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土场生态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设生态修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取土场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取土场是工程建设产生的裸漏开挖面,场区土质松散,短时间内植被很难成活、无法完全覆盖,造成取土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ZL201410064680.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的修复方法,通过在表面覆土改善土壤贫瘠的缺陷,但是由于场区表层土结构松散,漏水漏肥,不利于乔木生长;CN200610017846.1一种植物种基盘,采用基材、缓释肥和水制造而成,种子被播入种基盘内,并直接进入需要绿化的边坡,可使植被顺利生长。然而,通过上述种基盘培育的植物发挥水土保持作用需要较长时间,前期生态效益不明显;另外,对于常规容器种植的方法,容易出现植物根系窝根盘绕现象,影响根系固土效应的发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取土场生态修复方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取土场生态修复方法,包括第一步,剥离取土场现有的表层种植土堆放备用;第二步,在取土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土场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剥离取土场现有的表层种植土堆放备用;第二步,在取土场开挖取土,将其整形成带有消能台阶的边坡结构,并在取土场周边开挖排水沟;第三步,取土结束后,在边坡表面铺设步骤1中得到的剥离种植土,形成用于栽种草本植物和经植物钉完成养护的乔木树种的种植土层;其中,所述植物钉包括用于种植水平根型、复合根型乔木树种的菠萝形植物钉,以及用于种植垂直根型乔木树种的蜂窝煤形植物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土场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菠萝形植物钉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种植块,所述种植块上方为用于填充种植土的第一种植区,所述第一种植区相对的第一外壳表面均布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顶部开设有切根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土场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的底面直径为3
‑
5cm,所述切根孔的直径为1
‑
2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土场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煤形植物钉包括第二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琳,喻斌,冯久成,王小芳,王洪梅,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