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抑菌舒适织物,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用于制成袜子的面料抗菌效果较差吸收脚汗后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内层和抑菌层,内层朝向远离抑菌层方向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吸湿凸部,若干吸湿凸部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抑菌层朝向内层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抑菌部一且通过抑菌部一对吸湿凸部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竹炭纤维来抑菌抗菌分解异味,从而减少本织物上细菌的滋生,保护穿着者的健康。着者的健康。着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抑菌舒适织物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抑菌舒适织物。
技术介绍
[0002]制作袜子的面料,一般选用纯棉面料或是化纤面料,需要具有质地粗厚、结实耐磨和吸湿性强的特点。
[0003]在日常生活中,袜子具有保护足部和吸收脚汗的作用,能够让人们穿着鞋子的时候感觉较为舒适,但是因为脚底每平方厘米有600多个汗腺,比身体其他部位多2到4倍,经常运动的人出脚汗更是夸张,同时大部分的鞋子为了对足部进行保护,其通风效果和透气性会比较一般,在这两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用于制成袜子的面料在吸收了大量的汗液之后,就极易滋生细菌影响足部的健康,让足部产生脚气甚至脱皮。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抑菌舒适织物,通过结构的设置使得本织物的透气性较好,汗液排出迅速,从而避免细菌大量滋生。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抑菌舒适织物,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内层和抑菌层,所述内层朝向远离抑菌层方向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吸湿凸部,若干所述吸湿凸部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抑菌层朝向内层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抑菌部一且通过抑菌部一对吸湿凸部进行支撑。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抑菌层远离内层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外层,所述外层朝向远离抑菌层方向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防滑凹陷,所述抑菌层朝向外层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抑菌部二且通过抑菌部二对防滑凹陷进行支撑。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滑凹陷的位置与吸湿凸部的位置对应,所述抑菌部二的位置与抑菌部一的位置对应。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和外层均为蜂巢组织且两者呈镜向设置,外层的所述蜂巢组织为1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由两条六浮二沉的经面组织、四条三沉五浮的经面组织、四条五沉三浮的纬面组织、四条六沉二浮的纬面组织和两条七沉一浮的纬面组织组成。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层的所述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第1和2综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第3、4、15和16综为沉浮沉浮浮浮沉浮,第5、6、13和14综为沉沉浮沉浮沉浮沉,第7、8、11和12综为沉沉沉浮沉浮沉沉,第9和10综为沉沉沉沉浮沉沉沉。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抑菌部一和抑菌部二共同通过缝合在抑菌层顶底面上的抑菌纱线形成。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抑菌纱线通过竹炭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利用抑菌层上的抑菌纱线,来使得抑菌层的顶底面上分别形成若干抑菌部一和抑菌部二,从而让抑菌部一、抑菌部二来将内层上的吸湿凸部、外层上的防滑凹陷顶出,使得本织物制成的袜子能够与穿着者的足部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保证一定的透气效果,同时把吸湿凸部吸收的汗液导流至抑菌纱线上,减少袜子上的细菌滋生,保护穿着者足部的健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外层的蜂巢组织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抑菌纱线的切面图。
[0019]图中:1、内层;2、抑菌层;3、吸湿凸部;4、气流通道;5、抑菌部一;6、外层;7、防滑凹陷;8、抑菌纱线;9、竹炭纤维;10、甲壳素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
[0022]该抑菌舒适织物,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内层1和抑菌层2,内层1朝向远离抑菌层2方向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吸湿凸部3,若干吸湿凸部3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4,抑菌层2朝向内层1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抑菌部一5且通过抑菌部一5对吸湿凸部3进行支撑。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抑菌层2远离内层1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外层6,外层6朝向远离抑菌层2方向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防滑凹陷7,抑菌层2朝向外层6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抑菌部二且通过抑菌部二对防滑凹陷7进行支撑,防滑凹陷7的位置与吸湿凸部3的位置对应,抑菌部二的位置与抑菌部一5的位置对应。
[0024]如图3和图4所示,内层1、抑菌层2和外层6均通过涤棉纱线编织而成,内层1和外层6均为蜂巢组织且两者呈镜向设置,外层6的蜂巢组织为16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蜂巢组织由两条六浮二沉的经面组织、四条三沉五浮的经面组织、四条五沉三浮的纬面组织、四条六沉二浮的纬面组织和两条七沉一浮的纬面组织组成,外层6的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而上的组织循环为:第1和2综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第3、4、15和16综为沉浮沉浮浮浮沉浮,第5、6、13和14综为沉沉浮沉浮沉浮沉,第7、8、11和12综为沉沉沉浮沉浮沉沉,第9和10综为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抑菌部一5和抑菌部二共同通过缝合在抑菌层2顶底面上的抑菌纱线8形成,抑菌纱线8通过竹炭纤维9和甲壳素纤维10加捻而成。
[0025]当人们需要获得本织物时,先取竹炭纤维9和甲壳素纤维10一同送入加捻机内进行加捻得到抑菌纱线8,然后取涤棉纱线分两批送入喷水织机内进行编织,从而得到呈蜂巢组织的内层1、外层6以及平纹组织的抑菌层2,利用蜂巢组织使得内层1和外层6上分别形成吸湿凸部3和防滑凹陷7,接着把抑菌纱线8缝合在抑菌层2上,使得抑菌层2的顶底面上分别形成阵列分布的若干抑菌部一5和抑菌部二,便可将内层1、抑菌层2和外层6进行缝合连接,并保证抑菌部一5的位置与吸湿凸部3对应,抑菌部二的位置与防滑凹陷7对应,即可获得本
抑菌织物。
[0026]当人们将本织物制成袜子时,由于抑菌层2上的抑菌部一5将内层1上的吸湿凸部3顶起,所以若干吸湿凸部3之间形成了气流通道4,使得在穿着者穿着本织物制成的袜子出汗后,吸湿凸部3将汗液吸收,同时减少内层1与穿着者足部的接触面积,避免被汗液浸湿的袜子完全与穿着者的足部贴合,导致穿着者感到潮湿不适,同时吸湿凸部3上的汗液会流向抑菌部一5,利用抑菌纱线8上的竹炭纤维9和甲壳素纤维10来起到尽可能减少细菌滋生的效果,进而避免袜子因为细菌滋生而产生臭味,保护足部的健康,同样利用抑菌纱线8形成的抑菌部而则用于将防滑凹陷7顶出,使得本织物制成的袜子外表面凹凸不平,能够增强袜子与鞋子内部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打滑,内层1上的吸湿凸部3也能够增加袜子与足部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袜子在脚上往下掉,影响穿着的舒适度,而且因为本织物为三层,所以本织物制成的袜子,其脚趾处和脚跟处相较于其他袜子来说,不易磨损磨破。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抑菌舒适织物,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内层和抑菌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朝向远离抑菌层方向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吸湿凸部,若干所述吸湿凸部之间形成相互连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抑菌层朝向内层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抑菌部一且通过抑菌部一对吸湿凸部进行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菌舒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层远离内层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外层,所述外层朝向远离抑菌层方向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防滑凹陷,所述抑菌层朝向外层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抑菌部二且通过抑菌部二对防滑凹陷进行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菌舒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凹陷的位置与吸湿凸部的位置对应,所述抑菌部二的位置与抑菌部一的位置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菌舒适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和外层均为蜂巢组织且两者呈镜向设置,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春,陆惠忠,吴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易立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