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晓波专利>正文

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44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器主体为能与髌骨相吻合的弧形结构,所述主体上设计有与用于将固定器与髌骨固置在一起的紧固件相配合的安装孔(4)。(*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折治疗辅助器件,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二
技术介绍
在髌骨骨折治疗中,医务工作者通常采取经皮置入固定器件,使骨折的髌骨复位固定在一起。将骨折的髌骨复位并紧密地固定在一起,可大大地加快骨损处的骨膜生长与愈合。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件,现有技术已有多种,如张力钢丝带、克氏针、改良张力带克氏针、丝线环扎螺栓、空心钉等,都是围绕着如何使骨折部分的固定坚固可靠进行设计的。但现有的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件,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足。克氏针对骨折的髌骨虽然有较好固定作用,但对骨折的创面没有轴向压合作用,抗张力性差,易出现克氏针松动与拔出现象,不利于早期锻炼。张力钢丝带有压合作用及抗张力作用,但对髌骨骨折部位的固定性不够理想,且强度小易断,使用不够安全,亦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改良张力带钢丝兼顾了克氏针与钢丝带的优点,但对于粉碎性骨折的压合固定作用效果仍很不理想,对粉碎性的髌骨骨折很难起到复位固定的作用。其他内固定器件,如丝线环扎螺栓、空心钉等不仅没有突出的优点,且操作性还比较差。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形式的用于治疗髌骨骨折的内固定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内固定器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的内固定器,对髌骨骨折部位既能起到很好的复位固定作用,又能起到很好的压合作用,且固定坚固可靠。对粉碎性的髌骨骨折尤为突出,病员可以实现早期功能锻炼。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治疗髌骨骨折的内固定器,主体部分为能与髌骨相吻合的弧形结构,所述主体上设计有与用于将固定器与髌骨固置在一起的紧固件相配合的安装孔。用本技术治疗骨折的髌骨,医生先将显露骨折部位予以复位,然后经皮使固定器与髌骨固置在一起。固定器与髌骨的具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紧固件与固定器上的安装孔配合使固定器与髌骨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采用通过固定器主体边缘上的卡置结构使固定器与髌骨固定在一起。这两种固定方式都可单独实施,但最好是这两种方式同时实施。位于固定器主体边缘上的卡置结构,可以由固定器主体边缘的局部延伸弯折形成。位于固定器主体边缘上的卡置结构可使其分布在固定器主体的四周,当然最好是卡置结构在固定器主体的近端和远端分别设置两个。所谓近端是指离躯体近的端,远端即离躯体远的一端。为了使本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还可在卡置结构上设计与紧固件相配合的安装孔。安装孔最好设计成使其孔的轴线与主体该处的法线基本一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内固定器主体上与紧固件相配合的安装孔,在内固定器具体使用时,并不一定每一个安装孔都被使用,更多的时候是根据髌骨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几个安装孔使用,而大部分的安装孔不被使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通常为先使显露骨折予以复位,经皮但不广泛剥离软组织,将固定器贴附于髌骨前面,先用2至4枚螺钉通过固定器主体近端卡置结构上的安装孔将固定器近端与髌骨固定,之后同样用2至4枚螺钉通过固定器主体远端卡置结构上的安装孔将固定器远端与髌骨固定,最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适当的螺钉数量在髌骨的适当位置通过固定器主体上的安装孔将固定器与髌骨固定在一起。具有上述结构的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内固定器件具有以下比较突出的优点1、由于本技术揭示的内固定器主体部分为能与髌骨相吻合的弧形结构,通过紧固螺钉与内固定器主体以及卡置结构上的安装孔将固定器与髌骨固定在一起,骨折髌骨复位后能够得到很好的固定,且固定可靠坚固,为病员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由于内固定器主体部分的结构形状,以及内固定器上安装孔的方向和位于固定器边缘的卡置结构,在将固定器与髌骨固定在一起时,能够产生向中间压紧的作用,使骨折髌骨的骨折面紧密压合,有利于骨折面的骨膜生长愈合。3、由于内固定器与髌骨相固定的固定点分散,特别是其特有的位于固定器主体边缘上的卡置固定结构,对髌骨不会产生遮挡效应,使愈合的髌骨不会因固定点集中而削弱,进而产生骨折。4、本技术揭示的内固定器,在其被用于骨折髌骨的具体治疗时,由于是在髌骨的前面操作,因此减少了软组织的损伤,尤其是避免了对髌骨两侧支持带的损伤,因而为髌骨生理学稳定提供了组织基础,有利于病员的完全康复。5、本技术适用于各种骨折类型的髌骨骨折治疗,对于粉碎性的髌骨骨折,较之现有技术的各种内固定器件,其优越性更为凸显。本技术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优点。四附图说明图1-1、1-2和1-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固定器件主体部分轮廓为与髌骨相近似的孔网结构,其中图1-1为主视图,图1-2为图1-1中的A向视图,图1-3为图1-2中的B向视图。图2-1、2-2和2-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体部分轮廓为与“工”字型相近的孔网结构,其中图2-1为主视图,图2-2为图2-1中的A向视图,图2-3为图2-2中的B向视图。图3-1、3-2和3-3是本技术的又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体部分轮廓为与“车轮”相近的孔网结构,其中图3-1为主视图,图3-2为图3-1中的A向视图,图3-3为图3-2中的B向视图。图4-1、4-2和4-3是本技术的再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体部分轮廓为与“X”相近的孔网结构,其中图4-1为主视图,图4-2为图4-1中的A向视图,图4-3为图4-2中的B向视图。在上述附图中,1是轮廓与“髌骨”相近的固定器主体,2是主体的近端,3是主体的远端,4是与紧固件相配合的安装孔,5是位于主体边缘的扣置结构,6是轮廓与“工”相近的固定器主体,7是轮廓与“车轮”相近的固定器主体,8是轮廓与“X”相近的固定器的主体。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其结构如附图1-1、1-2和1-3所示。固定器由人体生理相容的钛合金薄板材加工成,主体部分为能与髌骨相吻合的弧形结构1,外形轮廓与髌骨相似,其上设计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与用于将固定器同髌骨固置在一起的紧固螺钉相配合的安装孔4,孔的轴线与其所在处的法线基本一致。固定器主体的近端2和远端3分别设计有两个由主体边缘局部延伸弯折形成的卡置结构5,即一个固定器含有4个卡置结构,且每个卡置结构上设计有两个安装孔4。本实施例特别适用于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治疗。实施例2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其结构如附图2-1、2-2和2-3所示。固定器由人体生理相容的钛合金薄板材加工成,主体部分为能与髌骨相吻合的弧形结构,外形轮廓为倒“工”字形6,其长端为近端2,短端为远端3。主体部分设计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与用于将固定器同髌骨固置在一起的紧固螺钉相配合的安装孔4,孔的轴线与其所在处的法线基本一致。主体近端2和远端3分别设计有两个由主体部分的局部延伸弯折形成的卡置结构5,即整个固定器设计有4个卡置结构,且每个卡置结构上设计有两个安装孔4。实施例3用于髌骨骨折治疗的内固定器,其结构如附图3-1、3-2和3-3所示。固定器由人体生理相容的钛合金薄板材加工成,主体部分为能与髌骨相吻合的弧形结构,外形轮廓为异型“车轮”状7,主体部分设计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与用于将固定器同髌骨固置在一起的紧固螺钉相配合的安装孔4,孔的轴线与其所在处的法线基本一致。主体部分较大的一端为近端,较小的一端为远端,近端2和远端3分别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晓波廖斌任英华陈周良
申请(专利权)人:鲁晓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