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90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属于防水面料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抗菌层、面料基层、防水层以及疏水膜,所述抗菌层表面设置有半球形凸起气囊,所述凸起气囊内装有竹炭粒子;所述防水层缝接于所述面料基层上,所述防水层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大于气体分子直径且小于水分子直径,所述疏水膜表面设置有由疏水凸起形成的疏水槽,所述透气孔同时贯穿防水层与疏水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抗菌层上设置有半球形凸起气囊,在凸起气囊内填充有竹炭粒子,在面料的实际使用中,凸起气囊内的竹炭粒子能够挥发出来,能够有效提升面料的抗菌性能,并且采用甲壳素纤维与竹炭纤维垂直交织而成的抗菌层,能够进一步提升面料的抗菌性能。提升面料的抗菌性能。提升面料的抗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


[0001]本技术属于防水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防水透气面料的主要具备防水、透湿、透气、防风、保暖等功能,防水透气面料在加强布料气密性、水密性的同时,其独特的透气性能,可使结构内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结构滋生霉菌,使面料处于干爽状态,完美解决了透气、防风、防水以及保暖等问题,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新型面料。
[0003]专利“CN211968658U”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透气性能的防水面料,包括贴合层、隔水面料和透气面料所述透气面料布置于所述贴合层的上方,所述透气面料布置于所述隔水面料的上方
……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面料的制作成本,且该面料在进行防水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该面料虽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及透气性能,但在潮湿阴暗等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会影响穿着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面料基层以及防水层,所述亲肤层与所述面料基层之间设置有抗菌层;
[0006]所述抗菌层粘接于所述亲肤层与面料基层之间,所述抗菌层表面设置有半球形凸起气囊,所述凸起气囊内装有竹炭粒子;
[0007]所述防水层缝接于所述面料基层上,所述防水层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大于气体分子直径且小于水分子直径,所述防水层表面粘接有疏水膜,所述疏水膜表面设置有由疏水凸起形成的疏水槽,所述透气孔同时贯穿防水层与疏水膜。
[000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面料基层采用莫代尔纤维作为经线与纬线编织而成。
[000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亲肤层包括天然蚕丝与棉纤维,所述天然蚕丝与所述棉纤维相互垂直交织。
[001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层包括甲壳素纤维与竹炭纤维,所述甲壳素纤维与所述竹炭纤维呈相互垂直交织。
[001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气囊缝接于所述抗菌层表面,所述凸起气囊在抗菌层表面呈均匀分布。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凸起气囊之间的间距为3mm

5mm。
[001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采用涤纶纤维作为经线与纬线编织而成,所述防水层的经线与纬线根数比为1

2:1。
[0014]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层采用水性耐水复合布胶分别与亲肤
层、面料基层粘接,所述疏水膜采用水性耐水复合布胶粘接于所述防水层表面。
[001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疏水槽沿所述疏水膜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疏水槽的深度为1mm

2mm。
[0016]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在防水层表面设置疏水膜,能够有效对水滴进行疏导,从而提高面料的防水效果,而防水层表面透气孔的存在,能够有效提升面料的透气性能;
[0018](2)本技术在抗菌层上设置有半球形凸起气囊,在凸起气囊内填充有竹炭粒子,在面料的实际使用中,凸起气囊内的竹炭粒子能够挥发出来,能够有效提升面料的抗菌性能,并且采用甲壳素纤维与竹炭纤维垂直交织而成的抗菌层,能够进一步提升面料的抗菌性能。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亲肤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抗菌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亲肤层;11、天然蚕丝;12、棉纤维;20、面料基层;30、防水层;31、透气孔;40、抗菌层;41、凸起气囊;50、疏水膜;51、疏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5]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10、抗菌层40、面料基层20以及防水层30。
[0027]在本实施例中,面料基层20采用莫代尔纤维作为经线与纬线编织而成,亲肤层10包括天然蚕丝11与棉纤维12,天然蚕丝11与棉纤维12相互垂直交织,抗菌层40包括甲壳素纤维与竹炭纤维,甲壳素纤维与竹炭纤维呈相互垂直交织,防水层30采用涤纶纤维作为经线与纬线编织而成。
[0028]具体地,防水层30的经线与纬线根数比为1

2:1。
[0029]抗菌层40粘接于亲肤层10与面料基层20之间,抗菌层40表面设置有半球形凸起气
囊41,凸起气囊41内装有竹炭粒子,在抗菌层40上设置有半球形凸起气囊41,在凸起气囊41内填充有竹炭粒子,当面料在使用时,凸起气囊41内的竹炭粒子能够挥发出来,能够有效提升面料的抗菌性能。
[0030]进一步地,凸起气囊41缝接于抗菌层40表面,凸起气囊41在抗菌层40表面呈均匀分布,相邻凸起气囊41之间的间距为3mm

5mm,多个凸起气囊41的存在,能够有效增强面料的抗菌性能。
[0031]防水层30缝接于面料基层20上,防水层30上设有透气孔31,透气孔31的直径大于气体分子直径且小于水分子直径,防水层30表面粘接有疏水膜50,疏水膜50表面设置有由疏水凸起形成的疏水槽51,透气孔31同时贯穿防水层30与疏水膜50,在防水层30表面设置疏水膜50,能够有效对水滴进行疏导,从而提高面料的防水效果,而防水层30表面透气孔31的存在,能够有效提升面料的透气性能,疏水槽51能够将疏水膜50表面的水滴快速导出,避免出现水滴渗透的情况,增强面料的防水性能。
[0032]具体地,疏水槽51沿疏水膜50长度方向设置,疏水槽51的深度为1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亲肤层(10)、面料基层(20)以及防水层(30),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层(10)与所述面料基层(20)之间设置有抗菌层(40);所述抗菌层(40)粘接于所述亲肤层(10)与面料基层(20)之间,所述抗菌层(40)表面设置有半球形凸起气囊(41),所述凸起气囊(41)内装有竹炭粒子;所述防水层(30)缝接于所述面料基层(20)上,所述防水层(30)上设有透气孔(31),所述透气孔(31)的直径大于气体分子直径且小于水分子直径,所述防水层(30)表面粘接有疏水膜(50),所述疏水膜(50)表面设置有由疏水凸起形成的疏水槽(51),所述透气孔(31)同时贯穿防水层(30)与疏水膜(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层(20)采用莫代尔纤维作为经线与纬线编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层(10)包括天然蚕丝(11)与棉纤维(12),所述天然蚕丝(11)与所述棉纤维(12)相互垂直交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式防水面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得红吴华健邵海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甘纳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