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文杰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机械工件加工固定的智能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74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机械手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工件加工固定的智能机械手,包括支撑板、升降气缸、固定架、传动架、夹爪气缸、夹板和加强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加强机构于夹板外侧,通过向导向筒内注入气体,使得活塞板受到气体的作用而带动滑动柱向外移动,滑动柱在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橡胶球向外移动接触到工件侧表面,此时的橡胶球接触到工件的曲面、缝隙或者变径的位置处,工件左右两侧的滑动柱带动橡胶球移动分别接触到工件的作用两端,从而配合固定板将工件夹紧固定,达到了更加稳定的夹紧固定工件,减少工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滑动的情况,提高了工件加工质量的有益效果。提高了工件加工质量的有益效果。提高了工件加工质量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械工件加工固定的智能机械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手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工件加工固定的智能机械手。

技术介绍

[0002]工件指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对象,它可以是单个零件,也可以是固定在一起的几个零件的组合体,工件的加工方式种类多样,有车、铣、刨、磨、铸造、锻造等等,工件的加工工序也随加工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为了减少工人的工作量,常常会使用到只能机械手将工件进行固定,然后再对固定完成的工件进行机械加工,如此则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3]现有专利:CN211639024U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用工件固定的智能机械手,便于使用者对工件进行固定,增加了设备的固定效果,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偏移,从而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准度,解决了传统机械加工用工件固定的智能机械手对工件固定效果差的问题。
[0004]该现有专利通过两个压块将待机械加工的工件进行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械工件加工固定的智能机械手,包括支撑板(1)、升降气缸(2)和夹板(6),所述支撑板(1)锁紧固定于固定架(3)内侧中上部,所述升降气缸(2)安装于支撑板(1)顶端面,且升降气缸(2)底部活塞杆穿过支撑板(1)顶端面后连接于传动架(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夹板(6)外侧的加强机构(7),所述加强机构(7)包括进气管(71)、设置于进气管(71)外侧的出气管(72)和顶料机构(73),所述进气管(71)贯穿于连接框(75)顶端面,所述连接框(75)与固定板(76)右端面边沿处相连接,且连接框(75)内侧设置有用于辅助连接固定板(76)的加强柱(74),连接框(75)与夹板(6)左端面底部相连接,所述固定板(76)左端面粘贴有防滑胶片(7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机械工件加工固定的智能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架(4)内侧底部设置有夹爪气缸(5),所述夹爪气缸(5)底部安装有两个夹板(6),且两个夹板(6)分别连接于夹爪气缸(5)底部的两个输出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机械工件加工固定的智能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72)包括衔接管(721)、第一支管(722)、第二支管(723)和排气管(724),所述衔接管(721)安装于连接框(75)内侧顶部,且衔接管(721)与进气管(71)底部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管(722)设置有两个以上于衔接管(721)底部,所述第二支管(723)设置有两个以上于第一支管(722)左端面,且第一支管(722)左端面的第二支管(723)为等间距分布,第二支管(723)、第一支管(722)、衔接管(721)和进气管(71)内侧相贯通,所述排气管(724)贯穿于连接框(75)右端面,且排气管(724)衔接于第一支管(722)内侧右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用于机械工件加工固定的智能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料机构(73)包括导向筒(731)、设置于导向筒(731)内侧且可沿导向筒(731)内侧进行水平移动的活塞板(732),所述导向筒(731)安装于固定板(76)右端面,且导向筒(731)内侧右端与第二支管(723)外侧左端相连接,所述活塞板(732)与滑动柱(734)右端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林文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