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46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包括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混凝土模块单元;混凝土模块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预制模块,两个预制模块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预制模块包括阻尼器预制隔墙、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以及两个无支撑预制隔墙;阻尼器预制隔墙和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平行设置,两个无支撑预制隔墙设于阻尼器预制隔墙和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之间;两个预制模块的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通过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其有益效果是,该带耗能金属板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能够满足高烈度地区对结构抗震的要求,无需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降低了建筑成本,并且其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施工便捷。施工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的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0003]装配式建筑因其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已成为实现绿色建筑及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其中装配式模块集成建筑(ModularIntegrated Construction,简称MiC)是装配式建筑的最高形态。目前国内的模块化建筑通常按等同现浇设计,一般具有良好的承载力及刚度,但延性及耗能能力不足,抗震性能较差。在高烈度区采用传统抗震措施,增大结构截面尺寸,会导致结构材料用量增多,压缩建筑面积,增加建造难度和建造成本。因此,需要考虑在模块化体系中安装消能减震构件,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提高结构延性,确保模块化建筑在高烈度区的抗震性能。
[0004]故亟需一种建造难度低以及建造成本低的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建造难度高以及建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包括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混凝土模块单元。所述混凝土模块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预制模块,两个所述预制模块水平布置,并且二者之间
[0010]通过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模块包括阻尼器预制隔墙、防屈曲5支撑预制隔墙以及两个无支撑预制隔墙。所述阻尼器预制隔墙和所述防
[0011]屈曲支撑预制隔墙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无支撑预制隔墙设于所述所述阻尼器预制隔墙和所述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之间。两个所述预制模块的所述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通过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阻尼器预制隔墙包括第一混凝土预制隔墙、第一现浇0混凝土梁、金属阻尼构件以及混凝土预制墙墩。两个所述混凝土预制墙
[0013]墩上下相对齐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隔墙设于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的两侧,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梁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隔墙和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的顶部,所述
金属阻尼构件设于两个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之间。
[0014]5可选地,所述金属阻尼构件包括金属阻尼器、预埋板以及锚筋,所
[0015]述金属阻尼器通过所述预埋板和所述锚筋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
[0016]可选地,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通过预埋钢筋与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梁固定连接。
[0017]0可选地,所述阻尼器预制隔墙还包括第一模块柱,所述第一模块柱
[0018]设于所述预制隔墙的外侧,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梁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模块柱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包括第二混凝土预制隔墙、第二
[0020]现浇混凝土梁、第二模块柱和防屈曲耗能支撑。两根所述第二模块柱设5于所述第二混凝土预制隔墙的两侧,所述第二现浇混凝土设于所述第二
[0021]混凝土预制隔墙的顶部,所述第二现浇混凝土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所述第二模块柱的顶端,两根所述防屈曲耗能支撑呈V形设于所述第二混凝土预制隔墙内。
[0022]可选地,所述防屈曲耗能支撑的第一端通过节点连接所述第二现浇混凝土梁和所述第二模块柱的连接处,所述防屈曲耗能支撑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预制隔墙的下部中心。
[0023]可选地,所述节点包括节点板和角钢,两块所述节点板呈十字交叉布置,两块所述节点板之间通过所述角钢进行固定。所述防屈曲耗能支撑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节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现浇混凝土梁和所述第二模块柱的连接处,所述防屈曲耗能支撑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节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混凝土预制隔墙的下部中心。
[0024]可选地,所述节点的安装处设有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节点锚板和节点锚筋,两块所述节点锚板平行设置于所述安装处的内部,多根所述节点锚筋设于两块所述节点锚板之间。
[0025](三)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通过由阻尼器预制隔墙、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以及无支撑预制隔墙合围形成的预制模块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侧能力,其预制模块的阻尼器预制隔墙、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以及无支撑预制隔墙均可在工厂内预制完成并进行拼装,以提升安装精度,减小安装偏差。通过阻尼器预制隔墙增加预制模块的附加阻尼,提高预制模块的延性和抗震耗能能力。通过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能够提高较大的抗侧刚度,减少预制模块吊装时所需的支撑数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带耗能金属板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能够满足高烈度地区对结构抗震的要求,无需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降低了建筑成本,并且其结构简单,施工便捷。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混凝土模块单元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阻尼器预制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金属阻尼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预埋板的锚筋分布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节点的连接示意图;
[0034]图7为图6中A

A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预制模块;
[0037]2:阻尼器预制隔墙;21:第一混凝土预制隔墙;22:第一现浇混凝土梁;23:金属阻尼构件;231:金属阻尼器;232:预埋板;233:锚筋;24:混凝土预制墙墩;25:预埋钢筋;26:第一模块柱;
[0038]3: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31:第二混凝土预制隔墙;32:第二现浇混凝土梁;33:第二模块柱;34:防屈曲耗能支撑;35:节点;351:节点板;352:角钢;36:锚固结构;361:节点锚板;362:节点锚筋;
[0039]4:无支撑预制隔墙;
[0040]5:现浇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由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混凝土模块单元;所述混凝土模块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预制模块(1),两个所述预制模块(1)水平布置,并且二者通过现浇混凝土(5)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模块(1)包括阻尼器预制隔墙(2)、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3)以及两个无支撑预制隔墙(4);所述阻尼器预制隔墙(2)和所述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3)平行设置,两个所述无支撑预制隔墙(4)设于所述阻尼器预制隔墙(2)和所述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3)之间;两个所述预制模块(1)的所述防屈曲支撑预制隔墙(3)通过现浇混凝土(5)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预制隔墙(2)包括第一混凝土预制隔墙(21)、第一现浇混凝土梁(22)、金属阻尼构件(23)以及混凝土预制墙墩(24);两个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24)上下相对齐设置,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隔墙(21)设于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24)的两侧,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梁(22)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预制隔墙(21)和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24)的顶部,所述金属阻尼构件(23)设于两个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24)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阻尼构件(23)包括金属阻尼器(231)、预埋板(232)以及锚筋(233);所述金属阻尼器(231)通过所述预埋板(232)和所述锚筋(233)固定连接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24)。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墙墩(24)通过预埋钢筋(25)与所述第一现浇混凝土梁(22)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尼器及防屈曲支撑的混凝土MiC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预制隔墙(2)还包括第一模块柱(26);所述第一模块柱(26)设于所述预制隔墙的外侧,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宝军王琼陈朝骏张佳艺张振严辰丁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龙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