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壤土水稻秧盘旱育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沙壤土水稻秧盘旱育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在几千年的稻作历史上几乎都采用水育秧,极易发生严重的闷种倒芽、烂秧。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推广旱育秧,解决了烂种、烂秧难题,旱育秧成为了目前的育秧方式。
[0003]稻田土壤保持一定的渗漏量可随水向土壤输送一定数量的氧气,使氧气能更好地移动和平衡,促进水稻的营养环境不断更新,对于保持水稻根系健康生长是必要的。稻田的日渗透量以9
‑
15毫米较为合适,灌溉1次水能保持5
‑
7天。如果渗漏量过大,引起养分大量流失也是不利的。
[0004]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贮存有效养分的能力,同时也包含着耐肥性。土壤保肥性好既能积累保存大量养分,又能源源不断的充分而持久供应养分。养分过浓时,能起缓冲作用,不致“烧苗”;养分较稀薄时,也不致把养分固定而不释放,妨碍稻苗吸收。土壤的保水性、保肥性相关,且有一致性。保水力低的田,保肥力往往也低。
[0005]沙壤土土质疏松、通气性、透水性好,有利于好氧性微生物的活动,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抗旱能力差,利用沙壤土种植水稻存在肥效快、猛而不稳,前劲大后劲不足导致养分不足、根系难以固定、不易产生分蘖、不宜于水稻生长等问题。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水稻种植
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沙壤土水稻秧盘旱育秧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壤土水稻秧盘旱育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肥沃、水源好的地块作秧床;地块每公顷施农家肥14500
‑
15500kg、磷肥220
‑
230kg、铵肥110
‑
115kg作底肥,然后耙平作厢;步骤(2),开秧床:秧床为坑式,按厢长3
‑
3.2m、厢宽1.9
‑
2.1m开厢,埂宽0.40
‑
0.50m,播前欠细整平;步骤(3),秧床整理:在秧床厢面上竖向排列三行秧盘;播种前在秧盘内装育苗营养土作底层,育苗营养土的高度为秧盘高度的64%
‑
68%,然后刮平整实;其中,育苗营养土的配制方法为:提前19
‑
21d在本田中,每公顷取1450
‑
1550kg沙壤土,并施入腐熟农家肥740
‑
760kg,过磷酸钙29
‑
31kg和敌克松1450
‑
1550g,堆沤14
‑
16d,风干后打碎过筛,控制pH值为4.5
‑
6.5,再湿透水后自然干结,即得;步骤(4),播种:使用种衣剂拌种,现拌现播;拌种后进行播种,播种密度按照1.4
‑
1.6粒/cm2均匀撒播,播种完毕,用育苗营养土覆盖,且保证种子不外露;再用水把土喷湿喷透,在拱架上覆膜后;步骤(5),施肥管理:出苗前不揭膜不施肥;当长至2叶1心以后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揭膜炼苗,施断奶肥,断奶肥采用尿素,每亩施用量为9.8
‑
10.2kg;栽秧前7d施送嫁肥,每亩施用尿素4.9
‑
5.1kg;步骤(6),水分管理:苗床期间,长至2叶1心前不浇水;当长至2叶1心以后至长至3叶1心之前,浇水1
‑
2次;当长至2叶1心以后至移栽前,保持秧床湿润,湿度为78
‑
82%;步骤(7),温度管理:从播种到出苗前膜内温度控制在25℃
‑
28℃之间;长至2叶1心后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揭膜炼苗,白天揭膜晚上盖膜;长至3叶1心前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长至3叶1心后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5℃
‑
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林,邓伟,吕莹,徐雨然,张建华,安华,涂建,奎丽梅,谷安宇,管俊娇,张锦文,董维,杨丽萍,李社萍,陈忆昆,蓝舵,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