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16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高效地进行基于氢而获得的电力的蓄积的供电站等。第一电力/氢供给站(10a)具备:氢贮存部(21),其包括氢生成装置(21b)、第一流量控制装置以及蓄积部,该氢生成装置(21b)进行电解液的电解而生成氢,该第一流量控制装置对利用氢生成装置(21b)获得的氢的供给量进行控制,该蓄积部对利用氢生成装置(21b)获得的氢进行蓄积;燃料电池(第二发电装置(12)),其基于利用氢生成装置(21b)获得的氢以及蓄积于蓄积部的氢的至少一方而发电;燃料电池用蓄电部(第二蓄电部(17b)),其对利用燃料电池获得的电力进行蓄积;以及辅机电源(第三蓄电部(17c))。燃料电池用蓄电部的蓄电装置的充电容量大于辅机电源的蓄电装置的充电容量。燃料电池用蓄电部借助输出端子部而向外部的电气设备供给电力。辅机电源向第一流量控制装置供给电力。装置供给电力。装置供给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供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电站等。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如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了一种蓄积电力并将蓄积的电力等向电动汽车等供给的系统。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1223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然而,并未充分考虑基于氢而获得的电力的蓄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高效地进行基于氢而获得的电力的蓄积的供电站等。
[000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供电站具备:氢贮存部,其包括氢生成装置、第一流量控制装置以及蓄积部,该氢生成装置进行电解液的电解而生成氢,该第一流量控制装置对利用氢生成装置获得的氢的供给量进行控制,该蓄积部对利用氢生成装置获得的氢进行蓄积;燃料电池,其基于利用氢生成装置获得的氢以及蓄积于蓄积部的氢的至少一方而发电;燃料电池用蓄电部,其对利用燃料电池获得的电力进行蓄积;以及辅机电源。
[0007]燃料电池用蓄电部的蓄电装置的充电容量大于辅机电源的蓄电装置的充电容量。
[0008]燃料电池用蓄电部经由输出端子部而向外部的电气设备供给电力。
[0009]辅机电源向第一流量控制装置供给电力。
[0010]能够使辅机电源在供电站的内部执行动作,能够将该辅机电源用作用于向燃料电池供给氢的启动用电源。即,能够高效地进行基于氢而获得的电力的蓄积。
[0011]优选地,供电站还具备:源自可再生能量的电力生成装置,其基于自然能量而发电;以及蓄电部,其对利用源自可再生能量的电力生成装置而获得的电力进行蓄积。
[0012]辅机电源对利用源自可再生能量的电力生成装置而获得的电力进行蓄积。
[0013]蓄电部的蓄电装置的充电容量大于燃料电池用蓄电部的蓄电装置的充电容量。
[0014]氢生成装置基于来自源自可再生能量的电力生成装置以及蓄电部的至少一方的电力而进行电解液的电解。
[0015]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等、源自可再生能量的电力发电装置将剩余电力转换为氢并对其进行蓄积。蓄积氢的方式与蓄积电的方式相比,容易以较小的容积贮存能量,因长时间的蓄积导致的劣化较少。
[0016]更优选地,蓄电部借助输入端子部而对从外部的电气设备供给的电力进行蓄积。
[0017]更优选地,供电站还具备收集通过氢生成装置中的电解而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的取水部。
[0018]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时排出的水、以及利用取水部获得的水作为电解液而向氢生成装置供给。
[0019]将在第二发电装置以及氢贮存部产生的水灵活用作电解液,从而即使在从外部供给的水较少的状态也能够进行氢的生成。
[0020]更优选地,供电站还具备:太阳能热水器;以及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其对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时排出的水以及利用取水部获得的水至少在太阳能热水器以及氢生成装置流通的流量进行控制。
[0021]辅机电源向第二流量控制装置供给电力。
[0022]能够使辅机电源在供电站的内部执行动作,能够将该辅机电源用作用于将水向太阳能热水器等供给的启动用电源。
[002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4]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高效地进行基于氢而获得的电力的蓄积的供电站等。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除了服务器以外的电力/氢供给系统的立体图。
[0026]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除了试验对象电源和负载试验装置以外的电力/氢供给系统的结构图。
[0027]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除了服务器以外的电力/氢供给系统的结构图。
