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有效防止基腐病的水稻耕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184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可有效防止基腐病的水稻耕作方法,通过在稻田耕作过程中,一次性施用抗菌剂,而达到在水稻整个生命周期中预防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作用。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有效防止基腐病的水稻耕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稻田耕作
,具体为一种可有效防止基腐病的水稻耕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危害水稻根节部和茎基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水稻分蘖期发病茎基部叶鞘上产生水浸状椭圆形斑,渐扩展为边缘褐色、中间枯白的不规则形大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有时可见深褐色纵条,根节腐烂,伴有恶臭,植株心叶青枯变黄;拔节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变黄,近水面叶鞘边缘褐色,中间灰色长条形斑,根节变色伴有恶臭;穗期发病病株先失水青枯,后形成枯孕穗、白穗或半白穗,根节变色有短而少的侧生根,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腐烂。
[0003]引起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细菌可在病稻草、病稻桩和杂草上越冬。细菌通过水稻根部和茎基部的伤口侵入而引发感染。
[0004]现有技术中,预防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主要措施有改善土壤通气性、采用轮作方式、改用有机肥或配方肥、采用抗菌素或杀菌剂等。其中,由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在水稻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较为易感,所以采用抗菌素或杀菌剂防控需2次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可有效防止基腐病的水稻耕作方法,通过在稻田耕作过程中,一次性施用抗菌剂,而达到在水稻整个生命周期中预防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作用。
[0006]一种可有效防止基腐病的水稻耕作方法,所述水稻耕作方法具体如下:
[0007]一、抗菌剂的制备
[0008](1)将杀菌剂A溶解于90%的乙醇中,制成质量分数1%

3%的杀菌剂A溶液;
[0009](2)取杀菌剂A溶液质量3

5倍的硅藻土,混合将杀菌剂A溶液吸附,制得带药硅藻土;
[0010](3)在加热后的水中溶解质量5%

10%的PVA,溶解完成后冷却,以PVA溶液:带药硅藻土质量比为1

2:1

2的比例混合,在真空搅拌机中搅拌,直至体系凝固,取出破碎,制得缓释颗粒;
[0011](4)将杀菌剂B溶解于1000

2000倍体积的水中,然后加入质量1/3

1/2的缓释颗粒,制得抗菌剂;
[0012]二、稻田耕作
[0013](5)在农机耕作前2

3天,将抗菌剂洒于稻田中,然后灌水;
[0014](6)使用农机进行稻田耕作,耕作好的稻田即可准备插秧种植。
[0015]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剂A为强氯精。
[0016]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剂B为30%甲霜恶霉灵。
[0017]进一步的,所述缓释颗粒的粒径分布为0.5

2.5mm。
[0018]进一步的,所述缓释颗粒的粒径优选为1mm筛余量为60%

70%,2mm筛余量为
10%

20%。
[0019]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剂每亩施用量为15

25kg。
[00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稻田耕作过程中,一次性施用抗菌剂,而达到在水稻整个生命周期中预防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作用;
[0022]2、本专利技术利用杀菌剂B溶液对稻桩和表层泥土进行消杀,耕作后缓释颗粒混入泥土,利用缓释颗粒进行长时间的缓释,使杀菌剂A能保持长效消杀、深层消杀的预防作用;
[0023]3、控制缓释颗粒的粒径,使小粒径缓释颗粒较快起效,大粒径缓释颗粒较晚起效,有利于使缓释颗粒长期起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可有效防止基腐病的水稻耕作方法,所述水稻耕作方法具体如下:
[0026]一、抗菌剂的制备
[0027](1)将强氯精溶解于90%的乙醇中,制成质量分数2%的强氯精溶液;
[0028](2)取强氯精溶液质量4倍的硅藻土,混合将强氯精溶液吸附,制得带药硅藻土;
[0029](3)在加热后的水中溶解质量8%的PVA,溶解完成后冷却,以PVA溶液:带药硅藻土质量比为1:1的比例混合,在真空搅拌机中搅拌,直至体系凝固,取出破碎,制得缓释颗粒;
[0030]实测缓释颗粒的粒径为0.5

2.5mm,其中1mm筛余量为62%,2mm筛余量为17%;
[0031](4)将30%甲霜恶霉灵溶解于1500倍体积的水中,然后加入质量1/2的缓释颗粒,制得抗菌剂;
[0032]二、稻田耕作
[0033](5)在农机耕作前2天,将抗菌剂洒于稻田中,抗菌剂每亩施用量为20kg,然后灌水;
[0034](6)使用农机进行稻田耕作,耕作好的稻田即可准备插秧种植。
[0035]对比例1
[0036]用与实施例1相同配比量的强氯精和30%甲霜恶霉灵溶解于1500倍体积的水中制得抗菌剂,以相同施用量和耕作方式进行稻田耕作。
[0037]以上一年已发病的2分稻田进行测试,从中均分并用泥土分隔,分别对应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种植同种水稻,观察并记录得如下现象和数据:
[0038][0039]通过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直接以抗菌素或杀菌剂喷洒表层泥土的方式其持效期有限,在基腐病较严重的地块至少需要3次施药。同时,在基腐病较严重的地块,严格控制缓释颗粒的粒径,使其粒径具有较宽分布的方法是有效的,但在基腐病很轻微的地块,其效果难以直观得出。
[0040]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有效防止基腐病的水稻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耕作方法具体如下:一、抗菌剂的制备(1)将杀菌剂A溶解于90%的乙醇中,制成质量分数1%

3%的杀菌剂A溶液;(2)取杀菌剂A溶液质量3

5倍的硅藻土,混合将杀菌剂A溶液吸附,制得带药硅藻土;(3)在加热后的水中溶解质量5%

10%的PVA,溶解完成后冷却,以PVA溶液:带药硅藻土质量比为1

2:1

2的比例混合,在真空搅拌机中搅拌,直至体系凝固,取出破碎,制得缓释颗粒;(4)将杀菌剂B溶解于1000

2000倍体积的水中,然后加入质量1/3

1/2的缓释颗粒,制得抗菌剂;二、稻田耕作(5)在农机耕作前2

3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小年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稻田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