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属于铸管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运管轨道、调头装置、激光检测装置、对中装置、天车、机器人、垫木、钢带、打包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运管轨道上运载着承插口方向一致的球墨铸铁管,所述调头装置可将相邻的球墨铸铁管进行错头处理,所述对中装置可将错头后的球墨铸铁管进行对齐处理,方便天车的吊运,所述天车可将球墨铸铁管从运管轨道吊运至打包处,所述机器人位于打包处,可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将垫木放置在打包处,所述打包装置可将球墨铸铁管进行打包处理,便于运往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自动实现球墨铸铁管打包前承口和插口相互错开,且打包过程实现无人化作业,显著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动强度。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管生产辅助设备
,尤其是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用于球墨铸铁管的打包。
技术介绍
[0002]球墨铸铁管是铸铁管的一种,因为材料本身的性能达到了较好的改善,具有较好的防腐性、延展性以及密封性,广泛用于市政、工矿企业给水、输气以及输油。
[0003]球墨铸铁管生产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打包处理才能方便存储和运输,球墨铸铁管的两端分别为承口和插口,为了保证管子打包的紧固性和稳定性,相邻的球墨铸铁管是以承口和插口相互错开的方式摆放,目前采用操作人员开天车起吊球墨铸铁管,地面的工作人员旋转球墨铸铁管,放到指定位置后打包人员进行人工打包。球墨铸铁管的打包整体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依靠人工操作,造成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打包整体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依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可自动实现球墨铸铁管打包前承口和插口相互错开,且打包过程实现无人化作业,显著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包括运管轨道、设置在运管轨道一侧调头装置、设置在运管轨道两侧的对中装置、设置在运管轨道上方的天车、设置在运管轨道一端的打包装置、设置在打包装置旁边的机器人、安装在整个全自动打包系统四周的激光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运管轨道运载承插口方向一致的球墨铸铁管;所述调头装置能够将相邻的球墨铸铁管进行错头处理;所述对中装置能够将错头后的球墨铸铁管进行对齐处理;所述天车能够将球墨铸铁管从运管轨道上吊运至打包处;所述机器人能够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将垫木放置在需打包的各球墨铸铁管之间;所述打包装置能够将若干个球墨铸铁管用钢带进行打包处理,以方便运往工地;所述激光检测装置能够辅助全自动打包系统识别球墨铸铁管有无和运动距离的定位,便于整体的自动化作业;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全自动打包系统的自动化作业。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头装置由举升装置和旋转装置组成;所述举升装置依靠两侧的齿轮电机进行上下运动;所述旋转装置依靠底部的旋转电机进行旋转,举升装置将球墨铸铁管举高后开始进行180
°
的旋转,旋转完毕后再将球墨铸铁管落至原处,完成球墨铸铁管的调头。
[000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对齐装置分别在球墨铸铁管的承口位置
和插口位置处各设置一套;所述对齐装置由气缸、挡板和固定装置组成;所述固定装置位于气缸的一端,在气缸的另一端固定着挡板,挡板作用在球墨铸铁管上后可保证所有球墨铸铁管位置一致。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天车位于高空的轨道上,由第一升降装置、第一水平运输装置、夹管装置和天车控制系统组成;所述升降装置依靠坦克链进行上下移动; 述第一水平运输装置依靠轨道进行运动;所述夹管装置依靠两侧电机实现球墨铸铁管两端的固定,夹管装置将球墨铸铁管固定后上升处理,然后水平将球墨铸铁管吊运至打包处,下降落至指定位置。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打包装置由打包器、第二水平运输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组成;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依靠液压缸实现升降功能;所述第二水平运输装置依靠底部小车实现前后的运动;最底部为第二水平输送装置,第二水平输送装置上连接第二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顶端和打包器相连接,第二水平运输位置的距离根据激光限位的距离设计实现定点停止,第二升降装置根据球墨铸铁管管径大小,输入程序中实现定点距离的停止。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打包器设计成倒立式,即打包的末端位于上方而非下方,打包器的两端打包架能够运动,当打包时连接成整体,完成打包后运动至原始位置,离开打包物;钢带放置在打包器的一侧。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球墨铸铁管打包整体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部分依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可自动实现球墨铸铁管打包前承口和插口相互错开,且打包过程实现无人化作业,显著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操作人员由原来的操作岗变为看守岗。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运管轨道,2、调头装置,21、举升装置,22、旋转装置,3、对中装置,31、气缸,32、挡板,33、固定装置,4、天车,41、第一升降装置,42、第一水平运输装置,43、天车控制系统,44、夹管装置,5、机器人,6、垫木,7、打包装置,71、打包器,72、打包架,73、第二水平运输装置,74、第二升降装置,8、钢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纵”、“横”、“内”、“外”等表示方向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上说明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了限制,本专利技术也不仅限于上述说明的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
型、增添或替换,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6]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
ꢀ“
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1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包括运管轨道1、设置在运管轨道1一侧调头装置2、设置在运管轨道1两侧的对中装置3、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管轨道(1)、设置在运管轨道(1)一侧的调头装置(2)、设置在运管轨道(1)两侧的对中装置(3)、设置在运管轨道(1)上方的天车(4)、设置在运管轨道(1)一端的打包装置(6)、设置在打包装置(6)旁边的机器人(5)、安装在整个全自动打包系统四周的激光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运管轨道(1)运载承插口方向一致的球墨铸铁管;所述调头装置(2)能够将相邻的球墨铸铁管进行错头处理;所述对中装置(3)能够将错头后的球墨铸铁管进行对齐处理;所述天车(4)能够将球墨铸铁管从运管轨道(1)上吊运至打包处;所述机器人(5)能够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将垫木(6)放置在需打包的各球墨铸铁管之间;所述打包装置(7)能够将若干个球墨铸铁管用钢带(8)进行打包处理,以方便运往工地;所述激光检测装置能够辅助全自动打包系统识别球墨铸铁管有无和运动距离的定位,便于整体的自动化作业;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全自动打包系统的自动化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头装置(2)由举升装置(21)和旋转装置(22)组成;所述举升装置(21)依靠两侧的齿轮电机进行上下运动;所述旋转装置(22)依靠底部的旋转电机进行旋转,举升装置(21)将球墨铸铁管举高后开始进行180
°
的旋转,旋转完毕后再将球墨铸铁管落至原处,完成球墨铸铁管的调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打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装置(3)分别在球墨铸铁管的承口位置和插口位置处各设置一套;所述对齐装置(3)由气缸(31)、挡板(32)和固定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军超,陈建波,李志杰,温海军,李强,王兵杰,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