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96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7
一种单向阀,其阀体内空腔的一端为流体出口另一端设置阀座,阀座的中心为流体进口;流体出口侧的空腔内安装有导向座组件,导向座组件中部为套管结构,套管结构的一端为第一导向部,套管结构的另一端为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中部均为台阶孔结构,第一导向部的内孔和第二导向部的内孔同心且内径均小于套管内部内腔的横截面尺寸;空腔内阀芯上的阀杆端部依次穿过第一导向部的内孔、内腔和第二导向部的内孔后位于第二导向部的外侧;阀芯与导向座组件之间的阀杆上套装有弹簧。从而减小阀芯连接结构与阀体内的导向结构的接触面积,减小滑动阻力使单向阀的开闭更顺畅,降低流体内杂质卡在接触面风险的同时降低加工精度。精度。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
,尤其是一种单向阀。

技术介绍

[0002]在流体输送管路中,一般为了防止流体倒流通常在管路中设置单向阀,如大功率的风力发电齿轮箱润滑冷却系统一般由两个油泵和两个过滤器并联构成,在某些情况下,仅需要开一个油泵运行,所以过滤器进口需要安装单向阀,限定润滑油的单向流动,防止油反向流动损坏停止运行的油泵;另外,风力发电齿轮箱润滑冷却系统过滤器出口也需要安装单向阀,防止更换滤芯时油液外泄。
[0003]单向阀结构中,在阀体内部安装有阀芯,阀芯通过弹簧被压紧在阀体的阀座上实现密封,阀芯被流体推动后压缩弹簧的同时阀芯的连接结构在阀体内的导向结构中运动,实现单向阀打开。常规的阀芯连接结构与阀体内的导向结构的接触面积较大,滑动阻力大,对加工精度要求高,并且当流体中的杂质进入滑动面之间后容易出现卡死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单向阀,从而减小阀芯连接结构与阀体内的导向结构的接触面积,减小滑动阻力使单向阀的开闭更顺畅,降低流体内杂质卡在接触面风险的同时降低加工精度。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单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为流体出口,所述空腔的另一端设置阀座,所述阀座的中心为流体进口;
[0007]流体出口一侧的空腔内部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导向座组件,所述导向座组件中部为套管结构,所述套管结构的内部为内腔,所述套管结构的一端为第一导向部,所述套管结构的另一端为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中部均为台阶孔结构,第一导向部的内孔和第二导向部的内孔同心且内径均小于内腔的横截面尺寸,套管结构外部的导向座组件上设置有过流孔组;
[0008]流体进口一侧的空腔内部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的一侧与阀座配合,所述阀芯的另一侧设置阀杆,所述阀杆端部依次穿过第一导向部的内孔、内腔和第二导向部的内孔后位于第二导向部的外侧,第一导向部的内孔和第二导向部的内孔均与阀杆的外周面配合;
[0009]阀芯与导向座组件之间的阀杆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阀芯配合,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导向座组件配合。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1]所述套管结构的侧壁设置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内腔与空腔。
[0012]所述导向座组件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导向座组件包括沿空腔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导向座和第二导向座,第一导向座的中部和第二导向座的中部连接后形成套管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部位于第一导向座一侧,所述第二导向部位于第二导向座一侧,所述过流孔
组包括位于第一导向座上的第一通孔和位于第二导向座上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沿空腔长度方向前后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座和第二导向座均与内腔配合,所述第一导向座的一侧与弹簧的端部配合。
[0013]所述第一导向座的结构为:包括外周面与空腔配合的第一环形板状本体,第一环形板状本体的中心孔一侧设置有管状结构的第一导向部,第一环形板状本体的中心孔另一侧设置有管状结构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导向部、第一环形板状本体和第一连接部同心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导向座连接,第一通孔设置于第一环形板状本体上且数量为多个,第一通孔贯穿第一环形板状本体两侧面。
[0014]多个第一通孔以第一环形板状本体的中心孔为中心阵列均布,单个第一通孔为长条孔。
[0015]所述第二导向座的结构为:包括外周面与空腔配合的第二环形板状本体,第二环形板状本体的中心孔为第二导向部,第二环形板状本体的中心孔一侧设置有管状结构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导向部和第一连接部同心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设置有贯通第二连接部内外壁面的缺口,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导向座连接后所述缺口与第一导向座端面围合形成连通孔,第二通孔设置于第二环形板状本体上且数量为多个,第二通孔贯穿第二环形板状本体两侧面。
[0016]多个第二通孔以第二环形板状本体的中心孔为中心阵列均布,单个第二通孔的截面为长条孔。
[0017]所述第一导向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导向座上设置有多个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还包括多个紧固件,紧固件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连接后将第一导向座和第二导向座连接。
