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典进专利>正文

农作物和水产品生态共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288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作物和水产品生态共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土地,选择避风、天干不旱、排水方便的土壤;步骤二,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和养殖沟道上洒石灰水并暴晒1~3天,进行消毒杀菌;步骤三,按重量份计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上施肥料;步骤四,通过进水口向步骤一形成的平地和养殖沟道中注水;步骤五,在四月初,平地上挖洞;步骤六,在莲藕的初步生长阶段,按重量份计施以下肥料:8~10份秸秆、10~16份羊粪、9~13份大豆粕、11~20份过硫酸钾,施肥后恢复浅水位20~29cm,在施肥后五天进行水稻插秧,水稻秧苗插在漂浮的泡沫板上;步骤七,围上一圈第一防逃网和第二防逃网。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作物和水产品的同时生长。物和水产品的同时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作物和水产品生态共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作物和水产品生态共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龙虾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小龙虾发源于北美,俗称淡水小龙虾,从分类上讲,属甲壳纲节肢动物门。1929年后引进我国,目前已遍及全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消费量及出口量快速增长,而自然野生资源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通过人工科学淡水养殖来满足日益加工出口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唯一选择。
[0003]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质量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产、生活健康等诸多方面。水稻在我国粮食中占了40%,小麦、玉米、薯类总计占比60%。因此提高水稻的质量、加强水稻生产安全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随着我国温饱问题的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与资源制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
[0004]目前在水稻和莲藕种植方面都是采用的单一的种植方法,这样导致土地和水资源利用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作物和水产品生态共养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农作物和水产品生态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准备土地,选择避风、天干不旱、排水方便的土壤,将表土推向四周形成平地,平地的面积为六亩地至八亩地,在平地的四周形成田埂,使埂高高出平地平面50cm以上,埂宽为110cm,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殖沟道,沟宽2米且深1米,养殖沟道离田埂2.1米远,并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
[0008]步骤二,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和养殖沟道上洒石灰水并暴晒1~3天,进行消毒杀菌;
[0009]步骤三,按重量份计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上施以下肥料:10~21份猪粪、16~23份蘑菇渣、11~21份生物炭、11~22份过磷酸钙、4~14份发酵豆粕、10~28份尿素、3~5份发酵剂;
[0010]步骤四,通过进水口向步骤一形成的平地和养殖沟道中注水,平地浸泡后用旋耕机耙地并碾压成浆;
[0011]步骤五,在四月初,平地上挖洞,各个洞的横向间距为100cm且竖向间距为50cm,将种藕放入洞中并漏出藕头,再用土覆盖住洞;
[0012]步骤六,在莲藕的初步生长阶段,按重量份计施以下肥料:8~10份秸秆、10~16份羊粪、9~13份大豆粕、11~20份过硫酸钾,施肥后恢复浅水位20~29cm,在施肥后五天进行水稻插秧,水稻秧苗插在漂浮的泡沫板上;
[0013]步骤七,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的中间处围上一圈第一防逃网,第一防逃网围成的区域为平地的十四分之一;在田埂上围一圈第二防逃网;在第一防逃网围成的区域内投放水蛭幼苗;
[0014]步骤八,在插秧后五天向养殖沟道内投入蟹苗、鱼苗和蝌蚪;
[0015]步骤九,向第一防逃网围成的区域和养殖沟道内投放饵料;所述的饵料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投放,上午占全天投喂量的30%,下午占40%,晚上占30%,使其充分吸收,防止浪费饵料;
[0016]步骤十,每隔一个月向水稻和莲藕按重量份计施以下肥料:5~9份农作物秸秆、4~10份猪粪、6~12份有机氮磷钾、3~8份亚硒酸钠、8~15份碳酸钙、5~11份氨基酸、3~6份菌液,菌液由芽孢杆菌、木霉菌和固氮菌构成;
[0017]步骤十一,在八月底和九月初捕捉青蛙,捕捉完青蛙后五天内进行水稻收割,水稻收割后再捕捉水蛭并拆除第一防逃网;
[0018]步骤十二,拆除第一防逃网后投放虾苗,虾苗投放后第二天开始投喂小龙虾饲料与粉碎后的杂鱼;
