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91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9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拟定在地下现有结构间地连墙上开设洞口,并在洞口内施工环框结构以形成连通道的多种不同的施工方案,建立每个施工方案的施工模型,进行施工模型受力分析,选择对现有结构扰动最低的施工方案作为目标施工方案;基于目标施工方案,施工出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通过进行模型受力分析,确定对现有结构扰动最低的施工方案作为目标施工方案,基于确定的目标施工方案施工连通道,可最大程度的减小施工对现有结构的扰动,通过分区分段的施工可有效降低狭小空间下的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且分区分段施工也可确保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降低施工风险。降低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超高层技术及地下交通的发展,地下工程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大城市建筑施工的主流。为了方便地下交通的便捷,往往需要在已建成的地下结构间新建地下连通道,满足地下交通需求。但地下现有结构间存在间距小、墙体厚等特点,导致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施工难度大、危险性大,传统的施工方式对现有结构的扰动影响较大,同时也会导致现有地下结构存在极大的渗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结构间连通道施工时存在施工难度大,对现有结构扰动大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拟施工在地下现有结构间的连通道的目标尺寸,拟定在地下现有结构间地连墙上开设洞口,并在洞口内施工环框结构以形成连通道的多种不同的施工方案,并建立每个施工方案对应的施工模型,进行施工模型受力分析,选择对现有结构扰动最低的施工方案作为目标施工方案;基于所述目标施工方案,施工出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其中,连通道的多种不同的施工方案包括多种不同的洞口开设方案以及与每种洞口开设方案对应的环框结构施工方案;多种不同的洞口开设方案包括:将洞口沿其宽度方向分为多个洞口施工段的洞口分段方案、每个洞口分段方案中多个洞口施工段的施工顺序方案、将每个洞口施工段沿其高度方向分为多个洞口施工区的洞口分区方案、每个洞口分区方案中多个洞口施工区的施工顺序方案以及洞口破除方案;所述环框结构施工方案包括:将环框结构分为与多个洞口施工段的数量和长度相对应的多个结构施工段的结构分段方案、与洞口施工段的施工顺序相同的结构施工段的施工顺序方案、将每个结构施工段沿洞口高度方向分为多个结构施工区的结构分区方案、每个结构分区方案中多个结构施工区的施工顺序方案以及结构浇筑方案。
[0005]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施工方案的洞口开设方案的洞口分段方案包括将洞口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分为三个等长的洞口施工段;所述洞口分段方案中三个洞口施工段的施工顺序方案包括:先施工该三个洞口施工段中位于两侧的洞口施工段,再施工位于中间的洞口施工段;所述目标施工方案的环框结构施工方案的结构分段方案包括将环框结构分为与洞口施工段对应的三个等长的结构施工段;所述结构分段方案中三个结构施工段的施工顺序方案包括:先施工该三个结构施工段中位于两侧的结构施工段,再施工位于中间的结构施工段;其中,完成位于两侧的洞口施工段施工之后,且在位于中间的洞口施工段施工之前,施工所述三个结构施工段中位于两侧的结构施工段。
[0006]通过在施工中间的洞口施工段之前,施工两侧的结构施工段,保证了两侧的结构
施工段的施工安全,也降低了对现有结构的扰动,结构施工段不易变形,提高了结构施工段的施工质量。
[0007]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施工方案的洞口开设方案的洞口分区方案包括将洞口施工段分为三个洞口施工区,三个洞口施工区的施工顺序方案包括由顶至底依次施工。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三个洞口施工区分别为静力切割区域以及位于静力切割区域的顶端和底端的人工破除区域;所述目标施工方案的洞口开设方案的洞口破除方案包括:采用空压机对人工破除区域的地连墙进行破除,采用绳锯对静力切割区域的地连墙进行分段切割。
[0009]通过空压机对人工破除区域的地连墙进行破除,绳锯对静力切割区域的地连墙进行分段切割,可有效降低狭小空间下的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采用空压机对人工破除区域的地连墙进行破除,可降低在破除过程中对地连墙钢筋的破坏。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洞口破除方案还包括:绳锯对静力切割区域的地连墙进行分段切割形成的每段墙体块的体积不大于预设体积值,利用水钻机在所述墙体块上钻孔形成吊装孔,并利用汽车吊配合所述吊装孔吊装所述墙体块。
[0011]进一步地,所述位于两侧的结构施工段包括沿洞口高度方向分布的三个结构施工区,三个结构施工区包括由底至顶依次分布的环框底梁、环框柱和环框顶梁;三个结构施工区的施工顺序方案包括先施工环框底梁,再施工环框柱,再施工环框顶梁。
