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叶片桨距改变致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762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1
一种用于改变螺旋桨叶片桨距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310),所述桨距改变致动系统(310)包括:致动器主体(340),所述致动器主体限定内部体积(360);腔室分隔体(380),所述腔室分隔体位于所述致动器主体(340)的所述内部体积(360)内并且将所述内部体积(360)分成第一腔室(360a)和第二腔室(360b),所述两个腔室由所述腔室分隔体(380)流体分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360a、360b)被配置成接收液压流体。所述致动器主体(360)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第一腔室(360a)与所述第二腔室(360b)之间的液压差而相对于所述腔室分隔体(380)平移;并且所述致动器主体(340)的所述平移被配置成实现螺旋桨叶片桨距的变化。现螺旋桨叶片桨距的变化。现螺旋桨叶片桨距的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旋桨叶片桨距改变致动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用于改变螺旋桨叶片桨距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螺旋桨(例如飞机螺旋桨)通常包括固定到旋转螺旋桨桨毂的多个叶片。可变桨距螺旋桨设置有桨距改变系统,所述桨距改变系统使得能够控制每个叶片的叶片桨距。可变桨距螺旋桨叶片允许改变叶片相对于迎面而来的气流的攻角。例如,叶片桨距可以从顺桨位置(其中叶片平行于迎面而来的气流

最小推力/阻力)调整到可以提供反向推力的反桨位置。
[0003]螺旋桨桨距改变系统通常使用液压致动系统来控制螺旋桨叶片的桨距。典型的液压致动器包括液压活塞,所述液压活塞位于螺旋桨叶片平面的轴向前方并且容纳在活塞套筒内。盖通常设置在最前方端部处,使得在盖、套筒和活塞之间形成第一腔室并且在套筒和活塞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活塞将腔室分隔。传输管通常从活塞腔室轴向向后延伸到液压流体源,使得液压流体可以供应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04]控制器控制液压流体流量以根据期望叶片桨距角度将液压流体选择性地供应到腔室。两个液压腔室之间的液压差致使活塞轴向平移。通常,活塞轴联接到活塞,所述活塞轴朝向螺旋桨叶片平面向后延伸并且接近螺旋桨叶片,桨距改变运动学机构将所述轴联接到螺旋桨叶片。这允许通过改变两个腔室内的液压流量和压力来改变螺旋桨叶片的桨距。
[0005]现有螺旋桨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维护起来可能很耗时,并且在移除盖以进行维护的情况下存在污染物质被引入活塞腔室的风险。此外,现有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可能笨重且复杂。
>[0006]因此,仍然需要用于控制螺旋桨叶片桨距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改进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改变螺旋桨叶片桨距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所述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包括:致动器主体,所述致动器主体限定内部体积;腔室分隔体,所述腔室分隔体位于所述致动器主体的所述内部体积内并且将所述内部体积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两个腔室由所述腔室分隔体流体分隔;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被配置成接收液压流体;其中所述致动器主体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液压差而相对于所述腔室分隔体平移;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主体的所述平移被配置成实现螺旋桨叶片桨距的变化。
[0008]致动器主体的平移可以是沿着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纵向轴线的线性移动。因此,在提及“轴向地”的情况下,这将被理解为与此纵向轴线相关。技术人员应较好地理解,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纵向轴线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延伸。也就是说,致动器主体可以沿着纵向轴线向前和向后移动。
[0009]应理解,相对位置术语(诸如“向前”和“向后”)是参考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正常运
行姿态。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可能够安设在飞机的螺旋桨组件中,所述螺旋桨组件由发动机轴驱动。
[0010]可理解,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后方端部可以朝向发动机轴并且前方端部可以背离所述发动机轴。以另一个示例的方式,飞机将具有前方(即前)端部和后方(即后)端部。在具有拉进式螺旋桨构型(即螺旋桨拉动飞机)的飞机的情况下,当安设在飞机上时,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前方端部朝向飞机的前部。在这种情况下,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前方端部和后方端部与可安设其的飞机的前方端部和后方端部相关。
[0011]相反地,在具有推进式螺旋桨构型(即螺旋桨推动飞机)的飞机的情况下,当安设在飞机上时,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前方端部朝向飞机的后部。在螺旋桨的拉进式构型或推进式构型中,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后方端部朝向发动机轴(即驱动螺旋桨的轴)。
