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型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898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浮型移动装置,其能够以离开地面而在空中以及水上悬浮的状态移动。悬浮型移动装置具备第一旋转部、第二旋转部、第三旋转部、第四旋转部以及第五旋转部。在起飞时,第四调整部以使得第四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对第四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在起飞时,第五调整部以使得第五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对第五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直至进行起飞为止,第一调整部以使得第一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方式对第一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直至进行起飞为止,第二调整部以使得第二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方式对第二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直至进行起飞为止,第三调整部以使得第三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方式对第三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当进行水上移动时,第三调整部以使得第三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对第三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向平行的方式对第三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向平行的方式对第三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悬浮型移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浮型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如专利文献1那样提出了利用4个螺旋桨型的辊轮的悬浮型汽车。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1423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然而,由于车轮以与地面接触的状态而移动,因此并未考虑以离开地面而悬浮的状态移动。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离开地面而在空中及水上悬浮的状态移动的悬浮型移动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悬浮型移动装置具备:第一旋转部,其包括第一叶轮、第一车轮以及第一调整部;第二旋转部,其包括第二叶轮、第二车轮以及第二调整部;第三旋转部,其包括第三叶轮、第三车轮以及第三调整部;第四旋转部,其包括第四叶轮以及第四调整部;以及第五旋转部,其包括第五叶轮以及第五调整部。
[0007]在起飞时,第四调整部以使得第四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第四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08]在起飞时,第五调整部以使得第五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第五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09]直至进行起飞为止,第一调整部以使得第一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方式至少对第一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
[0010]直至进行起飞为止,第二调整部以使得第二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方式至少对第二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
[0011]直至进行起飞为止,第三调整部以使得第三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方式至少对第三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进行水上移动时,第三调整部以使得第三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第三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12]第一旋转部具有:包括第一叶轮、第一车轮以及第一调整部在内的左前旋转部。
[0013]第二旋转部具有:包括第二叶轮、第二车轮以及第二调整部在内的右前旋转部。
[0014]第四旋转部具有:包括第四叶轮以及第四调整部且设置于左前旋转部的后方的左中旋转部。
[0015]第五旋转部具有:包括第五叶轮以及第五调整部且设置于右前旋转部的后方的右中旋转部。
[0016]进行至少5个旋转部的动作控制而能够实现能进行陆地上移动、空中移动、水上移动的悬浮型移动装置,即,能够以离开地面而在空中以及水上悬浮的状态移动。
[0017]优选地,悬浮型移动起诉还具备:氢容器;以及电力转换部,其基于从氢容器供给
的氢而产生电力。
[0018]利用电力转换部而获得的电力向第一旋转部~第五旋转部供给。
[0019]将填充至氢容器的氢转换为电力,并使用转换后的电力对第一旋转部等进行驱动。由于在起飞时向氢容器填充较多的氢,因此,悬浮型移动装置的比重减小,能够容易地起飞。
[0020]另外,在水上移动时,还可以将氢容器用作浮子。
[0021]更优选地,氢容器设置有2个。
[0022]在2个氢容器之间设置有第三旋转部。
[0023]更优选地,当进行水上移动或者以第一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第一调整部以使得第一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第一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24]当进行水上移动或者以第一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第二调整部以使得第二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第二车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25]能够进行包括盘旋(hovering)在内的空中移动。
[0026]另外,优选地,当以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第四调整部以使得第四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第四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27]当以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第五调整部以使得第五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第五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28]当以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第一调整部以使得第一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且从前后方向观察不与第四叶轮重叠的方式至少对第一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29]当以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第二调整部以使得第二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且从前后方向观察不与第五叶轮重叠的方式至少对第二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30]当以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第三调整部以使得第三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第三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0031]在旋转轴(叶轮)在前后方向上不重叠的状态下,对第一叶轮等进行驱动以使得它们向后方喷射吸入的气体等,由此能够实现较早的空中移动。
[0032]更优选地,第四旋转部具有第四车轮。
[0033]第五旋转部具有第五车轮。
[0034]第四旋转部具有向第四叶轮以及第四车轮的任一方传递第一旋转力的第一传递部。
