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机构及封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08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跟踪机构及封边机,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跟踪组件和第二跟踪组件;第一跟踪组件包括第一底板、第一支架、第一精修单元和第二精修单元,第一精修单元设于第一底板的表面上,第一支架的下端与第一底板的表面连接,且位于第一精修单元的侧边,第二精修单元可调节地设于第一支架上;第二跟踪组件包括第二底板、第二支架、第三精修单元和第四精修单元,第二底板并排设于第一底板的同一侧,第二精修单元设于第二底板的表面上,第二支架的下端与第二底板的表面连接,且位于第三精修单元的侧边,第四精修单元可调节地设于第二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对板材的方向进行调整,使得加工控制过程更为简便,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工效率。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跟踪机构及封边机


[0001]本技术涉及封边机
,尤其涉及一种跟踪机构及封边机。

技术介绍

[0002]封边机是木工机械当中的一种,用于对板材进行封边作业,封边作业是板式家具制造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封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档次,通过封边可以很好改善家具的外观质量,避免家具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边角部损坏、贴面层被掀起或剥落,同时可起到防水、封闭有害气体的释放和减少变形等作用,而且还能美化家具。
[0003]为了使木板的各个侧面与上板面和下板面一样美观、光滑,通常对木板的四个侧面进行封边,从而使外露的木材纹理隐藏起来。但是经过封边后,封边带的四周棱角很锋利,容易划破手和衣服等,所以还需釆用圆角铣刀进行修整,传统的修角技术是将封边带的水平棱边和竖直棱边分开单独加工,存在着效率低,精度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跟踪机构及封边机。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跟踪机构及封边机,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跟踪组件和第二跟踪组件;
[0006]所述第一跟踪组件包括第一底板、第一支架、第一精修单元和第二精修单元,所述第一精修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底板的表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精修单元的侧边,所述第二精修单元可调节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0007]所述第二跟踪组件包括第二底板、第二支架、第三精修单元和第四精修单元,所述第二底板并排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精修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底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表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精修单元的侧边,所述第四精修单元可调节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0008]其中,所述第一精修单元、所述第二精修单元、所述第三精修单元和所述第四精修单元用于对板材的四棱角进行精修。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精修单元包括第一铣削件、第一安装座、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铣削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用于对板材的一棱角进行精修,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底板,以带动所述第一铣削件进行升降。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精修组件包括第二铣削件、第二安装座、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铣削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
座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且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动杆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底板,以带动所述第二铣削件进行升降。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精修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气缸和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第一调节螺杆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上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在第一调节螺杆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安装座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运动。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精修单元包括第三铣削件、第三安装座、第三转动杆以及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座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铣削件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座上,用于对板材的一棱角进行精修,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底板上,且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转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转动杆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底板,以带动所述第三铣削件进行升降。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时方式中,所述第四精修组件包括第四铣削件、第四安装座、第四转动杆以及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安装座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四铣削件安装在所述第四安装座的下表面,所述第四驱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且所述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转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四转动杆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底板,以带动所述第四铣削件进行升降。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精修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气缸和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四安装座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第二调节螺杆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上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上移动,以带动所述第四安装座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运动。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封边机,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跟踪机构。
[00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8]利用第一跟踪组件和第二跟踪组件能够实现对板材四个角的加工,无需对板材的方向进行调整,以使得能够给加工控制过程更为简便,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同时可以根据板材的长度大小来调整第一跟踪组件和第二跟踪组件与板材之间的距离,满足多种加工需求,提高了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附图中:
[00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跟踪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跟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精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精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三精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四精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四精修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号:
[0030]1、第一跟踪组件;11、第一底板;12、第一支架;13、第一精修单元;131、第一转动杆;132、第一铣削件;133、第一安装座;134、第一驱动件;14、第二精修单元;14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跟踪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跟踪组件和第二跟踪组件;所述第一跟踪组件包括第一底板、第一支架、第一精修单元和第二精修单元,所述第一精修单元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底板的表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精修单元的侧边,所述第二精修单元可调节地设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跟踪组件包括第二底板、第二支架、第三精修单元和第四精修单元,所述第二底板并排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精修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底板的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底板的表面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精修单元的侧边,所述第四精修单元可调节地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其中,所述第一精修单元、所述第二精修单元、所述第三精修单元和所述第四精修单元用于对板材的四棱角进行精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精修单元包括第一铣削件、第一安装座、第一转动杆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铣削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用于对板材的一棱角进行精修,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底板,以带动所述第一铣削件进行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精修单元包括第二铣削件、第二安装座、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第二铣削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且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动杆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底板,以带动所述第二铣削件进行升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跟踪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精修单元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气缸和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第一调节螺杆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立岩陈洪桥
申请(专利权)人:晨旭智能装备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