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045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涉及水产养殖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稻田空间利用率低、经济价值低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稻田进行改造,在6月至11月种植水稻,1月至6月养殖小龙虾,6月至次年1月养殖扣蟹,从而减少稻田的闲置时间,避免冬闲田浪费,提高稻田空间利用率和亩产效益,由于小龙虾和河蟹在不同时期生长发育,利用这一特点,在稻田内1月至6月养殖小龙虾,6月至次年1月养殖扣蟹,稻田内6月至11月同时进行水稻种植,从而对稻田充分利用,为从事水产养殖的稻田复垦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效的解决方案。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为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稻田综合种养指通过对稻田实施工程化改造,构建稻

渔共生轮作互促系统,通过规模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能实现水稻稳产、水产品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农药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0003]现有的稻田综合种养中为单养,稻田单养河蟹,如养殖成品河蟹,产出的河蟹品相差,规格小,效益不明显;稻田单养小龙虾,每年2~3月放苗,6~7月捕捞结束,之后为水稻种植和冬闲田阶段,不能有效的利用稻田空间,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稻田进行改造创建水产养殖的环境条件,使稻田内能够养殖虾蟹;步骤2,水稻种植在适当季节插秧种植水稻;步骤3,水产养殖根据稻田当前的状态可同时进行水产的养殖作业,以提高稻田利用率,降低闲置时间。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稻田的改造包括挖沟筑埂、进排水改造和防逃改造。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挖沟筑埂的具体方法为,根据稻田大小挖“口”字型环沟,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沟深度1m,上口宽约3m,底宽约2m,沟坡面要平整,坡比1:1~1.25;沟外侧田埂高出田面1m,底宽4m,顶宽1.5m,在挖沟加固,加宽,加高田埂时,每加一层泥土后需夯实。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排水改造,采用的方法是,在稻田对边建进排水口,进水口在田埂上,与进水管或进水渠相连,进水口设置水源过滤装置,排水口设在沟低处,与排水管或排水渠相连,便于水稻田的进水和排水。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逃改造的方法为,在稻田排水口、外田埂一周设防逃网,防止养殖的虾蟹从排水口逃离造成减产。排水口处的防逃网用60目网片制作;外田埂一周的防逃网用硬质塑料薄膜制作,埋地20cm,露出地面不小于40cm。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在6月中旬于环沟外的水稻田内插秧种植水稻。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发酵复合有机肥,不适用
化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水产养殖包括小龙虾养殖和扣蟹养殖。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12月至次年2月栽培伊乐藻以营造养殖环境,伊乐藻的营养丰富,具有鲜、嫩、脆的特点,是虾蟹优良的天然饵料,伊乐藻也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在伊乐藻种植前20天需用生石灰清理养殖区,杀灭养殖区的其他动植物,净化养殖区,使伊乐藻和小龙虾能够吸收的营养最大化,在1月至3月期间按10~15只/亩投放抱仔小龙虾,5月至6月上旬即可补虾。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扣蟹包括豆蟹,使用网箱培育,网箱内放水花生,并装有增氧设备,网箱内放大眼幼体,培育成一龄蟹后,放养前充分捕捞或杀灭稻田中剩余的小龙虾,并补种水花生,放养豆蟹,10月至12月收获扣蟹。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种植水稻的同时以及稻田闲置时期轮养小龙虾和扣蟹,从而减少稻田的闲置时间,避免冬闲田浪费,提高稻田空间利用率和亩产效益,由于小龙虾和河蟹在不同时期生长发育,利用这一特点,在稻田内1月至6月养殖小龙虾,6月至次年1月养殖扣蟹,稻田内6月至11月同时进行水稻种植,从而对稻田充分利用,为从事水产养殖的稻田复垦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种养周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1,挖沟筑埂
[0019]根据稻田大小挖“口”字型环沟,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沟深度1m,上口宽约3m,底宽约2m,沟坡面要平整,坡比1:1;沟外侧田埂高出田面1m,底宽4m,顶宽1.5m,在挖沟加固,加宽,加高田埂时,每加一层泥土后需夯实。
[0020]步骤2,进排水改造
[0021]稻田对边建进排水口,进水口在田埂上面,与进水管相连,进水口用60目长网袋过滤水源,排水口设在沟低处,与排水管相连。
[0022]步骤3,防逃改造
[0023]在稻田排水口、外田埂一周设防逃网。排水口处的防逃网用60目网片制作;外田埂一周的防逃网用硬质塑料薄膜制作,埋地20cm,露出地面40cm。
[0024]步骤4,水稻种植
[0025]6月中旬在环沟外的水稻田内插秧种植。全程使用鸡粪发酵的有机肥,不使用化肥,在6月上旬施肥,有机肥用量为200斤/亩(湿重)。11月进行收割。
[0026]步骤5,小龙虾养殖
[0027]在伊乐藻种植前20天,按环沟面积每亩用40公斤的用量化水向环沟内泼洒生石
灰;
[0028]在12月至次年2月栽培伊乐藻,水草带3米宽间距8米,占总面积的30%;
[0029]在1月至3月,按10只/亩往环沟内投放抱仔小龙虾。
[0030]饵料投喂方面,在12月~3月,注重天然饵料的培养,天然饵料为水中的浮游动植物,供虾苗摄食;在4月~6月,早晚各投喂一次颗粒饲料,放养初期,单次投喂量为初始虾重的3%,后期需观察水中饲料量,根据摄食情况适量增减。
[0031]在5月~6月上旬补虾出售。
[0032]步骤6,扣蟹养殖
[0033]在5月~6月进行豆蟹培育,在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水域,用网箱培育豆蟹,网箱网目为40目,长5米,宽1.2米,高1.2米。网箱内放水花生,覆盖率50%。每个网箱安装增氧设备,保证网箱内24小时溶氧充足。每个网箱放2公斤大眼幼体。前期利用水域中大型枝角类等天然饵料为主,二期幼蟹后,投破碎饲料,每24小时投喂4次。
[0034]培养至一龄蟹后准备放养,放养前15天,充分捕捞环沟中的小龙虾;用生石灰杀灭剩下未捕净的小龙虾;补种水花生,覆盖沟面积的30%。在6月按0.5kg/亩(沟面积)放养豆蟹,按每天傍晚投饵1次,在10月至12月,用地笼收大规格扣蟹。
[0035]与第三年小龙虾养殖衔接形成循环。
[0036]实施例2
[00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口”字型环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沟坡面坡比1:1.25;抱仔小龙虾的投放密度为15只/亩。
[0038]实施例3
[003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口”字型环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7%,沟坡面坡比1:1.18;抱仔小龙虾的投放密度为13只/亩。
[0040]按实施例1的方案进行虾蟹轮养的具体实例如下:虾蟹轮养稻田50亩,1月2日按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对稻田进行改造创建水产养殖的环境条件;步骤2,水稻种植插秧种植水稻;步骤3,水产养殖根据稻田当前的状态可同时进行水产的养殖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稻田的改造包括挖沟筑埂、进排水改造和防逃改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沟筑埂的具体方法为,挖环沟,沟外侧田埂高于田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水改造,采用的方法是,在稻田对边建进排水口,进水口在田埂上,与进水管或进水渠相连,进水口设置水源过滤装置,排水口设在沟低处,与排水管或排水渠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稻田虾蟹综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改造的方法为,在稻田排水口、外田埂一周设防逃网。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操徐钢春李全杰朱昊俊聂志娟曹丽萍杜金梁高俊邵乃麟庄砚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