[0028]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氢供给站的1种结构的框图。
[0029]图5是第一显示部显示的充电信息的例子。
[0030]图6是第一显示部显示的路径的例子。
[0031]图7是示出通过阴极的移动控制而对负载量进行调整的氢生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0032]图8是示出通过绝缘体的移动控制而对负载量进行调整的氢生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0033]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力/氢供给站的1种结构的框图。
[0034]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电力/供给站和热介质循环装置)的框图。
[0035]图11是设置于容器(壳体)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框图。
[0036]图12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力/氢供给站的1种结构的框图。
[0037]图13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热介质的循环结构的框图。
[0038]图14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热介质的循环结构的框图,其利用了热移动装置。
[0039]图1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力/氢供给站的1种结构的应用例的框图。
[0040]图16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力/氢供给站的1种结构的框图。
[0041]图17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力/氢供给站的1种结构的应用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3]此外,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原则上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可以适当地组合。
[0044](电力/氢供给系统1)
[0045]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力/氢供给系统1具备第一电力/氢供给站10a、第二电力/氢供给站10b、第三电力/氢供给站10c、服务器100、电动汽车(第一电动汽车c1~第四电动汽车c4)、试验对象电源(第一试验对象电源G1、第二试验对象电源G2)、负载试验装置(充电式负载试验装置LB1、电解式负载试验装置LB2)、负载试验移动装置(第一负载试验移动装置t1、第二负载试验移动装置t2)(参照图1~图3)。
[0046](第一电力/氢供给站10a~第三电力/氢供给站10c)
[0047]第一电力/氢供给站10a~第三电力/氢供给站10c分别具有第一发电装置11、第二发电装置12、控制装置13、充电器14、站点侧显示部15、站点侧操作部16、固定式蓄电部17、移动式蓄电部18、负载(第一负载19a、第二负载19b、第三负载19c、第四负载19d)、氢贮存部21(参照图4)。
[0048](第一发电装置11)
[0049]第一发电装置11是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装置等基于自然能量(可再生能量)而发电的发电装置(源自可再生能量的电力生成装置)。
[0050]第一发电装置11始终处于能够发电的状态。
[0051]但是,在第一发电装置11为风力发电装置、且第一发电装置11受到的风力超过规定的风力的情况下,第一发电装置11处于无法发电的状态。
[0052]第一发电装置11设置于建筑物(壳体)25的顶上等。
[0053]利用第一发电装置11获得的电力经由控制装置13而向充电器14、固定式蓄电部17、移动式蓄电部18、负载(第一负载19a~第四负载19d)、氢贮存部21等供给。
[00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供电站,其中,所述供电站具备:氢贮存部,其包括氢生成装置、第一流量控制装置以及蓄积部,该氢生成装置进行电解液的电解而生成氢,该第一流量控制装置对利用所述氢生成装置获得的氢的供给量进行控制,该蓄积部对利用所述氢生成装置获得的氢进行蓄积;燃料电池,其基于利用所述氢生成装置获得的氢以及蓄积于所述蓄积部的氢的至少一方而发电;燃料电池用蓄电部,其对利用所述燃料电池获得的电力进行蓄积;以及辅机电源,所述燃料电池用蓄电部的蓄电装置的充电容量大于所述辅机电源的蓄电装置的充电容量,所述燃料电池用蓄电部经由输出端子部而向外部的电气设备供给电力,所述辅机电源向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供给电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站,其中,所述供电站还具备:源自可再生能量的电力生成装置,其基于自然能量而发电;以及蓄电部,其对利用所述源自可再生能量的电力生成装置而获得的电力进行蓄积,所述辅机电源对利用所述源自可再生能量的电力生成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丰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辰巳菱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