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电力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联型功率模块及并联功率装置。直流输入单元,所述直流输入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船舶的船舶动力电池;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直流输入单元并联,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船舶的船舶动力电池;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交流输出单元,所述交流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交流输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动船舶的供电端;有益效果:通过并联连接增大整个变频装置的功率,具有模块化设计、安装调试便捷、功率随需求可调、模块安全可靠等独特优势。模块安全可靠等独特优势。模块安全可靠等独特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型功率模块及并联功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电力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联型功率模块及并联功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功率变频器在船舶交直流供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包括船舶靠岸充电、推进电机调速控制、日用电器供电等。
[0003]大容量并联型功率模块作为纯电动船舶变频器中的核心装置,其额定工作电压、额定功率和体积一直是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参数。然而,当前的常规设计为满足船舶高电压、大功率的要求,同时考虑半导体变流器的功率等级、散热面积等因素,往往会使得变频器的体积、质量过大,占用较多的船舱空间。同时,较大的功率模块会给设备安装调试带来诸多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型功率模块及并联功率装置,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并联型功率模块,应用于电动船舶;包括,
[0007]直流输入单元,所述直流输入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船舶的船舶动力电池;
[0008]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直流输入单元并联,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船舶的船舶动力电池;
[0009]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0010]交流输出单元,所述交流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交流输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动船舶的供电端;
[0011]优选的,所述直流输入单元包括:
[0012]电容单元,连接在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0013]所述直流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负极。
[0014]优选地,所述电容单元分别通过直流铜排的正极和负极连接至所述船舶动力电池;
[0015]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直流铜排的正极,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直流铜排的负极。
[0016]优选地,所述电容单元包括12个并联的直流支撑电容器。
[0017]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0018]熔断器,输入端连接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正极;
[0019]二极管,输入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熔断器串联;
[0020]开关电源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输出端,负极连接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负极。
[0021]优选地,所述逆变单元包括由三个并联的IGBT模块构成的三相半桥回路;
[0022]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为三相的交流输出端,每个所述IGBT模块分别连接一相的所述交流输出端。
[0023]优选地,所述交流输出单元的输出端为三相的交流输出铜排。
[0024]一种并联功率装置,应用于电动船舶;所述并联功率装置应用于任意一项所述的并联型功率模块,并包括:
[0025]装置框架,所述装置框架内具有容置空间;
[0026]直流铜排,设置于所述装置框架的顶端,并延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直流铜排作为所述直流输入单元的输入端;
[0027]多个直流支撑电容,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电性连接所述直流铜排,所述直流铜排和多个所述直流支撑电容共同构成所述直流输入单元;
[0028]多个IGBT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位于所述直流支撑电容的下方,多个所述IGBT模块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直流铜排,并作为所述逆变单元;
[0029]三相的交流输出铜排,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位于所述IGBT模块的下方,并电性连接所述IGBT模块。
[0030]优选地,所述并联功率装置还包括:
[0031]熔断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位于所述IGBT模块和所述直流支撑电容之间,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所述直流铜排正极;
[0032]多个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位于所述IGBT模块和所述直流支撑电容之间,多个所述二极管串联,第一个所述二极管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熔断器的输出端;
[0033]开关电源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位于所述IGBT模块和所述直流支撑电容之间,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铜排的负极。
[0034]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可通过并联连接增大整个变频装置的功率,具有模块化设计、安装调试便捷、功率随需求可调、模块安全可靠等独特优势。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技术的拓扑电路图;
[0037]附图标记:1、直流输入单元;2、控制单元;3、逆变单元;4、交流输出单元;5、装置框架;11、直流铜排的负极;12、直流铜排的正极;13、直流支撑电容器;21、熔断器;22、开关电源模块;23、二极管;31、IGBT模块;41、交流输出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41]本技术包括:
[0042]一种并联型功率模块,应用于电动船舶;如图2所示,包括,
[0043]直流输入单元1,直流输入单元1的输入端连接电动船舶的船舶动力电池;
[0044]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与直流输入单元1并联,控制单元2的输入端连接电动船舶的船舶动力电池;
[0045]逆变单元3,逆变单元3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2的输出端;
[0046]交流输出单元4,交流输出单元4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单元3的输出端,交流输出单元4的输出端连接电动船舶的供电端;
[0047]具体地,直流输入单元1包括:
[0048]电容单元,连接在船舶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
[0049]直流输入单元1的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正极输出端连接船舶动力电池的正极,负极输出端连接船舶动力电池的负极。
[0050]具体地,电容单元分别通过直流铜排的正极12和负极11连接至船舶动力电池;
[0051]正极输出端连接至直流铜排的正极12,负极输出端连接至直流铜排的负极11。
[0052]具体地,电容单元包括12个并联的直流支撑电容器13,通过并联的方式增大电容容量。
[0053]具体地,控制单元2包括:
[0054]熔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型功率模块,应用于电动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输入单元,所述直流输入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船舶的船舶动力电池;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直流输入单元并联,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动船舶的船舶动力电池;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交流输出单元,所述交流输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交流输出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动船舶的供电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型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入单元包括:电容单元,连接在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所述直流输入单元的输出端包括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正极,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负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型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单元分别通过直流铜排的正极和负极连接至所述船舶动力电池;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直流铜排的正极,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直流铜排的负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型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单元包括12个并联的直流支撑电容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型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熔断器,输入端连接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正极;二极管,输入端连接所述熔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熔断器串联;开关电源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模块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输出端,负极连接所述船舶动力电池的负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型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单元包括由三个并联的IGBT模块构成的三相半桥回路;所述逆变单元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杭,苗亚,王磊,田毓,
申请(专利权)人:澄瑞电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