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76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粉热风炉,包括:炉膛、燃烧机构、预热机构、控制器、水冷壁、压力控制系统、泵站、供气系统和连接管路;燃烧机构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前侧底端;预热机构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前侧顶端;控制器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右前方;供气系统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右后侧;连接管路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右侧底端,所述连接管路的一端与炉膛的进气口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煤粉燃烧前的炉膛预热,提高炉膛内部温度,使冷炉燃烧时首批煤粉进入炉膛内挥发份充分释放,并可实现煤粉与空气充分混合后的预点燃对燃烧灰渣进行处理后,再进入炉膛中充分进行燃烧,进而提高了燃烧效率,还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放。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粉热风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风炉
,具体为一种煤粉热风炉。

技术介绍

[0002]煤粉热风炉是一种采用煤粉作为燃料,通过高温空气进行燃烧的热能设备,它主要由炉体、风机、燃烧器、煤粉输送系统、热交换器、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煤粉热风炉的技术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煤燃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传统的燃煤锅炉存在着热效率低、污染排放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发出了煤粉热风炉这种新型的燃煤锅炉,煤粉热风炉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热能供应,如锅炉、干燥机、烘箱等设备,以及建筑物的供暖等领域,煤粉热风炉通常由炉体、燃烧室、热交换器、烟道、引风机、排风机等组成,燃烧室是煤粉热风炉的核心部件,其内部通过喷嘴将煤粉和空气混合并点火燃烧,产生高温气体,再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工作介质;现有
内,煤粉热风炉采用类似申请公布号为CN105757976A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粮食烘干煤粉热风炉,属于烘干热风炉
,磨粉机与旋风式煤粉燃烧器一端连接,该旋风式煤粉燃烧器另一端与燃烧室连接,燃烧室与炉体连接,挡火墙一和挡火墙三分别与炉体上方固定连接,在燃烧室底部沉灰室与积灰斗的下方有电动插板,该电动插板下方有螺旋输送机,挡火墙二与炉体底部固定连接,检查口及除灰口位于炉体的侧面下方,补风口一位于燃烧室的侧面,补风口二位于炉体上部侧面,但是现有的技术手段,是通过将煤粉喷入炉膛中,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产生高温热风,该技术燃烧效率较低,并且燃烧的灰渣无法充分进行处理,并且在冷炉燃烧时对首批煤粉的质量要求高,需要煤粉含水率低以及灰分少等,才可使其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热风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粉热风炉包括:炉膛、燃烧机构、预热机构、控制器、水冷壁、压力控制系统、泵站、供气系统、连接管路;燃烧机构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前侧底端;预热机构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前侧顶端;控制器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右前方;水冷壁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内侧顶端,所述水冷壁和控制器电性连接;压力控制系统安装在所述炉膛的外壁右侧,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和水冷壁通过导管相连接,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泵站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右侧,所述泵站和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导管相连接,所述泵站和控制器电性连接;供气系统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右后侧,所述供气系统和控制器电性连接;连接管路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右侧底端,所述连接管路的一端与炉膛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供气系统的出气口与连接管路的另一端相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燃烧机构包括;隔热外壳、渣料存储组件、滚轮座、滚筒、环形皮带轮、转动式接头、引导板、气料混合组件、隔热板、点火器、皮带轮驱动器和传动皮带;隔热外壳
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前侧;渣料存储组件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前侧;所述滚轮座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滚轮座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滚轮座分别设置在隔热外壳的内腔前后两侧;滚筒沿前后方向卡接在前后两组所述滚轮座的内侧,所述滚筒的后侧延伸出隔热外壳的外壁;环形皮带轮沿周向设置在所述滚筒的外壁后侧;转动式接头一端连接在所述滚筒的内腔后端,所述转动式接头的另一端与炉膛的燃烧口进行连接;引导板从右至左倾斜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内腔前侧且位于滚筒的下方;气料混合组件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内腔底端且位于引导板的左下方;隔热板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内腔且位于引导板的后侧,所述隔热板的内侧与滚筒的外壁相套接;点火器安装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前侧且位于渣料存储组件的下方,所述点火器延伸进隔热外壳的内腔且位于滚筒的内侧,所述点火器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皮带轮驱动器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内腔底端后侧,所述皮带轮驱动器和控制器电性连接;传动皮带一端套接在所述环形皮带轮的外壁,所述传动皮带的另一端与皮带轮驱动器的输出端相套接。
[0006]优选的,所述滚筒的内腔从前至后沿周向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滚筒的前侧为筛网后侧为封闭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气料混合组件包括;安装架、壳体、筒体外壳、第一风机、螺旋叶片、混合杆、料斗、下料外壳、出料转动杆、第一电机和传动皮带件;安装架沿前后方向固定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前侧底端;壳体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顶端前侧,且壳体位于隔热外壳的前侧;筒体外壳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底端,所述筒体外壳的后侧延伸出壳体的外壁,所述筒体外壳的后端延伸进隔热外壳的内腔且位于滚筒的内侧;第一风机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顶端且位于壳体前侧,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壳体的内腔前端相连通,且第一风机位于筒体外壳的前侧,所述第一风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螺旋叶片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所述筒体外壳的内腔前侧;混合杆螺钉连接在所述螺旋叶片的后端;料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腔顶端开口处;下料外壳