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宗洪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825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其结构包括:实心轴、移动板、节能机构、电源插座、回流端,实心轴垂直焊接于移动板的表层,节能机构表层与移动板进行间隙配合,电源插座嵌入于节能机构的左侧上方并进行通电连接,回流端固定于节能机构的右侧下方部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由节能机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箱体内部所装有的油水分离器与污水净化组件相互搭配下可将油水与轻度污染的水源进行相互隔开处理,使之能够防止因油水影响所产生的污染节能设备的内壁与将轻度污染的淡水进行覆盖混合的情况,从而利用油水分离器的分离组件可将油水利用吸附滤纸来将其吸收,完成油水分离的特点。完成油水分离的特点。完成油水分离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资源节能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地球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近3%,并且3%的淡水需供应全球人类使用,使之可将相对的水资源节能设备进行大范围推广,从而可在日常取水用水时将轻污染的淡水源进行导入节能设备当中,使节能设备将轻污染的淡水进行回收过滤净化后再次回流使用,从而达成轻污染淡水可进行二次使用的特点,断绝淡水单次使用完毕后直接排放而造成浪费问题,使之可达成水资源节能的特点;
[000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水资源节能设备主要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淡水资源在日常烹饪使用时会与食用油相混合,并且食用油密度比淡水小以及具有粘附性,使之无法溶解于淡水当中,以至于与淡水一同进入节能设备后,食用油则会大范围扩散进而污染节能设备的净化腔内壁以及将轻度污染的淡水进行覆盖,使之会提高轻度污染淡水的污染数值以及降低整体节能设备对淡水的净化处理效率与完整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其结构包括:实心轴、移动板、节能机构、电源插座、回流端,所述实心轴垂直焊接于移动板的表层,所述节能机构表层与移动板进行间隙配合,所述电源插座嵌入于节能机构的左侧上方并进行通电连接,所述回流端固定于节能机构的右侧下方部位。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能机构设有箱体、安装槽、油水分离器、污水净化组件、分流机构,所述箱体与安装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油水分离器固定于安装槽的中段部位,所述污水净化组件设置于油水分离器的左右两侧,所述分流机构嵌入于箱体上端并与油水分离器、污水净化组件相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与移动板内侧相通并进行间隙配合;所述安装槽为方形空心形态,所述油水分离器左右两侧各设有一组污水净化组件,并且之间具有相应的间距特点,所述污水净化组件一共设有两组并且形成对称形态。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水分离器设有固定组件、顶盘、底盘、导出管、流通孔、分离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贯穿于顶盘的左右两侧并与底盘表层两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顶盘与底盘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导出管贯穿于底盘圆心部位并连接于分离组件的下端,所述流通孔贯穿于顶盘的圆心部位并与分离组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分离组件固定于顶盘圆心下端、底盘的圆心上端部位,所述分离组件与污水净化组件进行间距配合;所述顶盘与底盘为一致,并且两侧各设有一组垂直固定组件,所述流通孔为圆形空心形态,所述分离组件为垂直方位进行固定。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组件内部改进后取其一设有拉阀、移动环、重叠层、卡扣、卡块、限位环、吸附滤纸,所述拉阀嵌入于移动环的侧端位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环内侧与重叠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卡扣固定于重叠层的内侧,所述卡块与卡扣进
行卡合连接,所述限位环表层与卡块进行焊接连接,所述吸附滤纸嵌入于限位环当中并处于同一圆心,所述拉阀上下方分别与顶盘、底盘相通;所述拉阀为半圆形状,并且自身为不锈钢金属材质所制成,所述移动环内部含有多颗球体滚珠,所述重叠层为精抛光形态,所述卡扣在重叠层内部一共设有四组,所述卡块在限位环上一共设有四块,所述限位环为圆环形态。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阀设有穿插孔、实心件、贴合层、插杆、垂直柱,所述穿插孔贯穿于实心件的中端部位,所述贴合层与实心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插杆固定于贴合层的上下端,所述垂直柱与插杆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插杆插入于移动环的侧端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垂直柱通过插杆与移动环侧端相连接;所述穿插孔为弧形精抛光空心形态,所述实心件为碳钢材质所制成,所述贴合层为磁性金属材质所制成,所述插杆在贴合层上下端各设有一块。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机构设有加固块、主体、载物层、油水导入件、污水导入件,所述加固块固定于主体的下端,所述载物层与主体表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油水导入件贯穿于载物层、主体的中段部位,所述污水导入件分布于油水导入件的左右两侧并进行间距配合,所述主体通过加固块固定于箱体的上层部位;所述加固块与主体形成
“”
形形状,所述主体的载物层为抛平形态。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设有承载体、区分件、衔接槽、导管、引入块,所述承载体内侧与区分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衔接槽布置于承载体表层的三个端面,所述导管固定于衔接槽的下端并相通,所述引入块与导管相连接,所述衔接槽分别与油水导入件、污水导入件相连接;所述区分件为实心形态,所述衔接槽与导管一共设有三组,所述引入块为梯形形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本专利技术由节能机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箱体内部所装有的油水分离器与污水净化组件相互搭配下可将油水与轻度污染的水源进行相互隔开处理,使之能够防止因油水影响所产生的污染节能设备的内壁与将轻度污染的淡水进行覆盖混合的情况,从而利用油水分离器的分离组件可将油水利用吸附滤纸来将其吸收,完成油水分离的特点。
[0013]2.本专利技术由分离组件进一步改进后,通过内部所装有的特定吸附滤纸能完成将使用油进行吸附的特点,从而利用移动环与拉阀可直接将吸附滤纸直接从分离组件当中拖出,并且利用多层吸附滤纸的加持下可逐一取出,使之能在取其一养护过程不会妨碍分离组件进行正常作业,提高自身的使用效果,并且利用侧端拉阀的加持下可提高吸附滤纸的取出便利性。
[0014]3.本专利技术由分流机构进一步改进后,通过加固块能提高主体在箱体上的稳固性,从而利用主体内部的区分件与三处衔接槽能分别与油水导入件、污水导入件进行逐一连接,使之形成油水与污水能够分开引流,防止引流过程产生相互接触而导致的混合情况,进一步提高油水与污水的区分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属于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属于一种节能机构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属于一种油水分离器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属于一种分离组件所设有部件取其一改进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属于一种拉阀改进后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属于一种分流机构改进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属于一种主体改进后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实心轴

