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包括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两个座侧边板(5)、第一端与座侧边板(5)固定连接的调角器主板(8),所述调角器主板(8)的第二端与调角器(11)的定盘固定连接,所述调角器(11)的动盘与背侧边板(6)的下部固定连接,该背侧边板(6)用于支撑汽车座椅靠背,两侧的各一个背侧边板(6)的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横梁钣金(4),在两侧的调角器(11)定盘中穿设有调角器连动杆(3),调角器连动杆(3)与调角器(11)定盘能够同步转动,调角器连动杆(3)的两端中至少一端穿出调角器主板(8),该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设计合理,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安装的安全性。的安全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现有的汽车前排座椅骨架,其调节背骨架的回复力基本上是通过扁簧支架对扁簧产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如专利名称:一种带有省力机构的汽车座椅,公开号 CN204687874U公开的,该一种带有省力机构的汽车座椅中的扁簧支架焊接于主臂上;挡点支架焊接于主板上;限位支架焊接在扁簧支架上;第二扁簧的上端勾住扁簧支架的一侧,下端勾住挡点支架后端;第一扁簧上端勾住扁簧支架的另一侧,下端勾住限位支架的前端,虽然该机构能够实现座椅的角度调节,但扁簧的成型工艺较为复杂,并且耗材多、成本高,装配扁簧也较为繁琐,装配危险系数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该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设计合理,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安装的安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两个座侧边板、第一端与座侧边板固定连接的调角器主板,所述调角器主板的第二端与调角器的定盘固定连接,所述调角器的动盘与背侧边板的下部固定连接,该背侧边板用于支撑汽车座椅靠背,两侧的各一个背侧边板的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横梁钣金,在两侧的调角器定盘中穿设有调角器连动杆,调角器连动杆与调角器定盘能够同步转动,调角器连动杆的两端中至少一端穿出调角器主板,并与调角器把手固定连接,两侧的调角器主板之间设置有两个扭力杆,分别是第一扭力杆和第二扭力杆,其中第一扭力杆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的调角器主板固定连接,第一扭力杆的第二端与第二侧的背侧边板固定连接,其中第二扭力杆的第一端与第二侧的调角器主板固定连接,第二扭力杆的第二端与第一侧的背侧边板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扭力杆和第二扭力杆的中部呈直杆状,并收纳在纵截面呈弧形的下横梁钣金中,其两端部呈弯折状。
[0007]进一步的,上述调角器定盘的中心具有用于调角器连动杆穿设的花键槽,调角器连动杆的截面呈花键形。
[0008]进一步的,上述调角器连动杆伸出调角器定盘的位置上套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扣在调角器主板上,扭簧的另一端扣在调角器把手上。
[0009]进一步的,上述扭力杆是由弹簧钢制成。
[0010]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的使用方法:由于调角器连动杆与调角器把手固定连接、调角器连动杆与调角器定盘能够同步转动、调角器的动盘与背侧边板的
下部固定连接,该背侧边板用于支撑汽车座椅靠背;
[0011]转动调角器把手,即带动调角器连动杆转动,在调角器连动杆的作用下,调角器的动盘、背侧边板和汽车座椅靠背转动,由于作为现有部件的调角器的内部结构设有卡齿级别调节,靠背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后松开调角器把手即可;此时,第一扭力杆和第二扭力杆分别产生扭转;
[0012]当汽车座椅靠背需要恢复到开始状态时,反方向转动调角器把手,即带动调角器连动杆、调角器的动盘、背侧边板和汽车座椅靠背反方向转动,此时由于第一扭力杆和第二扭力杆的扭转力的作用,使汽车座椅靠背更容易反方向转动至初始位置。
