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492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定影装置,以及设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包括:低硬度弹性辊,设有海绵状弹性层;高硬度辊,比所述弹性辊硬度高,与该弹性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加热手段,用于加热所述定影夹持部。其中,所述弹性辊的ASKER C硬度为28Hs以上,34Hs以下,所述弹性层密度为0.38g/cm↑[3]以上。能长期维持定影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设有由若 干支承部件架设的定影带的定影装置,以及设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像形成手段,是 在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等 对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使其成为可视像。接着,通过转印装置将显 影图像转印在记录体上,载置未定影图像的记录体通过使用压力及热等的定 影装置对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得到定影的记录体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外。在定影装置配置由对向辊或带或其组合构成的两个定影回转体,夹持记 录体,施加热及压力,将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体上。在两个定影回转体夹持记录体处,不仅辊对场合,即使设有带的结构场 合,两个辊通过带对向。并且,两个辊之中,硬度比较低的一方的弹性辊与硬 度比较高的另一方高硬度辊相比,以凹状态互相压接,形成定影夹持部。若设 有带,则两个辊通过带互相压接,形成定影夹持部。近年,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小型化倾向,随着这种倾向,为了实现定影装置 小型化,需要使得形成定影夹持部的两个辊小径化。即使弹性辊硬度相同,若 辊径变小,在定影夹持部的变形量变小,定影夹持部宽度减少,引起定影性低 下。作为即使两个辊小径化也能确保定影夹持部宽度的定影装置,可以使用设有海绵状弹性层具有更低硬度的弹性辊。作为使用设有海绵状弹性层的低硬度辊的弹性辊,可以列举例如日本特开2005-49455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l"),日本特许3506880号公报 (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ASKER C硬度5Hs以 上,40Hs以下的弹性辊,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着ASKER C硬度10Hs以上,50Hs以 下的弹性辊。上述ASKER C硬度是橡胶硬度标准,主要用于海绵橡胶即泡沫橡 胶测定。通过使用低硬度的弹性辊,即使两个辊小径化,也能确保定影夹持部的 宽度,维持定影性。但是,若长期间使用设有海绵状弹性层具有低硬度的弹性辊,则有时会 减少定影夹持部宽度。由于长期间使用引起定影夹持部宽度减少的原因可以 考虑如下因素。该弹性层在其内部形成被壁分隔的许多孔穴(单元,cell),成为海绵状, 被压縮引起单元崩溃场合,形成单元的壁的回复力起作用,得到表面弹性力, 能得到所希望的夹持压。对这种海绵状弹性层反复施加负荷,形成单元的壁 有时会破坏(以下简记为"破泡沫")。在破泡沫发生处,回复力低下。并且, 若破泡沫不断发展,弹性辊的表面弹性力低下,作为辊的测定值,ASKER C硬度 低下。在此,参照图ll说明在弹性辊的弹性层,破泡沫发展时的定影夹持带的 变化。图11A是破泡沫发生前的定影夹持带附近放大说明图,图11B是破泡沫发生状态的定影夹持带附近放大说明图。如图ll所示,弹性辊51和高硬度辊52互相压接,弹性辊51发生大的变形, 形成定影夹持部。这时,定影夹持部的弹性辊51和高硬度辊52的表面移动方 向如图中箭头A所示。可以认为,随着弹性辊51的表面弹性力低下,形成夹持部入口B及夹持部 出口C的弹性辊51的弹性层部分逐渐离开高硬度辊52侧,定影夹持部的宽度W 减少。若定影夹持部宽度减少,对通过定影夹持部的记录体上的调色剂像,不 能充分施加热及压力,会产生调色剂像对记录体的定影性恶化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目的 在于,提供设有具有海绵状弹性层的低硬度的弹性辊、能长期维持定影性的 定影装置,以及设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以下方案(1) 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弹性辊,设有海绵状弹性层;高硬度辊,比所述弹性辊硬度高,与该弹性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加热手段,用于加热所述定影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辊的ASKER C硬度为28Hs以上,34Hs以下; 所述弹性层密度为O. 38g/cm3以上。(2) 在(l)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层的材料为橡胶。(3) 在(1)或(2)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定影带,呈带状,由若干架设部件支承,所述架设部件之一是 所述弹性辊,通过所述加热手段加热该定影带;所述高硬度辊通过所述定影带,推压该弹性辊,与该弹性辊之间形成所 述定影夹持部。(4) 在(1)或(2)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辊是定影辊,在所述定影夹持部,与记录体上的载置未定影图 像的面对向,所述高硬度辊是加压辊,在所述定影夹持部,从所述记录体的载 置未定影图像的面的背面侧,进行加压。(5) 在(1)-(4)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弹性辊的ASKER C硬度设为At,所述高硬度辊的ASKER C硬度设为Ak,满足以下关系Ak 〉 At + 20Hs 。(6) 在(1)-(5)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将在不形成所述定影夹持部状态下的所述弹性层的厚度设为St,在形成5所述定影夹持部状态下的所述弹性层的厚度的最小值设为Stmin,满足以下 关系Stmin/St》0. 75 。(7) 在(1)-(6)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辊由所述弹性层及金属制金属芯构成。(8) 在(7)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金属芯的半径设为Rs,所述弹性层的厚度设为St,满足以下关系 St/Rs《1.5。(9) 在(8)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关系1.2《St/Rs《1.5 。(10) —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弹性辊,设有海绵状弹性层及金属制金属芯;高硬度辊,比所述弹性辊硬度高,与该弹性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加热手段,用于加热所述定影夹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辊的ASKER C硬度为28Hs以上,34Hs以下; 沿着该弹性辊半径方向,所述弹性层密度不同,越靠近金属芯,该弹性层 密度越高。(11) 在(10)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由单一结构物构成,越靠近金属芯侧,孔穴越小,越靠近外侧, 孔穴越大。(12) 在(10)或(11)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层的材料为橡胶。(13) 在(10)- (12)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设有定影带,呈带状,由若干架设部件支承,所述架设部件之一是所述弹性辊,通过所述加热手段加热该定影带;所述高硬度辊通过所述定影带,推压该弹性辊,与该弹性辊之间形成所 述定影夹持部。(14) 在(10)-(13)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辊是定影辊,在所述定影夹持部,与记录体上的载置未定影图6像的面对向,所述高硬度辊是加压辊,在所述定影夹持部,从所述记录体的载 置未定影图像的面的背面侧,进行加压。(15) 在(10)-(14)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弹性辊的ASKER C硬度设为At,所述高硬度辊的ASKER C硬度设为Ak,满足以下关系Ak 〉 At + 20Hs 。(16)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调色剂像形成手段,用于在记录体上形成调色剂像; 定影手段,使得所述调色剂像定影在该记录体上;其特征在于 设有(1)-(15)中任一个记载的定影装置作为所述定影手段。 在上述(l)的结构的定影装置中,设有低硬度弹性辊,其具有海绵状弹性层,ASKER C硬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弹性辊,设有海绵状弹性层及金属制金属芯; 高硬度辊,比所述弹性辊硬度高,与该弹性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 加热手段,用于加热所述定影夹持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辊的ASKER C硬度为 28Hs以上,34Hs以下; 沿着该弹性辊半径方向,所述弹性层密度不同,越靠近金属芯,该弹性层密度越高,所述弹性层由单一结构物连续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进士晃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