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热物理及能源与利用
,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元件,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蒸发冷凝的板式换热元件,该元件可应用于蒸馏或制冷设备中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相变传热是现今最为高效的传热方式,利用相变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设备,在制冷、空调、石油化工、电力、海水淡化与净化等众多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丁作时,高温蒸汽和低温液体分别在相变换热设备的换热元件两侧发生相变过程,高温蒸汽将自身潜热放出,通过换热元件的壁面传给低温液体而自身冷凝,而低温液体得到热量后蒸发形成蒸汽,这类设备又被称为蒸发冷凝器。众所周知的蒸发冷凝器,依据换热元件的不同,有板式和管壳式之分,其元件分别为金属板和管。目前,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核心部件仍以"管"为主,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效传热管的研制及改进和管表面的处理方面,采用波纹管、扭曲管等各种强化传热管代替现有的光滑圆管,或采用表面改性技术强化管的表面传热特性,其传热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换热管由于其本身固有曲率的原因,以强化传热管为基础,提高蒸发式冷凝器传热系数已经很难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一些研究者推出了以"板"为核心部件的新型蒸发式冷凝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蒸发冷凝的板式换热元件,其特征是每组元件由板片A、B,支撑条和硅胶密封垫组成,两种板片上都包含换热区,流体进出口区,密封垫安装区和支撑条安装区,由A、B交互叠放组装成相变换热设备,该板式换热元件的特征是:a.板片A的换热区有向蒸发侧凸出的强化传热构造,该构造与板片B之间具有狭缝,狭缝的尺度是根据工作液体的物性参数计算得到的优化值,在该尺度下,狭缝具有微尺度效应;b.该构造的高度是根据工质的汽泡脱离直径计算得到的优化值;c.沟槽为开口较小的内凹陷形状;d.强化构造之间的间距是根据核化点影响范围计算得到的优化值;e.板片A的换热区有向冷凝侧凸出的强化传热构造,其高度与蒸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学虎,兰忠,于春健,白涛,于庆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