[0013]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的安装方法:在相对组装好座侧边板、调角器主板、调角器、背侧边板、调角器连动杆、下横梁钣金和调角器把手后,直接将刚性的第一扭力杆和第二扭力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背侧边板或调角器主板上,安装方便快捷,且不需要如扁簧那样预先扭转,安装的安全系数显著提高,且第一扭力杆和第二扭力杆制作成本较扁簧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构造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16]图3、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省略下横梁钣金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0]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包括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两个座侧边板5、第一端与座侧边板5固定连接的调角器主板8,调角器主板8与座侧边板5可以采用焊接或铆接,调角器主板8的第二端与调角器11的定盘固定连接,所述调角器11的动盘与背侧边板6的下部固定连接,调角器11为现有市购部件,在此不再累述。
[0021]该背侧边板6用于支撑固定汽车座椅靠背,两侧的各一个背侧边板6的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横梁钣金4,下横梁钣金4的两端与背侧边板6的下部焊接固定,在两侧的调角器11定盘中穿设有调角器连动杆3,调角器连动杆3与调角器11定盘能够同步转动,调角器连动杆3的两端中至少一端穿出调角器主板8,并与调角器把手7固定连接,具体的上述调角器11定盘的中心具有用于调角器连动杆3穿设的花键槽,调角器连动杆3的截面呈花键形。
[0022]两侧的调角器主板8之间设置有两个扭力杆,分别是第一扭力杆1和第二扭力杆2,上述第一扭力杆1和第二扭力杆2的中部呈直杆状,并收纳在纵截面呈弧形的下横梁钣金4中,其两端部呈弯折状,其中第一扭力杆1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的调角器主板8固定连接,第一扭力杆1的第二端与第二侧的背侧边板6固定连接,其中第二扭力杆2的第一端与第二侧的调角器主板8固定连接,第二扭力杆2的第二端与第一侧的背侧边板6固定连接,第一扭力杆
1和第二扭力杆2的两端固定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螺栓或者铆接固定等,扭力杆是由弹簧钢制成。
[0023]上述侧边板5、调角器主板8、背侧边板6、下横梁钣金4和调角器把手7均采用钣金冲压件。
[0024]上述调角器连动杆3伸出调角器11定盘的位置上套设有扭簧9,扭簧9的一端扣在调角器主板8上,扭簧9的另一端扣在调角器把手7上,采用扭簧9有利于省力调节背侧边板(6)的复位。
[0025]本技术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的使用方法:由于调角器连动杆3与调角器把手7固定连接、调角器连动杆3与调角器11定盘能够同步转动、调角器11的动盘与背侧边板6的下部固定连接,该背侧边板6用于支撑汽车座椅靠背;
[0026]转动调角器把手7,即带动调角器连动杆3转动,在调角器连动杆3的作用下,调角器11的动盘、背侧边板6和汽车座椅靠背转动,由于作为现有部件的调角器11的内部结构设有卡齿级别调节,靠背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后松开调角器把手7即可;此时,第一扭力杆1和第二扭力杆2分别产生扭转;
[0027]当汽车座椅靠背需要恢复到开始状态时,反方向转动调角器把手7,即带动调角器连动杆3、调角器11的动盘、背侧边板6和汽车座椅靠背反方向转动,此时由于第一扭力杆1和第二扭力杆2的扭转力的作用,使汽车座椅靠背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靠背扭力杆回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汽车车身上的两个座侧边板(5)、第一端与座侧边板(5)固定连接的调角器主板(8),所述调角器主板(8)的第二端与调角器(11)的定盘固定连接,所述调角器(11)的动盘与背侧边板(6)的下部固定连接,该背侧边板(6)用于支撑汽车座椅靠背,两侧的各一个背侧边板(6)的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横梁钣金(4),在两侧的调角器(11)定盘中穿设有调角器连动杆(3),调角器连动杆(3)与调角器(11)定盘能够同步转动,调角器连动杆(3)的两端中至少一端穿出调角器主板(8),并与调角器把手(7)固定连接,两侧的调角器主板(8)之间设置有两个扭力杆,分别是第一扭力杆(1)和第二扭力杆(2),其中第一扭力杆(1)的第一端与第一侧的调角器主板(8)固定连接,第一扭力杆(1)的第二端与第二侧的背侧边板(6)固定连接,其中第二扭力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吉雄,彭文君,李忠君,郑红玉,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