[0018]所述阀体的结构为:包括块状本体,所述块状本体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两端贯穿块状本体的外壁面,所述流体出口一侧的空腔内壁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环形沟槽内部安装有卡簧;
[0019]导向座组件的外周面与空腔内壁配合的,所述卡簧与导向座组件的外部端面配合。
[0020]所述阀座为设置于空腔内壁面的环形凸台结构,所述环形凸台结构的中心为流体进口;
[0021]所述阀芯的结构为:包括盘状本体,所述盘状本体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结构的密封斜面,所述密封斜面与流体进口一端内孔处线密封配合。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间隔设置且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内孔小于内腔的横截面尺寸,使阀杆与导向座组件的接触部位仅仅为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内孔,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作为阀杆前后两个支点,保证阀芯和阀座之间的同心度,在实现良好的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减小了导向座组件与阀杆的接触面积,不仅减小了滑动阻力使单向阀的开闭更顺畅,还降低流体内杂质卡在接触面的风险,同时也降低导向面的加工精度。
[0024]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25](1)空腔中的流体可以连通孔进出内腔,不仅起到润滑阀杆的作用,还有助于将卡
在接触面的杂质从内腔中排出,使导向座组件的导向作用更稳定。
[0026](2)分体式结构的导向座组件便于第一导向部、内腔和第二导向部的加工;前后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降低流体在流过过流孔组所受到的阻力。
[0027](3)第一通孔和均为长条孔结构,进一步增大流过过流孔组的流通面积。
[0028](4)采用紧固件的连接方式,便于将第一导向座和第二导向座的组装,同时紧固件与连接孔的配合也用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定位,保证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沿空腔位置前后对应。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剖视)。
[0031]图3为本技术阀芯、阀杆、弹簧及导向座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导向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导向座组件的主视图(剖视)。
[0035]图7为本技术第一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第一导向座的主视图(剖视)。
[0037]图9为本技术第二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部设置有空腔(104),所述空腔(104)的一端为流体出口(105),所述空腔(104)的另一端设置阀座(101),所述阀座(101)的中心为流体进口(102);流体出口(105)一侧的空腔(104)内部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导向座组件(5),所述导向座组件(5)中部为套管结构,所述套管结构的内部为内腔(500),所述套管结构的一端为第一导向部(5101),所述套管结构的另一端为第二导向部(5201),所述第一导向部(5101)和第二导向部(5201)的中部均为台阶孔结构,第一导向部(5101)的内孔和第二导向部(5201)的内孔同心且内径均小于内腔(500)的横截面尺寸,套管结构外部的导向座组件(5)上设置有过流孔组;流体进口(102)一侧的空腔(104)内部设置有阀芯(2),所述阀芯(2)的一侧与阀座(101)配合,所述阀芯(2)的另一侧设置阀杆(3),所述阀杆(3)端部依次穿过第一导向部(5101)的内孔、内腔(500)和第二导向部(5201)的内孔后位于第二导向部(5201)的外侧,第一导向部(5101)的内孔和第二导向部(5201)的内孔均与阀杆(3)的外周面配合;阀芯(2)与导向座组件(5)之间的阀杆(3)上套装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阀芯(2)配合,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导向座组件(5)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结构的侧壁设置连通孔(501),所述连通孔(501)用于连通内腔(500)与空腔(10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组件(5)为分体式结构,所述导向座组件(5)包括沿空腔(104)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导向座(51)和第二导向座(52),第一导向座(51)的中部和第二导向座(52)的中部连接后形成套管结构,所述第一导向部(5101)位于第一导向座(51)一侧,所述第二导向部(5201)位于第二导向座(52)一侧,所述过流孔组包括位于第一导向座(51)上的第一通孔(5105)和位于第二导向座(52)上的第二通孔(5205),第一通孔(5105)与第二通孔(5205)沿空腔(104)长度方向前后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座(51)和第二导向座(52)均与内腔(500)配合,所述第一导向座(51)的一侧与弹簧(4)的端部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座(51)的结构为:包括外周面与空腔(104)配合的第一环形板状本体(5102),第一环形板状本体(5102)的中心孔一侧设置有管状结构的第一导向部(5101),第一环形板状本体(5102)的中心孔另一侧设置有管状结构的第一连接部(5103),所述第一导向部(5101)、第一环形板状本体(5102)和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宏盛换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