53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连结第3侧架51的上端部和第4侧架52的上端部。下板54在比上板53靠下方的位置于座椅宽度方向上连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座椅坐垫;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所述座椅坐垫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坐垫框架,所述坐垫框架支承所述座椅坐垫;靠背框架,所述靠背框架支承所述座椅靠背;下臂,所述下臂安装在所述坐垫框架上;以及倾斜角度调节器,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器与所述靠背框架连结且与所述下臂连结,并且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器构成为,使所述靠背框架相对于所述下臂在座椅前后方向上摆动,并且所述下臂具有呈板状的倾斜角度调节板和冲击吸收孔,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器固定于所述倾斜角度调节板,并且所述倾斜角度调节板在多个固定部处固定于所述坐垫框架,所述冲击吸收孔设置在所述倾斜角度调节板上,当从与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进行观察时,所述冲击吸收孔配置在夹在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器的旋转中心轴与所述多个固定部中位于最下方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还具有弯曲部和第1筋条,所述弯曲部在比所述冲击吸收孔靠座椅后方处与所述冲击吸收孔连续地设置,并且所述弯曲部以将所述冲击吸收孔作为起点而变形的方式朝所述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弯曲,所述第1筋条在比所述冲击吸收孔靠座椅前方处以所述冲击吸收孔为起点而延伸,并且所述第1筋条朝所述倾斜角度调节板的厚度方向突出。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永谷优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