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腔顶端,且下料外壳位于料斗的底端,所述下料外壳的顶端与料斗的底端相连通,所述下料外壳的底端与筒体外壳的内腔顶端相连通;出料转动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下料外壳的内腔,所述出料转动杆的轴心延伸出下料外壳的前侧;第一电机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侧,所述第一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传动皮带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传动皮带件的另一端延伸进壳体的内腔并与出料转动杆的轴心前端键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渣料存储组件包括;渣料存储组件外壳、通槽、第三风机、风管、提升外壳、第二电机、连接皮带件、托架、引导斗和滤网板;渣料存储组件外壳沿前后方向固定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底端左前方;通槽开设在所述渣料存储组件外壳的内腔右侧顶端后侧;第三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渣料存储组件外壳的内腔顶端,所述第三风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风管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风机的出风口位置处;提升外壳沿上下方向螺钉连接在所述渣料存储组件外壳的内腔顶端开口处,所述风管的另一端贯穿渣料存储组件外壳的顶端并延伸进提升外壳的内腔底端;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提升外壳的前侧顶端,所述第二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连接皮带件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提升外壳的内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进提升外壳的内腔并与连接皮带件的顶端轴心固定连接;所述托架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托架沿周向间隙设置在连接皮带件的外侧;引导斗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提升外壳的内腔左侧顶端开口处;滤网板内嵌在所述风管的内腔底端。
[0009]优选的,所述通槽的右侧与隔热外壳的内腔左侧位于引导板下方的开口处相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提升外壳的内腔底端后侧左下方与滤网板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预热机构包括;隔热箱、电动隔热门、加热风机、分流管、伸缩管、喷头管、连接架、插槽杆、第一电动伸缩杆、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和安装座;隔热箱内嵌在所述炉膛的内腔前侧顶端开口处;电动隔热门设置在所述隔热箱的内腔后侧,所述电动隔热门和控制器电性连接;加热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隔热箱的内腔底端,所述加热风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分流管设置在所述隔热箱的内腔;伸缩管一端螺接在所述分流管的一端,所述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1);燃烧机构(2),设置在所述炉膛(1)的前侧底端;预热机构(6),设置在所述炉膛(1)的前侧顶端;控制器(7),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炉膛(1)的右前方;水冷壁(8),设置在所述炉膛(1)的内侧顶端,所述水冷壁(8)和控制器(7)电性连接;压力控制系统(9),安装在所述炉膛(1)的外壁右侧,所述压力控制系统(9)和水冷壁(8)通过导管相连接,所述压力控制系统(9)和控制器(7)电性连接;泵站(10),设置在所述炉膛(1)的右侧,所述泵站(10)和压力控制系统(9)通过导管相连接,所述泵站(10)和控制器(7)电性连接;供气系统(11),设置在所述炉膛(1)的右后侧,所述供气系统(11)和控制器(7)电性连接;连接管路(12),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炉膛(1)的右侧底端,所述连接管路(12)的一端与炉膛(1)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供气系统(11)的出气口与连接管路(12)的另一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粉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机构(2)包括;隔热外壳(21),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炉膛(1)的前侧;渣料存储组件(5),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21)的前侧;滚轮座(22),所述滚轮座(22)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滚轮座(22)的数量为两个,两组所述滚轮座(22)分别设置在隔热外壳(21)的内腔前后两侧;滚筒(23),沿前后方向卡接在前后两组所述滚轮座(22)的内侧,所述滚筒(23)的后侧延伸出隔热外壳(21)的外壁;环形皮带轮(24),沿周向设置在所述滚筒(23)的外壁后侧;转动式接头(25),一端连接在所述滚筒(23)的内腔后端,所述转动式接头(25)的另一端与炉膛(1)的燃烧口进行连接;引导板(26),从右至左倾斜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21)的内腔前侧且位于滚筒(23)的下方;气料混合组件(4),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21)的内腔底端且位于引导板(26)的左下方;隔热板(27),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21)的内腔且位于引导板(26)的后侧,所述隔热板(27)的内侧与滚筒(23)的外壁相套接;点火器(28),安装在所述隔热外壳(21)的前侧且位于渣料存储组件(5)的下方,所述点火器(28)延伸进隔热外壳(21)的内腔且位于滚筒(23)的内侧,所述点火器(28)和控制器(7)电性连接;皮带轮驱动器(29),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21)的内腔底端后侧,所述皮带轮驱动器(29)和控制器(7)电性连接;传动皮带(210),一端套接在所述环形皮带轮(24)的外壁,所述传动皮带(210)的另一端与皮带轮驱动器(29)的输出端相套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粉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23)的内腔从前至后沿周向设置有螺旋叶片(45),所述滚筒(23)的前侧为筛网后侧为封闭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粉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料混合组件(4)包括;
安装架(41),沿前后方向固定在所述隔热外壳(21)的前侧底端;壳体(42),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41)的顶端前侧,且壳体(42)位于隔热外壳(21)的前侧;筒体外壳(43),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42)的内腔底端,所述筒体外壳(43)的后侧延伸出壳体(42)的外壁,所述筒体外壳(43)的后端延伸进隔热外壳(21)的内腔且位于滚筒(23)的内侧;第一风机(44),通过支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41)的顶端且位于壳体(42)前侧,所述第一风机(44)的出风口与壳体(42)的内腔前端相连通,且第一风机(44)位于筒体外壳(43)的前侧,所述第一风机(44)和控制器(7)电性连接;螺旋叶片(45),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所述筒体外壳(43)的内腔前侧;混合杆(46),螺钉连接在所述螺旋叶片(45)的后端;料斗(47),设置在所述壳体(42)的内腔顶端开口处;下料外壳(48),安装在所述壳体(42)的内腔顶端,且下料外壳(48)位于料斗(47)的底端,所述下料外壳(48)的顶端与料斗(47)的底端相连通,所述下料外壳(48)的底端与筒体外壳(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林翰蔡贞良朱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热力粉体燃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