[0035]第五旋转部具有向第五叶轮以及第五车轮的任一方传递第二旋转力的第二传递部。
[0036]在起飞时,第一传递部将第一旋转力向第四叶轮传递,在陆地上移动时,第一传递部将第一旋转力向第四车轮传递。
[0037]在起飞时,第二传递部将第二旋转力向第五叶轮传递,在陆地上移动时,第二传递部将第二旋转力向第五车轮传递。
[0038]当使叶轮旋转时,可以使车轮的旋转停止,当使车轮旋转时,可以使叶轮的旋转停止,从而能够实现负荷较少的状态下的、叶轮和车轮的动作控制。
[0039]更优选地,第一旋转部具有左前旋转部、以及设置于左中旋转部的后方的左后旋转部。
[0040]左前旋转部和左后旋转部分别包括第一叶轮、第一车轮以及第一调整部。
[0041]第二旋转部具有右前旋转部、以及设置于右中旋转部的后方的右后旋转部。
[0042]右前旋转部和右后旋转部分别包括第二叶轮、第二车轮以及第二调整部。
[0043]第四旋转部具有左中旋转部。
[0044]第五旋转部具有右中旋转部。
[0045]第三旋转部具有:设置于左前旋转部与右前旋转部之间的前中央旋转部、以及设置于左后旋转部与右后旋转部之间的后中央旋转部中的至少一方。
[0046]更优选地,第三旋转部具有前中央旋转部以及后中央旋转部。
[0047]以如下方式进行动作控制:当前中央旋转部的叶轮的旋转轴和后中央旋转部的叶轮的旋转轴以重叠的位置关系执行动作时,彼此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0048]前中央叶轮和后中央叶轮能够构成双重反转风扇。
[0049]另外,优选地,第一旋转部具有左前旋转部、以及设置于左中旋转部的后方的左后旋转部。
[0050]左前旋转部和左后旋转部分别包括第一叶轮、第一车轮以及第一调整部。
[0051]第二旋转部具有右前旋转部、以及设置于右中旋转部的后方的右后旋转部。
[0052]右前旋转部和右后旋转部分别包括第二叶轮、第二车轮以及第二调整部。
[0053]第四旋转部具有左中旋转部。
[0054]第五旋转部具有右中旋转部。
[0055]第三旋转部具有:设置于左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悬浮型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悬浮型移动装置具备:第一旋转部,其包括第一叶轮、第一车轮以及第一调整部;第二旋转部,其包括第二叶轮、第二车轮以及第二调整部;第三旋转部,其包括第三叶轮、第三车轮以及第三调整部;第四旋转部,其包括第四叶轮以及第四调整部;以及第五旋转部,其包括第五叶轮以及第五调整部,在起飞时,所述第四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四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四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在所述起飞时,所述第五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五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五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直至进行所述起飞为止,所述第一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一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一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直至进行所述起飞为止,所述第二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二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二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直至进行所述起飞为止,所述第三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三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三车轮的位置进行调整,在进行水上移动时,所述第三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三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三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所述第一旋转部具有:包括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一车轮以及所述第一调整部在内的左前旋转部,所述第二旋转部具有:包括所述第二叶轮、所述第二车轮以及所述第二调整部在内的右前旋转部,所述第四旋转部具有:包括所述第四叶轮以及所述第四调整部且设置于所述左前旋转部的后方的左中旋转部,所述第五旋转部具有:包括所述第五叶轮以及所述第五调整部且设置于所述右前旋转部的后方的右中旋转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浮型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悬浮型移动装置还具备:氢容器;以及电力转换部,其基于从所述氢容器供给的氢而产生电力,利用所述电力转换部而获得的电力向所述第一旋转部~所述第五旋转部供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浮型移动装置,其中,所述氢容器设置有2个,在所述2个氢容器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三旋转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浮型移动装置,其中,当进行所述水上移动或者以第一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所述第一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一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一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当进行所述水上移动或者以所述第一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所述第二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二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二车轮的朝向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浮型移动装置,其中,当以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所述第四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四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四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当以所述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所述第五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五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五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当以所述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所述第一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一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且从前后方向观察不与所述第四叶轮重叠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一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当以所述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所述第二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二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且从前后方向观察不与所述第五叶轮重叠的方式至少对所述第二叶轮的朝向进行调整,当以所述第二飞行模式进行空中移动时,所述第三调整部以使得所述第三叶轮的旋转轴至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方式至少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丰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辰巳菱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