[0012]进一步地,所述位于中间的结构施工段包括沿洞口高度方向分布的两个结构施工区,两个结构施工区包括由底至顶依次分布的环框底梁和环框顶梁;两个结构施工区的施工顺序方案包括先施工环框底梁,再施工环框顶梁。
[0013]进一步地,所述环框结构施工方案的环框结构施工方案的结构浇筑方案包括:对地下现有结构间地连墙上开设的洞口与结构施工区的接缝位置进行凿毛处理,并且使地连墙的钢筋一部分伸出至结构施工区,在结构施工区内铺设钢筋使其与地连墙的钢筋锚固;利用钢筋接驳器接驳相邻结构施工区的钢筋,且在结构施工区的部分钢筋上安装钢筋计,以监测结构施工区内钢筋应力变化;在结构施工区内布置注浆管,使注浆管的出浆口位于所述接缝位置;铺设结构施工区的浇筑模板,进行结构施工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利用注浆管对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的结构施工区的接缝位置进行压密注浆施工,注浆完成后将多余的注浆管切除。
[0014]通过在结构施工区内布置出浆口位于接缝位置的注浆管,并在结构施工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压密注浆施工,可加强结构施工区与地下现有结构的接缝处的密实性,有效减小渗漏隐患。
[0015]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施工方案的环框结构施工方案还包括结构支撑方案,所述结构支撑方案包括:利用支撑结构设置在环框底梁和环框顶梁之间,实现对环框顶梁的回顶支撑。
[0016]通过在环框底梁和环框顶梁之间设置支撑结构,可确保施工安全,也能降低中间的洞口施工段施工对两侧的已施工的结构施工段的扰动影响,提高环框结构的施工质量。
[0017]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支撑方案还包括:在支撑结构顶部与环框顶梁接触的部位安装应力芯片,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环框结构的受力变化,并根据应力变化对施工进行动态管控。
[0018]通过在支撑结构的顶部设置应力芯片,施工过程中通过应力芯片对结构受力进行实时监测,可根据应力变化对施工进行动态管控,比如调整支撑结构的数量和间距,调整中间的洞口施工段的洞口分区方案。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对地下现有结构间地连墙进行分段、分区的开设洞口,并在洞口内进行分段、分区的施工环框结构,形成地下现有结构的连通通道;并通过将不同分段、不同分区的施工方案建立对应的施工模型,进行模型受力分析,确定对现有结构扰动最低的施工方案作为目标施工方案,基于确定的目标施工方案施工连通道,可最大程度的减小施工对现有结构的扰动,通过分区分段的施工可有效降低狭小空间下的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且分区分段施工也可确保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拟施工在地下现有结构间的连通道的目标尺寸,拟定在地下现有结构间地连墙上开设洞口,并在洞口内施工环框结构以形成连通道的多种不同的施工方案,并建立每个施工方案对应的施工模型,进行施工模型受力分析,选择对现有结构扰动最低的施工方案作为目标施工方案;基于所述目标施工方案,施工出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其中,连通道的多种不同的施工方案包括多种不同的洞口开设方案以及与每种洞口开设方案对应的环框结构施工方案;多种不同的洞口开设方案包括:将洞口沿其宽度方向分为多个洞口施工段的洞口分段方案、每个洞口分段方案中多个洞口施工段的施工顺序方案、将每个洞口施工段沿其高度方向分为多个洞口施工区的洞口分区方案、每个洞口分区方案中多个洞口施工区的施工顺序方案以及洞口破除方案;所述环框结构施工方案包括:将环框结构分为与多个洞口施工段的数量和长度相对应的多个结构施工段的结构分段方案、与洞口施工段的施工顺序相同的结构施工段的施工顺序方案、将每个结构施工段沿洞口高度方向分为多个结构施工区的结构分区方案、每个结构分区方案中多个结构施工区的施工顺序方案以及结构浇筑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施工方案的洞口开设方案的洞口分段方案包括将洞口沿其宽度方向依次分为三个等长的洞口施工段;所述洞口分段方案中三个洞口施工段的施工顺序方案包括:先施工该三个洞口施工段中位于两侧的洞口施工段,再施工位于中间的洞口施工段;所述目标施工方案的环框结构施工方案的结构分段方案包括将环框结构分为与洞口施工段对应的三个等长的结构施工段;所述结构分段方案中三个结构施工段的施工顺序方案包括:先施工该三个结构施工段中位于两侧的结构施工段,再施工位于中间的结构施工段;其中,完成位于两侧的洞口施工段施工之后,且在位于中间的洞口施工段施工之前,施工所述三个结构施工段中位于两侧的结构施工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施工方案的洞口开设方案的洞口分区方案包括将洞口施工段分为三个洞口施工区,三个洞口施工区的施工顺序方案包括由顶至底依次施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现有结构间连通道低扰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洞口施工区分别为静力切割区域以及位于静力切割区域的顶端和底端的人工破除区域;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石林姜张张孙建伟陈豪叶成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