[0019]步骤十三,水稻收割后一个月开始收割莲藕;
[0020]步骤十四,莲藕收割后五天内再捕捉大闸蟹和鱼;
[0021]步骤十五,待第二年的三月底捕捉小龙虾。
[0022]优选地,所述养殖沟道内设有多个增氧机。
[0023]优选地,所述步骤四在养殖沟道中注水后加入杀毒液,杀毒液采用二氧化氯和环氧乙烷的混合液。
[0024]优选地,所述杀毒液加入后五天开始植入蓝藻、苦草、浮萍,待蓝藻、苦草、浮萍成活,施用铁肥、磷肥、液肥促进蓝藻、苦草、浮萍生长;养殖沟道内设置多道隔离网。
[0025]优选地,所述步骤八在投入蟹苗、鱼苗和蝌蚪后、步骤十二在投放虾苗后都每隔二十五天用生石灰化水进行杀菌。
[0026]优选地,所述步骤七在投放水蛭幼苗后,在秧苗周围安装杀虫灯,杀虫灯安装在另外独立的泡沫板上。
[0027]优选地,所述小龙虾饲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4~8份黑豆粉、3~6份大豆卵磷脂、7~10份大蒜粉、5~9份红薯渣和8~12份贝壳粉。
[0028]优选地,所述步骤八在投放蟹苗后每个月用二氧化氯进行泼洒。
[0029]优选地,所述步骤十二在投放虾苗后每个月用亚甲基蓝进行泼洒。
[0030]优选地,所述步骤十五在捕捉完小龙虾后,将水抽干并在地上喷洒过硫酸氢钾和活性酶组成的混合液。
[0031]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中水蛭、大闸蟹、鱼进食后的残留物和排泄物进入到稻田和莲藕区域内,给水稻和莲藕提供有机肥料,同时水蛭进食后的动物残留物还给大闸蟹、鱼提供饵料,青蛙、鱼对各种昆虫的捕杀防止水稻和莲藕的病虫灾害,青蛙、鱼、大闸蟹进入稻田摄食病虫卵、虫体以及枯草烂叶,去除病虫害,增加稻田通透性,减少了化
肥,避免农药的使用,节省肥料和种植成本,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水稻和莲藕生长过程中为大闸蟹、鱼、青蛙提供庇护所和食物,形成了一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实现生态养殖。本专利技术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作物和水产品的同时生长,提高了水蛭、小龙虾、青蛙、鱼、大闸蟹的产量、规格,又提高了稻米和莲藕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农作物和水产品生态共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准备土地,选择避风、天干不旱、排水方便的土壤,将表土推向四周形成平地,平地的面积为六亩地至八亩地,在平地的四周形成田埂,使埂高高出平地平面50cm以上,埂宽为110cm,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殖沟道,沟宽2米且深1米,养殖沟道离田埂2.1米远,并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
[0034]步骤二,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和养殖沟道上洒石灰水并暴晒1~3天,进行消毒杀菌;
[0035]步骤三,按重量份计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上施以下肥料:10~21份猪粪、16~23份蘑菇渣、11~21份生物炭、11~22份过磷酸钙、4~14份发酵豆粕、10~28份尿素、3~5份发酵剂,上述肥料混合并经过发酵形成有机肥,促进后续莲藕和水稻的生长,提高产量;
[0036]步骤四,通过进水口向步骤一形成的平地和养殖沟道中注水,平地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作物和水产品生态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准备土地,选择避风、天干不旱、排水方便的土壤,将表土推向四周形成平地,平地的面积为六亩地至八亩地,在平地的四周形成田埂,使埂高高出平地平面50cm以上,埂宽为110cm,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养殖沟道,沟宽2米且深1米,养殖沟道离田埂2.1米远,并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步骤二,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和养殖沟道上洒石灰水并暴晒1~3天,进行消毒杀菌;步骤三,按重量份计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上施以下肥料:10~21份猪粪、16~23份蘑菇渣、11~21份生物炭、11~22份过磷酸钙、4~14份发酵豆粕、10~28份尿素、3~5份发酵剂;步骤四,通过进水口向步骤一形成的平地和养殖沟道中注水,平地浸泡后用旋耕机耙地并碾压成浆;步骤五,在四月初,平地上挖洞,各个洞的横向间距为100cm且竖向间距为50cm,将种藕放入洞中并漏出藕头,再用土覆盖住洞;步骤六,在莲藕的初步生长阶段,按重量份计施以下肥料:8~10份秸秆、10~16份羊粪、9~13份大豆粕、11~20份过硫酸钾,施肥后恢复浅水位20~29cm,在施肥后五天进行水稻插秧,水稻秧苗插在漂浮的泡沫板上;步骤七,在步骤一形成的平地的中间处围上一圈第一防逃网,第一防逃网围成的区域为平地的十四分之一;在田埂上围一圈第二防逃网;在第一防逃网围成的区域内投放水蛭幼苗;步骤八,在插秧后五天向养殖沟道内投入蟹苗、鱼苗和蝌蚪;步骤九,向第一防逃网围成的区域和养殖沟道内投放饵料;所述的饵料分上午、下午、晚上三次投放,上午占全天投喂量的30%,下午占40%,晚上占30%,使其充分吸收,防止浪费饵料;步骤十,每隔一个月向水稻和莲藕按重量份计施以下肥料:5~9份农作物秸秆、4~10份猪粪、6~12份有机氮磷钾、3~8份亚硒酸钠、8~15份碳酸钙、5~11份氨基酸、3~6份菌液,菌液由芽孢杆菌、木霉菌和固氮菌构成;步骤十一,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典进
申请(专利权)人:潘典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