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装置、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增程式双电机混合动力
,具体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混合动力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混合动力变速器的电机的一般使用水冷冷却,这种冷却方式需要在电机壳体上单独加工水道,导致电机外径尺寸较大,而且水冷的冷却效果一般,使得电机的性能和效率较低。一般的油冷电机冷却润滑方式是通过电子泵,将润滑油运送到电机上进行冷却,这种冷却方式需要控制电路对电子泵进行控制,但是,此类电机冷却方式是电子泵成本高,控制难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冷冷却效率低,而采用电子泵冷却的成本高、控制难度大的问题。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却装置,适于对发电机和/或驱动电机冷却,包括:
[0005]第一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油源以及换热结构,所述油源与所述述换热结构的进口侧连通;
[0006]其中,所述换热结构的出口侧被配置为与发电机相连后与所述油源相连,冷却装置具有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适于对发电机和/或驱动电机冷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油源以及换热结构,所述油源与所述述换热结构的进口侧连通;其中,所述换热结构的出口侧被配置为与发电机相连后与所述油源相连,冷却装置具有第一驱动结构驱动油源侧介质经由换热结构和发电机后循环回油源以对所述发电机冷却润滑的第一换热状态;和/或,所述换热结构的出口侧还配置为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后与所述油源连接;所述冷却装置具有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油源侧介质经由换热结构和驱动电机后循环回油源以对所述驱动电机冷却润滑的第二换热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换热结构和所述油源之间的第一连通管路上;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机械泵和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适于带动所述第一机械泵启闭;和/或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换热结构和所述油源之间的第二连通管路上;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机械泵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适于带动所述第二机械泵启闭。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齿轮,输入轴齿轮以及输出轴齿轮,其中,所述输入轴齿轮分别与第一驱动齿轮和所述输出轴齿轮啮合,所述输入轴齿轮还被配置为通过曲轴与发动机连接,输出轴齿轮与所述发电机的电机转子连接,所述发动机电动所述输入轴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发电机转子转动和带动所述第一机械泵启动。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管路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机械泵具有正转以通过第一流路连通换热结构与油源的第一驱动状态,所述第二机械泵具有反转以通过第二流路连通换热结构与油源的第二驱动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包括第五支路和第六支路,所述第五支路与所述第二机械泵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六支路与所述第二机械泵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流路包括第七支路和第八支路,所述第七支路与所述第二机械泵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八支路与所述第二机械泵的第一接口连通,在所述第一驱动状态下,所述第二机械泵通过第五支路引入所述油源侧介质并通过第六支路向换热结构侧排出;在所述第二驱动状态下,所述第二机械泵通过第七支路引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星,李加军,任晓华,鲜奇迹,赵威,喻奎,谢运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