[0012]致动器主体可以被配置成响应于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液压差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平移。在第一位置中,第二腔室可以具有最小体积并且第一腔室可以具有最大体积。在第二位置中,第一腔室可以具有最小体积并且第二腔室可以具有最大体积。第一致动器主体位置和第二致动器主体位置中的一者可以对应于提供反桨螺旋桨叶片桨距,其中致动器主体位置中的另一者对应于提供顺桨螺旋桨叶片桨距,并且中间致动器主体位置对应于提供中间螺旋桨叶片桨距。
[0013]第一腔室可以称为减小桨距腔室,其中第一腔室的体积的增加对应于致动器主体的平移,所述平移致使叶片的桨距减小,即致使桨距变得更细小。相反地,第二腔室可以称为增加桨距腔室,其中第二腔室的体积的增加对应于致动器主体的平移,所述平移致使叶片的桨距增加,即致使桨距变得更粗大并且朝向顺桨位置移动。因此,第一致动器主体位置(即第一腔室具有最大体积的位置)可以对应于反桨螺旋桨叶片桨距。第二致动器主体位置(即第二腔室具有最大体积的位置)可以对应于顺桨螺旋桨叶片桨距。在第一致动器主体位置与第二致动器主体位置之间的中间致动器主体位置可以对应于中间螺旋桨叶片间距。
[0014]替代地,第一腔室可以是增加桨距腔室,其中第一腔室的体积的增加对应于致动器主体的平移,所述平移致使叶片的桨距增加,即致使桨距变得更粗大并且朝向顺桨位置移动。相反地,第二腔室可以是减小桨距腔室,其中第二腔室的体积的增加对应于致动器主体的平移,所述平移致使叶片的桨距减小,即致使桨距变得更细小。因此,第一致动器主体位置(即第一腔室具有最大体积的位置)可以对应于顺桨螺旋桨叶片桨距。第二致动器主体位置(即第二腔室具有最大体积的位置)可以对应于反桨螺旋桨叶片桨距。在第一致动器主体位置与第二致动器主体位置之间的中间致动器主体位置可以对应于中间螺旋桨叶片间距。
[0015]致动器主体的第一位置可以是轴向最前方的位置,并且致动器主体的第二位置可以是轴向最后方的位置。第一腔室可以是轴向最前方的腔室,并且第二腔室可以是轴向最后方的腔室。
[0016]腔室分隔体可以响应于腔室之间的液压差而不平移。换句话讲,它可被配置为相对于其中可以安设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螺旋桨桨毂是轴向静止的。腔室分隔体可以呈活塞的形式。这可以称为固定活塞,例如因为其响应于腔室之间的液压差而不平移,所以其被配置为相对于其中可以安设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螺旋桨桨毂是轴向静止的。活塞可以采用任何典型的已知形式,诸如例如基本上圆柱形的节段。致动器主体可以被视为活塞套筒。腔室
分隔体可以是托架。
[0017]致动器主体可以被配置成与可安设其的螺旋桨组件的一个或多个螺旋桨叶片的平面相交。换句话讲,致动器主体可以被配置成当组装在螺旋桨叶片组件中时与一个或多个螺旋桨叶片的平面相交。换句话讲,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可以被配置为例如可定位在螺旋桨桨毂中,使得致动器主体与桨距改变致动系统改变其桨距的一个或多个叶片的平面相交。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可被配置成使得致动器主体始终与螺旋桨叶片的平面相交,而不管响应于液压差的平移如何。
[0018]换句话说,致动器主体可以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位于螺旋桨叶片平面内。换句话讲,致动器主体可以被配置成至少部分地位于桨距改变致动系统改变其桨距的一个或多个叶片的平面内。
[0019]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可以包括轴,例如杆。所述轴可以从腔室分隔体轴向延伸。其可以在向前和向后两个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变螺旋桨叶片桨距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所述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包括:致动器主体,所述致动器主体限定内部体积;腔室分隔体,所述腔室分隔体位于所述致动器主体的所述内部体积内,并且将所述内部体积分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两个腔室由所述腔室分隔体流体分隔;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被配置成接收液压流体;其中所述致动器主体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液压差而相对于所述腔室分隔体平移;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主体的所述平移被配置成实现螺旋桨叶片桨距的变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其包括:轴,所述轴从所述腔室分隔体轴向延伸,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主体被配置成相对于所述轴平移;可选地,其中所述致动器主体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轴上,使得所述致动器主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腔室分隔体沿着所述轴可滑动地平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主体包括位于所述致动器主体的端部处的孔,并且所述轴延伸穿过所述孔。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其中所述轴被配置成在所述轴的轴向前方端部处邻接螺旋桨桨毂盖或以其他方式与所述螺旋桨桨毂盖接合。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其包括:传输管,其中所述传输管联接到所述致动器主体;可选地,其中所述传输管的一部分接收在所述致动器主体内;可选地,其中所述传输管被配置成将液压流体提供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主体包括将所述传输管连接到所述致动器主体的联接器,其中所述联接器被配置成防止所述致动器主体与所述传输管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并且防止所述致动器主体与所述传输管之间围绕所述桨距改变致动系统的纵向轴线的相对旋转,并且允许所述传输管相对于所述致动器主体围绕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轴线的相对旋转。7.如从属于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时的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桨距改变致动系统,其中所述轴包括内部流体通路,所述内部流体通路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拉季埃菲雅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