1、移动板

2、节能机构

3、电源插座

4、回流端

5、箱体

31、安装槽

32、油水分离器

33、污水净化组件

34、分流机构

35、固定组件

331、顶盘

332、底盘

333、导出管

334、流通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其结构包括:实心轴(1)、移动板(2)、节能机构(3)、电源插座(4)、回流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轴(1)垂直焊接于移动板(2)的表层,所述节能机构(3)表层与移动板(2)进行间隙配合,所述电源插座(4)嵌入于节能机构(3)的左侧上方并进行通电连接,所述回流端(5)固定于节能机构(3)的右侧下方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机构(3)设有箱体(31)、安装槽(32)、油水分离器(33)、污水净化组件(34)、分流机构(35),所述箱体(31)与安装槽(3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油水分离器(33)固定于安装槽(32)的中段部位,所述污水净化组件(34)设置于油水分离器(33)的左右两侧,所述分流机构(35)嵌入于箱体(31)上端并与油水分离器(33)、污水净化组件(34)相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33)与移动板(2)内侧相通并进行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器(33)设有固定组件(331)、顶盘(332)、底盘(333)、导出管(334)、流通孔(335)、分离组件(336),所述固定组件(331)贯穿于顶盘(332)的左右两侧并与底盘(333)表层两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顶盘(332)与底盘(333)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导出管(334)贯穿于底盘(333)圆心部位并连接于分离组件(336)的下端,所述流通孔(335)贯穿于顶盘(332)的圆心部位并与分离组件(33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分离组件(336)固定于顶盘(332)圆心下端、底盘(333)的圆心上端部位,所述分离组件(336)与污水净化组件(34)进行间距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336)内部改进后取其一设有拉阀(a1)、移动环(a2)、重叠层(a3)、卡扣(a4)、卡块(a5)、限位环(a6)、吸附滤纸(a7),所述拉阀(a1)嵌入于移动环(a2)的侧端位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环(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宗洪
申请(专利权)人:许宗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